2006年6月5日,陳先生加入中山吉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技公司),擔任軟件開發工程師。
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為3500元,勞動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19日。2009年3月23日,科技公司向陳先生發出通知。通知中說:“雙方可以協商一致
解除合同。請在2009年4月24日前完成交接
手續后離開公司。您的所有福利將根據《
勞動法》的
規定得到補償。”陳先生在確認通知的“員工確認”一欄中簽名。2009年4月22日,陳先生辦理了辭職手續。由于雙方未能就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達成一致,陳先生于2006年6月1日向中山市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科技公司要求科技公司為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支付4萬多元
賠償金,科技公司答復說,由于陳先生不稱職,雙方多次協商
變更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雙方同意終止勞動合同。陳先生還簽署了終止
勞動關系的通知。因此,應根據雙方同意的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支付相關賠償金。律師認為,通知中說:“雙方可以協商一致決定解除合同。請在2009年4月22日之前完成交接手續后離開公司…”此外,通知中無其他規定,根據《勞動
合同法》第12條、《勞動合同法》第17條等
法律規定,如果雙方協商一致同意終止勞動合同,“
協議”中至少應包括終止勞動合同的時間,解除勞動合同
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經濟補償的金額、經濟補償的支付時間和方式等,但上述通知中“協商一致”字樣除外,顯然不具備《勞動合同終止協議》所要求的基本內容。如果在通知中僅使用“協商一致”一詞,則會得出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的結論,這顯然是斷章取義的。其次,上述通知是科技公司單方面發出的,后來要求陳先生
簽字。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只能認定為技術公司發出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而不是“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最后,雙方必須就終止勞動合同的時間達成所謂的共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經濟補償的金額、經濟補償的支付時間和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公司確實與陳先生進行了談判。科技公司通知他終止勞動合同,陳先生接受了。但這只能說明陳先生接受了科技公司終止勞動合同的事實,雙方對終止勞動合同的性質(即非法終止或協商終止)以及相關
賠償標準和金額存在爭議,未達成協議。這家科技公司提議支付三個月的經濟補償,但陳先生明確表示他不接受。相反,他要求科技公司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和第87條的規定支付六個月的工資賠償,這并不是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根據科技公司的陳述和
證據,這足以證明陳被科技公司單方面非法解雇。除“協商一致”字樣外,本通知未包含《勞動合同終止協議》要求的賠償金額、賠償標準等基本內容。科技公司的通知中包含“協商一致”字樣,明確認為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并承認該通知為“關于終止勞動合同的協議”,這是斷章取義和違法的。(廣東廣誠信
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越,電話:13380891378)注:文字為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