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李先生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與該企業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期限內,李聽說在外商投資企業工作的月薪為1800元,而原企業的月薪為800元,這太低了,所以他口頭向原企業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原企業沒有立即回復。15日后,李先生離開原企業,到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李的離開對原企業的生產產生了影響。原企業要求李彥宏回去工作,但李彥宏拒絕回到工廠,理由是他向企業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因此,原企業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投訴,要求李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勞動仲裁委員會審理后認為,李先生違反了合同,應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是建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勞動關系的基礎。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法》對解除勞動合同作出了明確規定。《勞動法》第24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合同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必須遵守法律規定。在本案中,員工李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明顯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首先,在通知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形式上,李彥宏只是口頭通知企業。這不符合《勞動法》第31條關于勞動者應當書面通知企業的規定。其次,從李先生通知企業時起,他在15天后離開單位,前往新單位,這顯然不符合《勞動法》的規定,提前30天通知。當然,《勞動法》也規定,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包括以下三種情況:試用期內;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然而,李終止勞動合同的原因不屬于上述三種情況。因此,他不能在任何時候終止合同,但應提前30天通知企業。第三,企業未回復其解除勞動合同的請求,表明雙方未就解除勞動合同的事項達成協議,原勞動合同仍應有效,李先生必須承擔其在勞動合同項下的義務。因此,李應承擔違約責任。此外,作為外商投資企業招聘他,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為《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本案啟示是,合同雙方應當自覺履行義務,并按照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火車臥鋪砸死人如何處理
2021-02-23軍婚不能離婚嗎
2021-01-15通報批評是什么處分
2021-02-16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對方車輛全責保險公司是否應賠付
2021-02-10醉酒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付
2021-01-18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保險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12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0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生效
2021-03-22拆遷獎勵費一般能拿多少錢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