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法解釋:第十五條【仲裁申請】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本法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通過調解解決勞動爭議。因此,本法確立了以調解為中心的原則,并在完善基層調解組織、增強調解效力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然而,調解并非強制性程序。我們不能指望通過調解解決所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勞資矛盾加劇,勞動爭議案件顯著增多,調解難度加大,一些勞動爭議在實踐中難以通過調解解決,盡管調解在解決許多勞動爭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通過本法的實施,更多的勞動爭議可以通過調解解決,我們不能希望調解能夠解決所有的勞動爭議,有些勞動爭議需要通過仲裁或訴訟來解決。因此,立法需要在調解、仲裁和訴訟之間做出銜接規定。
本文解決了如何將調解和仲裁聯系起來的問題。根據本法規定,調解協議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雙方應當自覺履行調解協議。但是,調解協議的效力僅限于合同效力,不具有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效力。因此,達成調解協議后,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勞動爭議尚未解決,其他爭議解決機制需要發揮作用。
根據本法規定,仲裁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使勞動爭議盡快得到解決。因此,本條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未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此外,需要有一個時間標準來判斷調解協議是否履行,以防止爭議方利用調解協議拖延時間。原草案曾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當事人在15日內食言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可以申請仲裁。”后來,考慮到調解協議的履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同的勞動爭議和爭議的不同當事人可能對履行期限有不同的要求。法律不宜簡單地規定時限。雇主和工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履行期限。因此,本法未規定履行調解協議的期限。雙方當事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履行協議的期限,以判斷對方當事人是否履行調解協議,從而確定申請仲裁的時間。
應當注意的是,調解協議達成后,當事人一方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可以根據原勞動爭議或者調解協議申請仲裁。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民調解民事案件的規定》,一方以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另一方以調解協議進行辯護的,一方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對另一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作出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反駁的,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反駁所依據的事實。當事人請求仲裁變更或者撤銷調解協議,或者請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應當負責提供證據,證明其請求所依據的事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書面合同對方不認貨款怎么辦
2020-11-10未成年工作須要辦社保嗎
2021-03-15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報送什么文件
2020-11-23抵押物擔保能否直接執行賬戶
2021-03-01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私刻公章構成表見代理嗎
2021-01-24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一線城市樓市退燒,2020北京房產最新政策
2021-02-18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