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反傾銷;公共利益原則;公共利益是與私人利益相對應的一個范疇。它是人們的一種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從法理的角度來看,公共利益是指“以政治組織和社會的名義提出的與政治組織的社會生活有關的意見、要求和愿望”。公共利益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處于絕對地位的社會或國家的集體利益,而不是狹隘或專業行業的利益”。[1] 換句話說,公共利益是一種從共同利益、整個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中受益的群體利益,而不是具體的、局部的人的利益。公共利益作為實施反傾銷措施的重要內容,在國際反傾銷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反傾銷的公共利益直接關系到一國產品行業、貿易中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在更深層次上,反傾銷的公共利益還影響一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和整體經濟安全、貿易結構和水平、海外投資、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甚至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戰略。可見,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國家的長遠利益。研究反傾銷的公共利益不僅是為了解決反傾銷爭端,而且對一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利益原則概述。從1904年加拿大頒布的第一部反傾銷法到1967年關貿總協定肯迪回合達成的《反傾銷法》,世界上沒有關于公共利益的立法規定。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就業,保持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促進成員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持續增長,關貿總協定和經合組織成立了各自的專家委員會。在研究了大量資料后,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有賴于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和合理的決策程序,所有已采取或將要采取的政策措施都應該用成本效益法進行評估,以便權衡整個國民經濟或公共福利的利弊,避免受到某個行業和當地利益的驅動。兩個專家委員會的研究結論首次涉及公共利益問題,這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對公共利益的評估和立法
什么是公共利益原則?由于各國在貿易實踐和反傾銷觀點上存在差異,因此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明確定義。根據公共利益理論,反傾銷是一種反傾銷措施,是對市場失靈的干預,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其宗旨是維護貿易公平、社會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2] 然而,反傾銷措施本身能否達到其目的一直受到法律界和經濟界的質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以土地入股可以嗎
2021-01-03根本違約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2020-11-24車輛被套牌違章怎么維權
2021-02-18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職業病工廠要不要賠
2021-03-03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屬于哪個法院管轄
2020-12-03知識產權入股公司解散可抵債嗎
2021-02-11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終結執行裁定書法律效力大么
2021-02-17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