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從何而來?中國為何不參與或接受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關于南海“海洋管轄權”的爭議提起強制仲裁,聲稱該爭議基于2014年12月7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定,中國政府就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的管轄權發表了一份立場文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和理由,即中國不接受和參與仲裁,仲裁庭對該案沒有管轄權。在未來的裁決做出結論后,它將不會得到承認和執行
一些人說,如果中國不接受或參與,它可能會被貼上“藐視國際法”和“害怕失敗”的標簽。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用一個生動的比喻進行反駁:“在足球場上,如果一支球隊知道自己的對手和裁判員串通‘黑哨’,它怎么能同意進入球場?不僅球隊不會接受,而且大多數球迷和觀眾也不會接受。”p> 什么是強制仲裁?為什么南海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如果菲律賓沒有“參賽資格”,那么“黑哨”堅持要取消比賽顯然是荒謬的。而且,“黑哨”根本沒有資格判斷
首先,什么是強制仲裁?這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的一項新程序。然而,與協商和談判相比,強制仲裁是一種次要的、補充性的方式。其申請須符合若干條件,菲律賓發起的仲裁不符合其中任何條件。這里列出了三個主要項目:
首先,菲律賓提出的索賠基本上是一個領土主權爭端,這不是一個適用于公約的事項,更不用說強制仲裁程序的適用范圍,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其次,如果相關爭端涉及海洋劃界,無論是歷史上的分歧還是所有權,締約國有權聲明不接受強制仲裁。在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除美國尚未加入該公約外,其他四個國家都發表了排除性聲明。這種排除對其他締約國具有法律效力。對一國排除在外的上述爭議,其他國家不得提起訴訟,仲裁庭沒有管轄權。這一次,仲裁庭將“與海洋劃界有關的爭端”解釋為“海洋劃界本身的爭端”,這大大縮小了排除事項的范圍,是對《公約》條款的錯誤解釋。這種觀念轉變的做法違背了《公約》強制性爭端解決程序的制度設計和立法意圖。
第三,公約規定,如果當事人選擇其他方式解決相關爭端,不得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如前所述,中國和菲律賓也達成了通過談判解決南海爭端的協議,菲律賓無權單方面提交仲裁
總之,菲律賓發起的仲裁不符合上述任何條件,這是對公約規定的強制仲裁程序的典型濫用。基于上述原因,該仲裁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更不用說所謂的承認和執行問題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先履行抗辯權
2020-12-24學生拿板磚砸老師,未成年將受到什么處罰
2021-02-10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1-01-21勞動爭議調解書還可以上訴嗎
2021-01-12兼并重組的債務包括什么
2020-12-05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商標侵權糾紛損害賠償該怎么算
2020-11-19用網上的攝影照片畫畫算侵權嗎
2020-11-18離婚夫妻財產分割相關規定
2021-02-08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4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