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立法對仲裁員的資格有不同的規定。一些國家對仲裁員的資格做出了較為嚴格的規定,如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意大利等。對仲裁員有嚴格規定,并規定了一些不允許擔任仲裁員的情況;然而,大多數國家的監管相對寬松,比如德國和日本。一般來說,只要是稱職、正直、公正的自然人,就可以擔任仲裁員;仍有少數國家沒有對仲裁員的資格作出明確規定。例如,1996年《英國仲裁法》對擔任仲裁員的人員沒有法律限制。1994年《中國仲裁法》第13條規定了仲裁員的資格條件: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指定仲裁員。
仲裁員的責任
中國仲裁法第38條規定了仲裁員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兩種情況,但它沒有具體說明仲裁員應承擔何種責任。這一大膽的規定給司法執行增加了難度
作者認為,有必要完善我國的仲裁員責任制度。首先,毫無疑問,仲裁員應該承擔責任。無論是從權利限制的角度,還是從權利義務一致性的要求來看,都有必要規定仲裁員的責任[7]。至于仲裁員的責任范圍,筆者傾向于“有限責任理論”,即仲裁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免責。仲裁員在履行準司法職責的過程中不受任何行為的影響,但仲裁員仍應對其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承擔責任[8]
無論仲裁員最終應承擔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責任。仲裁委員會是民間機構法人,不是國家行政機關,仲裁員是以個人名義執行判決的人,不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相對人,因此仲裁員應當承擔一種民事責任。那么,仲裁員應如何承擔這種“有限”民事責任呢?作者認為,仲裁員的民事責任應當受到適當的限制。仲裁員的違法行為未給當事人造成實際損失的,其民事責任僅限于返還仲裁報酬;因其行為造成遲延給付的,民事責任為所涉款項的合理利息損失。仲裁員的違法行為給當事人造成其他經濟損失的,應當追加賠償,但賠償金額不得超過一定數額。此外,仲裁員的違法行為是行賄要求的,應當將要求的財物返還當事人;受賄的,由國家有關部門沒收贓物[9]。筆者還認為,我國仲裁法規定的仲裁員責任范圍過于狹窄,不利于當事人權利的保護。建議增加兩項內容:一是仲裁員故意違反保密義務,泄露案件事實;第二,仲裁員應及時完成仲裁任務。如果他們不能按時完成仲裁任務。仲裁員應承擔法律責任[10]
仲裁界有句名言,“仲裁的全部價值在于仲裁員”。鑒于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的作用,如果沒有雙方滿意的仲裁員,就永遠不會有令人滿意的仲裁制度。基于仲裁員制度在整個仲裁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仲裁理論界和實務界應認真對待仲裁實踐中圍繞仲裁員的各種法律問題,尋求經常性的對策和解決辦法,對法律和有關規則進行必要的修改,盡快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仲裁員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用工十幾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29行政監督證能執法嗎
2021-01-22軍人重婚怎么處罰
2021-02-05股權激勵授權日多長時間
2021-01-29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的有選舉權嗎
2020-11-09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贍養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