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了公正及時地處理人事糾紛,保護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單位和個人依法行使權利,維護社會穩定第二條下列人事爭議,適用本規定:(一)國家行政機關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勞動爭議,(二)事業單位與職工因辭職發生的糾紛,(三)企業單位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之間因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四)人才流動爭議和其他依法可以仲裁的人事爭議,規章制度第三條當事人在解決人事爭議中地位平等,平等適用法律法規第四條人事爭議的處理應當遵循及時、公平、合理的原則,第二章機構第五條人事部設立人事仲裁司法辦公室,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的人事糾紛,州(市)、縣(市、區)設立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管轄范圍內的人事爭議。第六條仲裁委員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仲裁委員會主任可以是本級人民政府人事工作負責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第七條仲裁委員會設辦公室,負責案件受理、仲裁文件送達、檔案管理、仲裁程序的日常工作,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同級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門
第八條受理人事爭議案件時,仲裁委員會實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以上仲裁員組成,仲裁委員會指定一名仲裁員擔任首席仲裁員;對于簡單的人事爭議案件,仲裁委員會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員單獨處理。
第九條仲裁委員會可以指定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專家、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仲裁員、,學者和律師擔任專職或者兼職仲裁員
兼職仲裁員和專職仲裁員在履行仲裁職責時享有同等權利
兼職仲裁員進行仲裁活動時,其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支持
第十條國務院各部委之間的人事爭議,國務院直屬機構和北京市各部委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的人事爭議,由人事部人事仲裁司法司處理。第十一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直轄市、直轄市的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市)、縣(市、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
第四章處理程序
第十二條當事人應當自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書面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申請人是單位的,應當注明單位名稱、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被申請人是單位的,應當寫明單位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二)仲裁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三)證據及其來源、證人的姓名、住所,仲裁委員會應當在15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決定受理的,應當在7日內將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并成立仲裁庭。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之日起15日內提交答辯狀和有關證據。被申請人未提交或者未按時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第十四條仲裁庭在處理人事爭議時,應當在查明事實、區分責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并督促雙方自愿達成協議。第十五條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制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庭成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簽字并收到后生效。調解不成或者當事人在調解書送達前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進行仲裁。
第十六條仲裁應當在法院進行。當事人同意不開庭或者仲裁庭認為不宜開庭的,可以書面仲裁。
第十七條仲裁庭決定開庭的,應當在開庭前5日內書面通知當事人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仲裁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收到書面通知后未經仲裁庭同意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被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退庭的,第十八條當事人應當為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仲裁庭認為必要時,可以自行收集證據。只有質證認定的事實,方可作為仲裁證據。第十九條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辯論。辯論結束時,首席仲裁員或獨任仲裁員應就其最終意見征求當事人的意見。
第20條裁決應根據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裁決。
第二十一條仲裁庭對重大或者疑難人事爭議案件的處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討論決定;第二十二條仲裁庭應當在裁決作出后五日內作出裁決。裁決書應當載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負擔和裁決日期。裁決書由仲裁庭成員簽名,并由仲裁委員會蓋章。裁決書送達后立即生效第二十三條在處理人事爭議案件時,仲裁庭一般應在仲裁庭成立之日起60天內結案。案件復雜需要延長的,經仲裁委員會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天。第二十四條當事人可以委托一至兩人參加仲裁活動。委托代理人的,必須向仲裁委員會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委托書。授權委托書中應詳細說明委托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代表訴訟能否突破管轄
2020-11-22抵押物不夠還款怎么處理
2021-03-17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老人不堪忍受長子常年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21-02-21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什么樣
2021-01-29荒山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1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怎么寫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3-24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