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標準《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負傷;(二)因工負傷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或者收尾工作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履行工作職責遭受暴力和其他事故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作原因在外出途中受傷、失蹤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受傷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其中,第一款第五項規定了上下班途中工傷的認定標準。以下條文對工傷認定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人民法院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為“上下班途中”的下列情形,應當予以支持:在合理時間內,從工作地到居住地、慣常居住地、本單位宿舍之間的合理路線上下班;(二)在合理時間內,從工作地到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上下班;(三)從事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活動,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上下班的;(四)在合理時間和其他合理路線上下班的。
正常合理的上下班時間和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應屬于工傷。“正常合理”應該是老百姓力所能及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上下班途中”既包括時間因素,也包括路線因素。是指勞動者在上下班途中的正常工作(或加班),可以從通勤時間、行程、出行時間的合理性來理解。具體來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時間:勞動者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的時間是從單位到地址;二是路徑:勞動者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的可能路徑是從單位到地址。
“上班途中”被視為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的延長。作為勞動者,“上班途中”仍然是其工作狀態的開始或延續,是勞動者在享有正常的就業權或休息休假權后,由工作場所向住宿場所進行位置轉換的過程。《工傷保險條例》將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納入工傷范圍,體現了對基本人權的尊重和提供勞動保護條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上班途中工傷認定不應失去合理性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上下班途中事故認定為工傷作出了合理規定。如果您對此有任何其他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
2020-11-25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有哪些分類
2021-03-13土地轉租年限能超過原合同嗎
2021-02-19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車輛續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2-17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公辦學校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5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例
2021-03-12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