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勞動關系也無處不在,用人單位會要求做很多事情,但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如果勞動者受到傷害,是工傷還是人身傷害。如何承擔責任?以下部分為您準備了一些資料。是否與受傷的雇主有關?你想賠償嗎?歡迎閱讀:
一、雇主責任:
雇主責任我國現行民法通則對雇主責任沒有明確規定,而相關法律規范由于主體和行為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難以適用于實際生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獨立的雇主責任法律制度。本文在介紹雇主責任概念和理論基礎的基礎上,結合國外立法或判例,分析了雇主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最后對我國民法確立雇主責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提出了一些看法。第二,法律后果:用人單位承擔三、四項責任的,應當對勞動者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受到侵害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在這一賠償義務所產生的法律關系中,被害人是自然權利主體。對于誰是義務主體,學者們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既然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就應當成為共同的義務主體。另一種觀點認為,義務主體不是作為行為人的雇員,而是行為人的雇主。用人單位是實體法上的當事人,即行為人;程序法上的當事人,即被告人。因為權利主體既然要求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責任,那么實體法和程序法上的當事人只能是用人單位,否則就不屬于用人單位責任。當然,權利主體不能明確要求誰承擔賠償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只承認雇主的資格而不承認雇員的資格是不合適的。
有必要區分內容相同的兩個相對獨立的權利要求。第一個依據是用人單位責任,行為人是自己實施侵權行為的用人單位,其責任是獨立的特殊侵權責任;第二個依據是一般侵權責任,行為人是職工,承擔一般侵權責任。顯然,如果受害人以雇主責任為由提起訴訟,那么被告只能是雇主。如果受害人以一般侵權責任為由提起訴訟,那么被告只能是雇員。后一種情況下,被告只承擔一般侵權責任,與雇主和雇主責任無關。在權利主體沒有明確提出索賠依據或者同時提出兩種依據的情況下(如不知道行為人是否是用人單位的雇員,以及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事務的過程中),也不是不可能列出賠償依據雇主和雇員作為共同債務人和共同被告。這樣做不僅合法,而且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利益。
用人單位賠償受害人損害后,可以根據合同或者其他約定對勞動者行使追索權或者請求權,并要求勞動者賠償因賠償受害人損害而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這種索賠關系涉及雇主和雇員之間的內部關系,與受害人無關,因此不會重復。根據《侵權責任法》,勞動者在勞務過程中受到傷害的,應當根據雙方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
用人單位對因完成用人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的傷害或者與就業活動有關的工作面傷害,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綜上所述,只要是完成用人單位交辦的任務,就不可能說與用人單位沒有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要求賠償并追究責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追究責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如果您想了解相關知識,歡迎到法律BA網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差發生交通事故公司負責嗎
2020-11-20股東違法股權沒收嗎
2021-01-06資產的變現能力叫做什么
2021-01-07交通事故私了不成只有人證能起訴嗎
2021-03-26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簽訂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1-16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簽定入職擔保書違反勞動法嗎
2021-02-11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