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如何規定子女的姓氏?新的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并將被新的司法解釋所取代。《民法典》第1015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母姓,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選擇父姓、母姓以外的姓:
(1)選擇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
(2)選擇受扶養人的姓氏,因為他是由合法受扶養人以外的人撫養的;
(3)不違反公共秩序或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循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習俗。
孩子可以用父親或母親的姓。隨父姓、隨母姓,是指以父母的姓為自己的姓,即子女與父親或母親的姓相同。孩子出生后,父母可以協商以誰的姓作為孩子的姓。例如,如果丈夫姓王,妻子姓李,他們的孩子可以是王或李。目前,我們的孩子大多隨父姓。
姓名是書面符號和標記,用于識別和代表單個自然人,并將其與其他自然人區分開來。姓名是自然人人格特征的重要標志,是自然人姓名權的客體。名稱的含義在于它在法律上區別于其他自然人,使自然人能夠參與社會活動,行使法律賦予的各種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名字包括姓和名。姓氏是一定血緣關系的標志,它標志著個體自然人所屬的家族血緣系統。也可以說,姓氏是個人身份的名稱。在《辭海》中,“姓”是指“表明家族制度的稱謂”,如《史記》中的《屈原、賈生傳:屈原姓平,楚姓同》。與“姓”有關的另一個詞是“姓”。姓是姓和姓的結合。秦漢以前,姓與姓是不同的概念。男人叫姓,女人叫姓。姓是用來區分貴賤的。貴族有姓,但貴族沒有姓只有姓。姓氏是用來區分血緣的。同姓、異姓、同姓。同姓異姓的可以通婚,同姓異姓的可以不通婚。秦漢以后,姓氏統一,不再區分。如《史記》中說秦始皇“姓趙”,漢皇帝“姓劉”。現在的姓氏一般是指姓氏,常見“按姓氏筆順”等表述。孩子的姓氏是他或她的身份的標志。在中國歷史上,子女通常隨父姓,婦女婚后先隨夫姓。這與歷史上形成的繼承制度有關。奴隸制社會形成了父子繼承的繼承制度。在封建社會,土地和其他財產是按照血緣和宗族關系建立的嚴格等級制度分配的。因此,在奴隸制繼承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強調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這實際上是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建立起來的繼承制度,而且,封建的繼承還包括地位的繼承,如頭銜的繼承、官吏攻蔭的繼承、食印的繼承等。這些制度嚴格要求婚生子女必須隨父姓,以證明其血緣關系。這種封建習俗在當時曾為許多國家所承認,有的還在法律中規定。例如,在英國,婚生子女以父親的姓氏為習慣。如果他是非婚生,他就用他母親的姓。19世紀初,普魯士法、奧地利民法和撒克遜民法規定,婚生子女以父姓為準,非婚生子女以母姓為準,棄兒由官員命名。在資本主義社會,長子獨立繼承制度被廢除。所有子女都是繼承人,繼承主要是財產而不是身份。隨著遺囑繼承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親子關系制度的確立,法律不再強調子女只能隨父姓。例如,《德國民法典》規定,孩子的出生姓氏是父母的婚姻姓氏。如果孩子是非婚生,親生父母有權照顧孩子,父親或母親的姓氏可以確定為孩子的出生姓氏。子女年滿五周歲后,父母確定婚姓的,子女同意接受后,婚姓才能成為子女的出生姓。然而,在一些國家,原則是子女隨父姓。第二,國民政府時期,民法曾規定子女隨父姓,丈夫子女隨母姓。后來又修改為:子女姓父姓,但沒有兄弟的,可以約定子女隨母姓。丈夫子女的姓氏應該是母親的,但可以約定丈夫子女的姓氏應該是父親的,1980年我國《婚姻法》第16條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或隨母姓。這主要是因為夫妻之間的平等,夫妻雙方應該有同樣的權利決定自己孩子的姓氏。此外,考慮到中國人基于傳統的生育觀念,生了女孩后想生男孩,這不僅違反了計劃生育的原則,也不利于母親的健康,增加了家庭負擔。子女可隨母姓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無節制生育的危害。
本條精神與1980年《婚姻法》第16條相同,但刪去了“葉”字,即“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它突出了父母在確定子女姓氏時的平等,進一步體現了男女平等和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原則。有些人認為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名字,任何人都無權干涉。父母給孩子起名是對孩子自取名權的否定。事實上,孩子出生時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子女成年后,可以通過更名手續,將父親的姓由隨父改為隨母,或由隨母改為隨父。
大多數非婚生子女隨母姓或父姓。繼子女可以保留原來的姓氏,即再婚前父親或母親使用的姓氏,或繼父或繼母的姓氏。如果繼子有辨別能力,就應該尊重他自己的意見。繼子在幼年時改姓繼父、繼母的,成年后有權改姓。在收養關系下,隨著收養關系的確立,收養親子關系也隨之確立。作為身份關系的標志,領養子女的姓氏應該相應地改變,以顯示身份關系的變化。因此,收養成立后,養父母可以變更被收養子女的姓氏。《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當事人協商一致,被收養的子女可以保留原名。同時,該條還規定,領養子女可以隨養父姓或養母姓,這與該條規定一致。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婚姻法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梳理。可見,我國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子女的姓氏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在確認兒童姓氏時,不必跟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婚姻法是保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對于更多的問題,律師事務所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被人為損壞調解不下怎么辦
2021-01-05錢未借到先扣利息,借款數額怎么確定
2021-02-20三級醫療事故的判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6房屋轉租合同有效嗎
2020-11-24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財產保險投保方違約怎么辦
2020-12-20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由哪些主體承包經營?
2021-02-28土地轉讓稅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09買拆遷房需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5新農村拆遷補償多少一平方米
2021-01-14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