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法》、《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民事審判實踐,第一條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不得以無管轄權為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情形處理:>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一)經審查認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沒有管轄權的,應當通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二)經審查認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的,應當通知當事人申請仲裁,并將審查意見書面通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爭議仲裁委員會仍不服,當事人就勞動爭議提起訴訟的,不予受理。第二條仲裁裁決的種類由仲裁裁決決定。
如果仲裁裁決沒有明確規定裁決是終局的或非終局的,用人單位不服仲裁裁決并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按下列情形處理:一、經審查認為仲裁裁決為非終局性的,基層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經審查認為仲裁裁決為終局性的,作出決定的,基層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受理,但應當告知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受理的,由法院決定裁定駁回訴訟。第三條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審裁定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合議庭對當事人進行審查、調查、詢問后,認為沒有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中級人民法院可以組織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作出調解書。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四條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給付義務達成調解協議,雙方認為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第五條勞動者因非個人原因被原用人單位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提出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勞動者將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并入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的請求。用人單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視為“因非個人原因由原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到新用人單位工作”:(一)勞動者仍在原工作場所和崗位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由原用人單位變更的用人單位向新用人單位轉移;
(2)用人單位以組織勞務轉移的方式將勞動者指派給新用人單位;
(3)用人單位合并、分立造成的勞務轉移;
(4)用人單位及其關聯企業與勞動者輪流簽訂的勞動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第六條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競業禁止,但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后不同意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履行競業禁止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前12個月勞動者平均工資的30%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付補償金。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低于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第七條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的,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或者勞動者履行競業禁止義務后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條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競業禁止和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后,因用人單位的原因三個月內未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終止競業限制協議的請求。第九條競業限制期間,用人單位提出終止競業限制協議的請求,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競業禁止經濟補償金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第十條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的,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協議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十一條勞動合同未發生書面變更,但勞動合同實際發生口頭變更一個月以上,變更后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社會秩序和良好習慣,當事人主張勞動合同無效的以不使用書面形式為理由的合同變更無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十二條設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未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事先通知工會的,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用人單位在起訴前已經支付賠償金的,但有關程序已經補充、更正的除外。
第十三條《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因用人單位經營期限終止致使勞動合同不能繼續履行,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14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在未取得勞動證書的情況下,與中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或臺灣地區的居民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內地未依法取得就業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立案。
持有外國專家證并取得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與在華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可視為勞動關系。第十五條本解釋施行前本院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自本解釋施行之日起不再適用。
本解釋施行后尚未終審的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的,當事人根據審判監督申請再審或者決定再審的,適用本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交強險過期沒交怎么辦
2020-12-09保險公司理賠最晚多久處理
2020-12-06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