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 省? 高? 級? 人? 民? 法? 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6)瓊行終字第21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三亞市海棠灣鎮江林村民委員會。
法定代表人黎禮全,該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王令,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三亞市人民政府。住所地三亞市新風路1號。
法定代表人陸志遠,市長。
委托代理人林圣全,三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干部。
委托代理人潘天雷,三亞市國土資源局干部。
原審第三人三亞林場。
法定代表人李雁,該場場長。
委托代理人羊仁秀,該場副場長。
原審第三人海南裕昌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邢福楹,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黎仕勝,海南邦威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海南通順畜牧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呂厚軍,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黎仕勝,海南邦威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三亞市海棠灣鎮江林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江林村)因其訴被上訴人三亞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及原審第三人三亞林場、海南裕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昌公司)、海南通順畜牧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順公司)土地行政管理一案,不服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6)三亞行初字第1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6年12月2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7年4月12日在本院第二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江林村的法定代表人黎禮全及其委托代理人王令,被上訴人市政府的委托代理人林圣全、潘天雷,原審第三人三亞林場的委托代理人羊仁秀,原審第三人裕昌公司、通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黎仕勝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在二審期間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延長審理期限兩個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75年5月18日,江林村與三亞林場、林旺公社簽訂了《關于劃歸"七姐妹坡"為三亞林場植樹造林經營地段協議說明書》,經三方同意將林旺"七姐妹坡"劃歸林場植樹造林經營地段,造林歸林場所有。為防止以后出現異議,該協議上明確了造林的四至范圍,并附草圖一張。該協議書上有林旺公社、三亞林場、江林村的蓋章,并有當時三亞林場場長潘井的簽名和江林村領導林照良的簽名。
1990年9月17日,市政府根據上述協議書、國有山林界線核定書和核定圖,給三亞林場核發了山林地證字第001號林權證及三亞國用(1990)字第農10號土地使用證,確認三亞林場在"七姐妹坡"地的土地使用面積為1089.6畝。
1998年,三亞林場根據市政府6月29日召開的常務會議紀要,將"七姐妹坡"地以"作價參股"的方式與裕昌公司、通順公司聯營,建設菜籃子工程。1998年8月24日,市政府為三亞林場和裕昌公司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給裕昌公司和通順公司核發了三土房(1998)字第0774、0775、0897、0922號和(2004)字第0119號土地房屋權證。
1998年11月25日,江林村與三亞林場簽訂土地補償協議書,約定三亞林場補償12萬元人民幣給江林村,一次性解決"七姐妹坡"的土地補償問題。
2006年8月12日,江林村得知市政府于2004年1月15日給通順公司頒發三土房(2004)字第0119號土地房屋權證后,遂向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市政府頒發給三亞林場的"七姐妹坡"林權證和三亞國用(1990)字第農10號土地證及頒發給裕昌公司和通順公司的五個土地房屋權證,并判決上述土地歸江林村所有。
原審認為,1998年11月25日江林村與三亞林場簽訂的土地補償協議,該協議中并無林權證和土地證的記載,因此沒有證據證明江林村已知該地已發證。三亞林場主張本案已過訴訟時效,其主張不能成立。江林村主張爭議地是三亞林場從江林村"借地",為期十年,因其不能提供書面證據,故對此主張不予采納。市政府根據協議書、國有山林界線核定書及核定圖,給三亞林場頒發林權證和土地證,其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裕昌公司、通順公司是善意取得土地的第三人,屬可信賴保護的利益,對其主張予以支持。遂判決:一、維持三亞市人民政府1990年9月17日頒發給三亞林場的山林地證字第001號林權證和三亞國用(1990)字第農10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二、維持三亞市人民政府1998年8月24日頒發給裕昌公司的三土房(1998)字第0774、0775、0897、0922號土地房屋權證;三、維持三亞市人民政府2004年1月15日頒發給通順公司的三土房(2004)字第0019號土地房屋權證;四、駁回江林村的其他訴訟請求。
江林村上訴提出:一審沒有對被告市政府提供的所謂原始檔案證據《關于劃歸"七姐妹坡"為三亞林場植樹造林經營地段協議說明書》的真偽進行認真的審查和作出必要的說明,屬于事實不清。三亞林場的第一任場長潘井同志明確質證該《協議說明書》是假的,上面的"潘井"的簽字根本不是他簽的。請求二審法院對此進行筆跡鑒定。退一步說,即使有這份《協議說明書》,也不能產生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變為國有土地性質的法律后果,因此,僅憑一張"協議"就將1200多畝土地改變性質,是一種無效的行為。市政府在核發林權證時違反了有關程序規定。在林權核定書、核定圖上沒有江林村的簽章,發林權證時沒有公告。此外,1975年江林村與三亞林場口頭協議,將"七姐妹坡"地借給三亞林場使用十年,這一事實有當時經手的當事人作證證明,雖然借地當時沒有簽訂文字的材料,但不應影響借地事實的存在。基于以上事實和理由,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發回重審或改判,依法支持上訴人一審的訴訟主張。
市政府答辯提出:1975年三方簽訂的協議是真實有效的。協議書上有三方蓋章,即使當時潘井本人沒簽名,是由別人代簽,但所蓋"國營廣東省三亞林場"公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該協議書有三方蓋章,不可能存在虛假。因此,對"潘井"簽名的筆跡進行鑒定,并無實際意義,上訴人根本不能提供證據證明該協議書是虛假的。該協議已明確是將爭議地"劃歸"三亞林場。1998年11月25日三亞林場與江林村簽訂的協議書,進一步印證了"劃歸"爭議地的客觀事實和1975年協議書的真實性。上訴人主張的"借地"一說,沒有事實依據,沒有證據支撐。1990年全市開展國有林定權發證工作時,成立了由市林業局、國土局、公安局、人民法院、司法局、民政局等單位人員組成的市國有林定權發證工作領導小組,依據上述1975年的協議對三亞林場的用地進行實地勘查核對,各參加核對單位均在《國有林權地界核定書》和《地界核定圖》上蓋章,確認了三亞林場的林權地界范圍。1990年9月,依據上述用地協議和用地范圍確定的事實,本府給三亞林場頒發了《國有山林土地權屬證書》(山林地證字第001號)和《國有土地使用證》(三亞國用(1990)字第10號)。上述頒證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是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頒發林權證時是沒有必要讓上訴人簽名蓋章的。國有山林界線核定書和核定圖的四至范圍,面積均與1975年的協議及所附草圖一致。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 判? 長 楊偉余??
代理審判員 陳 建??
代理審判員 王 華??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趙道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二)
2020-10-14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證據材料收據
2020-10-14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延長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回避/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責令具結悔過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看守所刑滿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復核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報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委托訴訟代理人告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適用簡易程序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書(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適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