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5)渝一中民初字第635號
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住所地重慶市渝中區民族路168號。
負責人費克強,行長。
委托代理人李定榮,男,1958年8月3日出生,該行職員,住重慶市南岸區金紫街202號。
委托代理人張綱,男,1961年11月9日出生,該行職員,住重慶市渝中區紅球壩46號。
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渝中區鄒容路50號
法定代表人白正偉,總經理。
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與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
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05年9月19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藺莉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劉亞平、顏菲組成合議庭,共同負責對案件的審判,適用普通程序并于2005年12月21日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的委托代理人李定榮、張綱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予以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下稱光大銀行)訴稱,2000年9月29日,我行與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弘基公司)簽訂了一份編號為J00-090號《綜合授信協議》,約定最高授信額度為人民幣500萬元。同時雙方簽訂了編號為J00-090號《最高額
抵押合同》。同年12月26日,雙方簽訂了編號為J00-09002號《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人民幣300萬元,借款期限為2000年12月26日起至2001年11月17日止,借款年利率為6.435%。2001年11月,被告弘基公司再次向我行
申請貸款,雙方于同年11月28日簽訂了編號為J0009003號《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人民幣180萬元,借款期限為2001年11月29日起至2002年11月25日止,
貸款年利率為6.435%;該兩筆貸款約定,若貸款逾期,貸款人將按每日萬分之二點一計收逾期利息,并計收復利。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分別向被告發放了貸款。同時被告以其自有的位于重慶市渝中區鄒容路50號“半島國際商務大廈”B座第一層277.59平方米、負三層車庫896.55平方米提供了
抵押擔保,并辦理了抵押登記。兩筆貸款到期后,被告除償還了部分借款本金和利息外,截止2005年8月20日,被告尚欠本金477萬元及利息633736.83元。經我行多次催收,被告未予償還。故請求判令:1、由被告立即歸還貸款本金477萬元及利息633736.83元(截止2005年8月20日),并支付本金付清時止的利息。2、由被告以其抵押擔保物承擔擔保責任。3、本案
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原告光大銀行為證明其所主張的事實,向本院舉示了如下主要證據:
1、J00-090《綜合授信協議》,J00-090《最高額抵押合同》,J00-090附1號《最高額抵押
合同補充協議》、(渝房2000)抵押第0209號《抵押合同》,渝房(2000)0209附(1)號《
房地產抵押合同變更協議書》,J00-09002號《借款合同》,J0009003號《借款合同》,2001年11月29日《貸款憑證》(180萬元)、2000年12月26日《貸款憑證》(300萬元),用以證明弘基公司以其自有的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五一路與鄒容路交匯處的新南洋大廈第一層、負三層作抵押,向光大
銀行貸款480萬元。
2、《貸款催收通知書》(2005年8月23日),《貸款催收通知書》(2005年9月8日),用以證明光大銀行兩次向弘基公司催收貸款。
被告弘基公司未作答辯。
被告弘基公司未舉示證據。
本院認為,被告弘基公司未到庭參加訴訟,自愿放棄對光大銀行所舉示證據進行質證。因此,本院直接確認原告光大銀行所舉示的證據的真實性和證明效力。
通過對上述證據的認定,經審理查明,2000年9月29日,原告光大銀行與被告弘基公司簽訂了一份《綜合授信協議》,約定最高授信額度為人民幣500萬元,期限從2000年9月29日至2003年9月28日。同日,雙方還簽訂了一份《最高額抵押合同》,約定弘基公司以其自有房屋為其與光大銀行于2000年9月29日所簽訂的編號為J00-090號《綜合授信協議》項下產生的全部
債權提供抵押擔保,本合同附件為渝房(2000)抵押第0209號重慶市房地產抵押合同等內容。后雙方于2000年10月11日簽訂渝房(2000)抵押第0209號重慶市房地產抵押合同,約定弘基公司以其自有的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五一路與鄒容路交匯處的新南洋大廈平街第三層⑦-⑩與Α-Β之間的建筑面積為311.22平方米的商業用房、負三層⑤-⑦與A-G之間的建筑面積為896.55平方米的商業用房為其向光大銀行借款500萬元提供抵押擔保并辦理了抵押登記。2002年元月8日,雙方又簽訂《抵押合同變更協議書》,將
抵押物變更為新南洋大廈第一層商業用房(軸線定位為⑨-⑾與E-H),建筑面積為277.58平方米和負三層建筑面積為896.55平方米的商業用房,并辦理了變更登記。2000年12月26日,光大銀行和弘基公司簽訂了1份《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300萬元,借款期限為2000年12月26日至2001年11月17日,借款年利率為6.435%,按月結息等內容。同日,光大銀行向弘基公司發放了貸款人民幣300萬元。2001年11月28日,雙方還簽訂了1份《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180萬元,借款期限為2001年11月29日至2002年11月25日,借款年利率為6.435%,按月結息等內容。同月29日,光大銀行向弘基公司發放了貸款人民幣180萬元。兩筆借款到期后,弘基公司于2002年 2月27日歸還了300萬元借款本金中的3萬元本金,兩筆借款的利息歸還至2004年1月20日,其余本金和利息未能歸還。光大銀行于2005年8月23日和2005年9月8日先后兩次向弘基公司發出《貸款催收通知書》,弘基公司收到后,蓋章確認該司欠本金297萬元、180萬元以及利息,但事后仍未還款,光大銀行遂于2005年9月19日向本院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原告光大銀行與被告弘基公司簽訂的《綜合授信協議》、《最高額抵押合同》、《借款合同》、《重慶市房地產抵押合同》,均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光大銀行按約先后向弘基公司發放了兩筆貸款共計480萬元,該兩筆貸款期限屆滿后,弘基公司除歸還了300萬元貸款中的本金3萬元和該兩筆貸款的部分利息外,尚欠貸款本金477萬元和截至2004年1月21日以后的利息未予歸還。弘基公司的行為已構成
違約,應承擔歸還借款本息的
民事責任。弘基公司以其自有的房屋為前述借款提供了抵押擔保并辦理了抵押登記,故光大銀行對抵押物享有優先受償權。被告弘基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逾期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予以
缺席判決。據此,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一款(一)項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歸還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借款本金477萬元以及利息(其中本金297萬元的利息從2000年12月26日起至2001年11月17日止,按年利率6.435%計付,從2001年11月18日至本金付清時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
逾期貸款利率計付。其中本金180萬元的利息從2000年11月29起至2001年11月25日止,按年利率6.435%計付,從2001年11月26日起至本金付清時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逾期貸款利率計付);
二、如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到期未履行前述第一項還款義務,原告中國光大銀行重慶分行有權對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的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五一路與鄒容路交匯處新南洋大廈第一層⑨-⑾與E-H的建筑面積為277.58平方米的房屋、負三層建筑面積為896.55平方米的房屋進行拍賣、變賣或折價,并對其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
本案
案件受理費37029元,其他訴訟費1000元,財產保全費28039元,共計66068元,由被告重慶弘基物業發展有限公司負擔(該款已由原告墊付,被告在履行上述判決給付義務時,一并給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藺 莉
審 判 員 劉亞平
審 判 員 顏 菲
二00六年 二 月 十 日
書 記 員 李 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