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3)滬高民二(商)再終字第5號
原審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住所地本市浦東南路4813號。
法定代表人丁名申,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顧偉,上海市恒誼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本市商城路618號。
法定代表人金建棟,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吉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職工。
委托代理人董國聲,北京市中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海南賽格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住所地海南省海口市濱海大道華信大廈19層。
法定代表人李建民,該公司總經理。
原審第三人海南世達房地產開發公司,住所地海南省海口市濱海大道華信大廈11層。
法定代表人肖宇,該公司總經理。
原審第三人上海中星(集團)振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住所地本市浦東南路4778號。
法定代表人周建雄,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振平,上海中星(集團)振城房地產有限公司職工。
原審上訴人上海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城公司)與原審被上訴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證券公司)以及原審第三人海南賽格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下簡稱賽格公司)、海南世達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士達公司)、上海中星(集團)振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城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02年4月8日作出(2001)滬高經終字第397號民事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2003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03) 民二監字第77號民事裁定,指令本院再審本案。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10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審上訴人德城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顧偉律師,原審被上訴人國泰證券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吉學、董國聲律師,原審第三人振城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振平到庭參加訴訟。原審第三人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經法庭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一審法院查明:1998年8月14日,國泰證券公司下屬天津分公司(2001年1月26日更名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六緯路證券營業部,以下簡稱國泰天津公司)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海南高院)起訴,要求賽格公司償還借款和欠款計人民幣106,212,308元。同年9月3日,國泰天津公司向海南高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依法凍結、查封或扣押賽格公司人民幣11,000萬元的銀行存款或其他財產。同年9月9日,國泰天津公司申請追加世達公司為共同被告,并要求對世達公司的財產采取保全措施。海南高院于同年9月15日裁定查封德城公司名下位于上海市浦東西營路106號明珠花苑全部房產,并向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送達了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之后,德城公司對該保全行為向海南高院提出異議,并申請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海南高院通知德城公司和上海振城房地產實業公司[系德城公司的股東,后改制為上海中星(集團)振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參加訴訟。1999年1月16日,國泰天津公司向海南高院變更訴訟請求,1、要求認定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簽訂的《債務清欠合同書》及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簽訂的《補充協議》有效,責令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繼續履行;2、要求將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7-19層房產判歸國泰天津公司所有并辦理過戶手續;3、解除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簽訂的《抵債協議書》,責令賽格公司返還欠款本金人民幣50,084,079元。同年5月14日,海南高院作出一審判決:一、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簽訂的《債務清欠合同書》及《補充協議》有效,繼續履行。二、世達公司與振城公司簽訂的《房產置換總合同》有效。位于上海市浦東西營路106號明珠花苑3號樓7- 19層房產歸國泰天津公司所有;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及振城公司、德城公司在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協助國泰天津公司辦理產權過戶手續。三、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簽訂的《抵債協議書》予以解除。賽格公司在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向國泰天津公司返還欠款本金人民幣50,084,079元及利息。判決后,振城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00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認為:《房產置換總合同》發生在世達公司與振城公司、德城公司之間,與本案債務清償協議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在《房產置換總合同》的履行中,世達公司未將其海口市房產過戶給振城公司或德城公司,也未支付人民幣4,000萬元差價款。德城公司也未將明珠花苑3號樓房產過戶給世達公司和變更登記,雙方均存在違約行為。海南高院合并審理房產置換合同并判決明珠花苑3號樓房產直接過戶給國泰天津公司不妥,應予糾正。據此判決撤銷海南高院一審判決,改判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償還國泰天津公司相應的欠款本金及利息。2001年2月26日,海南高院在振城公司的申請下解除了對明珠花苑3號樓房產的查封。2001年9月,德城公司以其所屬明珠花苑被錯誤查封兩年多,造成巨大損失為由,向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國泰證券公司賠償其投資成本的利息損失人民幣8,189,507.68元。
此前,振城公司亦曾向本院起訴,要求確認其與世達公司、賽格公司之間的《房產置換總合同》無效。1999年12月15日,本院作出一審判決: 振城公司與世達公司簽訂的《房產置換總合同》及相關合同附件無效。世達公司、賽格公司不服該判決而提出的上訴,因未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被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另查明,1997年5月17日,世達公司與德城公司簽訂《房產置換總協議書》一份。同月30日,世達公司又與振城公司簽訂內容基本相同的《房產置換總合同》一份。兩份合同的主要內容是:世達公司以其在海南海口市房產及工業小區廠房的40%的股權置換德城公司所屬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96套房產。不足部分由世達公司開出金額人民幣4,048.4萬元的定期存單補齊。存單開出與房產過戶同時進行,一并交割。其后,世達公司委托賽格公司上海證券部向振城公司開出人民幣4,000萬元的定期大額存單證實書。同年8月,世達公司將海口房產移交海南海城房地產實業公司(與振城公司均系上海中星集團下屬獨立企業)管理。同年9月12日,德城公司出具一份證明書稱,根據其上級公司振城公司與世達公司簽訂的房產置換合同,其名下的明珠花苑3號樓現已轉讓至世達公司名下,相關過戶文件已交至房產交易中心,產權證待領。1998年4月30日,世達公司委托上海賽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進行了物業管理。但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的房產所有權人自1997年8月25日起始終為德城公司,至今未作變更登記。1999年3月1日,上述人民幣4,000萬元定期大額存單到期,但振城公司未能得以兌現。
又查明,1998年1月22日,國泰證券公司與賽格公司簽訂《債務清欠合同書》,賽格公司確認尚欠國泰證券公司人民幣92,694,837元,賽格公司同意以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7-19層房產抵償所欠債務人民幣56,180,271元,于同年5月將房產過戶到國泰證券公司名下并保證產權明確。同年3月,國泰證券公司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簽訂《補充協議》約定:世達公司愿將其名下的上海明珠花苑3號樓7-19層房產過戶給國泰證券公司,并于同年6月底前辦妥產權過戶手續。
原一審法院認為,財產保全申請人國泰天津公司向法院提交的申請書僅要求對賽格公司和世達公司價值人民幣11,000萬元的財產采取保全措施,因此從形式上判斷財產保全申請并無錯誤。系爭財產保全雖然是由國泰天津公司的申請引起,但由于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之間存在抵債協議書及其補充協議,世達公司與振城公司、德城公司之間也存在房產置換合同,且相關當事人均視之有效而在實際履行,亦由于德城公司曾出具證明書證明明珠花苑3號樓房產已轉至世達公司名下,海南高院才據此將尚在德城公司名下的上述房產作為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予以查封。財產保全申請與明珠花苑被查封,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同時,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并未審處房產置換合同的效力,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對于德城公司作為系爭房產的權利人與世達公司簽訂的房產置換協議亦未作出審處。據此,原一審法院于2001年9月14日作出(2001)滬二中經初字第177號民事判決:對德城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德城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原二審另查明:(一)1998年8月14日,國泰天津公司給海南高院的訴狀中寫明:“1998年元月22日,我方與被告(賽格公司)簽訂《債務清欠合同書》,確認截止1998年1月22日,賽格公司尚欠我方借款本息共計人民幣92,694,837.00元。并約定,賽格公司將其位于上海市浦東西營路 106號的‘上海明珠花苑(沁園樓)’7-19層(共十三層,五十二套,面積7,278.18平方米),以每平米930美元的價格共計價款人民幣56, 180,271.00元,來抵償其欠我公司上述欠款中的部分欠款。約定在同年5月將上述房產過戶到我方名下,但至該協議履行期滿時,賽格公司仍沒有實際履行……。”
(二)1998年9月9日,國泰天津公司繼同年9月3日向海南高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后,又向海南高院請求追加世達公司為被告的申請書中寫明:“我司考慮到海南世達房地產開發公司曾于今年3月和被告(賽格公司)與我司簽訂用房產抵債的《補充協議》,即該二司愿意用其在上海的明珠花苑樓房為被告(賽格公司)還債。這應視為一種擔保行為……。為此,我司請求追加該二司作為本案的共同被告(第二被告)和財產保全的第二被申請人,并負連帶責任。同日,國泰天津公司向海南高院提供擔保書一份,表示將其位于山東和天津等地的房地產作為申請財產保全的擔保。
(三)1998年9月15日,海南高院(1998)瓊經初字第63-1號民事裁定書載明:本院在審理原告國泰天津公司訴被告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借款糾紛一案中,原告國泰天津公司于1998年9月9日向本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查明被告賽格公司和被告世達公司等值于人民幣11,000萬元存款或者其他等值財產,并已提供擔保。本院依照……裁定如下:查封被告世達公司位于上海浦東西營路106號的上海明珠花苑三號樓(沁園樓-7-19層,共十三層、五十二套)的房產。
(四)1998年7月9日,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向國泰證券公司出具證明一份稱,我司于1998年1月22日與貴公司以我司所有的上海明珠花苑房產抵償貴公司債務的協議。……預計可在1998年8月31日之前赴上海辦理貴公司的有關房產過戶手續。
(五)1994年10月至1995年2月,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共簽訂了8份《委托投資協議》,委托賽格公司進行投資。國泰天津公司共計付款人民幣9, 100萬元。前述款項到期后,賽格公司只支付利息人民幣115.71萬元,其余本息未付。1998年1月28日,國泰證券公司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代替國泰天津公司與賽格公司簽訂了《債務清欠合同書》。同年2月10日,國泰證券公司與賽格公司還簽訂了一份《抵債協議書》,約定賽格公司將其名下的海南機場股份公司1615.615萬股法人股以每股人民幣3.1元的價格抵償國泰證券公司的欠款人民幣50,084,070元。但該抵債協議未履行。
原二審中,本院委托上海市求是會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對德城公司所屬的上海市浦東西營路106號明珠花苑房產的投資成本進行了財務專項審計。結論為:德城公司所屬的上海市浦東西營路106號明珠花苑房產1993年8月至2000年9月的投資成本為人民幣54,616,819.33元。按該投資成本額及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涉案房產在查封期間(1998年9月15日至2001年2月26日)的貸款利息為人民幣8,452,544.72元。
原二審認為:國泰天津公司為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的債務向海南高院提起訴訟,在訴狀中明確寫明賽格公司同意將明珠花苑折價人民幣56,180, 271.00元抵償其部分欠款。嗣后,又向海南高院提出訴訟保全,但未在訴訟保全申請書上提供賽格公司可供保全的財產線索。此后,國泰天津公司又向海南高院申請追加世達公司為第二被告,并申請對該公司財產予以保全。申請書中明確表述,追加世達公司是因為世達公司同意將明珠花苑予以抵債,并強調該行為應視為世達公司的擔保行為。由于國泰天津公司未向海南高院書面提供賽格公司和世達公司的財產狀況及線索,在國泰天津公司提供了財產擔保的情況下,海南高院對明珠花苑予以查封。雖然,國泰天津公司在訴訟保全的申請書上并未直接要求查封明珠花苑,但申請書對于追加世達公司的目的以及將明珠花苑作為世達公司抵債的標的物,并以此作為要求世達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意思表示是明確的。明珠花苑被查封后,國泰天津公司立即變更訴訟請求,明確要求將明珠花苑判歸已有。可見,明珠花苑的查封與國泰天津公司提出訴訟保全申請有著必然的聯系。至此,國泰天津公司認為其提出訴訟保全申請與查封明珠花苑沒有因果關系的辯稱,不予采信。
導致明珠花苑被查封,國泰天津公司在主觀上亦是具有過錯的。國泰天津公司在起訴前即明知明珠花苑非世達公司所有,且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在訴前給國泰證券公司的證明中亦詳情告知預計在1998年8月31日之前辦理房產過戶手續,但國泰天津公司仍將明珠花苑置于世達公司向其抵債的范圍,作為申請訴訟保全的線索。當法院查封明珠花苑后,國泰天津公司不但未提出異議,相反卻變更訴訟請求,要求解除原先同賽格公司簽訂的抵債協議書,將明珠花苑判歸其所有。由此可見,國泰天津公司對于發生明珠花苑被查封的結果,不僅是明知的,而且是希望和追求的。鑒此,國泰天津公司的主觀過錯是明顯的。
國泰天津公司依法應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的責任。因國泰天津公司系國泰證券公司下屬非法人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故國泰證券公司應對國泰天津公司的侵權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現德城公司以其投入明珠花苑的實際成本為基數,按查封期間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依據,向國泰證券公司主張損失賠償,并無不當。鑒于德城公司在原審中提出的賠償數額僅為人民幣8,189,507.68元。故原二審法院確認國泰證券公司向德城公司承擔的賠償責任以德城公司原審訴請的賠償數額為限。德城公司雖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簽訂《房產置換總合同》,但該合同與本案系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且該合同簽訂后,并未出現明珠花苑產權發生變更登記的事實。故該房產置換合同與本案審理的侵權損害賠償之訴無涉。據此,本院于2002年4月8日作出(2001)滬高經終字第397號民事判決:一、撤銷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1)滬二中經初字第177號民事判決;二、國泰證券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德城公司賠償人民幣8,189, 507.68元。本案一、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5,288元,審計費人民幣110,000元,由國泰證券公司負擔。
本院再審中,國泰證券公司訴稱,1、國泰天津公司只是請求查封賽格公司和世達公司的財產,未申請查封德城公司所屬明珠花苑房產,因此該財產保全申請沒有錯誤。該房產被查封是海南高院自身的行為,與國泰天津公司的保全申請無因果關系。2、德城公司主張利息損失缺乏事實依據。如有損失,也應當是房屋差價損失且應由德城公司舉證證明。但涉案房產被查封、解封后,上海房產價格呈上揚的走勢,故查封措施非但沒有給德城公司造成損失,反而使德城公司賺取了高額利潤。 3、因為涉及到海南高院的查封行為,本案侵權損害賠償之訴的管轄法院應是海南法院,上海法院無權管轄。要求撤銷原二審判決,維持原一審判決。
德城公司辯稱,1、德城公司的房產被查封是基于國泰證券公司申請訴訟保全而發生,根據法律規定,凡是由當事人申請保全的,一旦發生錯誤結果,就屬于申請錯誤的范圍。2、以明珠花苑投資成本計算利息損失賠償額合理合法。3、本案適用地域管轄的規定,上海高院有管轄權。要求維持原二審判決。
振城公司同意德城公司的辯稱意見,要求維持原二審判決。
經再審查明,原判查明事實屬實。
再審另查明:海南高院曾作出兩份財產保全民事裁定書,其案號均為(1998)瓊經初字第68D1號,落款日期也同為“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五日”,但主文內容不同。其中一份裁定書的主文系印刷字樣,內容為:“查封被告海南世達房地產開發公司位于上海浦東西營路106號的上海明珠花苑三號樓(沁園樓)7-19層 (共十三層、五十二套)的房產。查封期間,上述房產不得出租、轉讓和抵押。”;另一份裁定書的主文系手寫而成,內容為“查封上海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所屬的位于上海市浦東西營路106號的上海明珠花苑樓的全部房產。查封期間,上述房產不得出租、轉讓和抵押”。
為審理案件需要,本院調閱了海南高院審理的國泰天津公司和賽格、世達公司欠款糾紛案的卷宗。據該案卷宗目錄顯示,“訴訟保全證據材料”為案卷第6-18 頁,而該頁碼范圍內的卷宗材料系德城公司持有的明珠花苑的房地產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的復印件,上蓋有國泰天津公司紅色印章。經質證。國泰證券公司認為,該材料系其在欠款糾紛案質證階段為證明賽格公司、世達公司存在違約行為而向法庭提供的證據。海南高院將該證據裝訂在“訴訟保全證據材料”部分,并不能表明該材料是國泰天津公司在申請財產保全時提供。德城公司認為,國泰天津公司是為查封明珠花苑而提供上述材料,其與賽格公司、世達公司欠款糾紛案件無須提供德城公司的房地產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本院認為,國泰證券公司沒有提供證據證實上述材料是在質證階段提供,其上述理由本院難以采納。
本院認為,本案的財產保全措施是海南高院依據國泰天津公司的申請而采取的,國泰天津公司雖然在申請保全書上沒有直接指明查封明珠花苑,但國泰天津公司在起訴賽格公司欠款案中,將賽格公司同意以上海明珠花苑房產抵償欠款作為訴狀事實,之后請求追加世達公司為第二被告的申請書中再次提到賽格公司、世達公司愿意以明珠花苑抵債的事實,并認為這應視為世達公司的擔保行為,同時,國泰天津公司將明珠花苑房地產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作為訴訟保全材料提交法院,由此可以認定國泰天津公司在申請財產保全過程中曾將明珠花苑作為保全財產的線索提供給法院,而明珠花苑非世達公司所有之事實為國泰天津公司所明知,故國泰天津公司之財產保全申請行為具有過錯,且該行為與德城公司的明珠花苑被查封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國泰天津公司的過錯行為侵犯了德城公司的財產所有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因國泰天津公司系國泰證券公司下屬非法人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故國泰天津公司應承擔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應由國泰證券公司予以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確定,應以受害人遭受的實際財產損失為依據。由于明珠花苑被查封,德城公司作為房產所有權人不僅無法完整行使房屋所有權權能,還要負擔投資成本的貸款利息,因此,德城公司以其投入明珠花苑的實際成本為基數,按查封期間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依據,主張損失賠償數額,并無不當。國泰證券公司否認德城公司存在該利息損失缺乏合理依據。但是,賠償責任的大小要與造成損害的大小相適應。明珠花苑被查封期間正值上海房地產市場低迷時期,明珠花苑中未被查封的其它房屋在此期間并未售罄,故按常理推斷,涉案房屋即使不被查封,也難以在此期間悉數售出。明珠花苑解封后,恰逢上海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揚,明珠花苑的銷售也難免獲益。因此,德城公司主張被查封房屋的全額利息損失不盡合理。同時,德城公司與世達公司簽訂的房產置換協議,已部分在履行,德城公司并向世達公司出具證明以表明明珠花苑產權過戶文件已交至房地產交易中心之意思表示也是導致明珠花苑被查封的原因之一。故德城公司亦應自行承擔部分利息損失。綜上,原二審判決國泰證券公司承擔德城公司主張的全部利息賠償責任不當,應予糾正。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德城公司選擇向上海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上海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八十四條和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1)滬高經終字第397號民事判決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1)滬二中經初字第177號民事判決;
二、原審被上訴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審上訴人上海市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賠償人民幣5,732,655.38元。
原一、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共計105,288元,由原審上訴人上海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31,586.4元,原審被上訴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73,701.6元。審計費人民幣110,000元由原審上訴人上海德城房地產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33,000元,由原審被上訴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77,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金民珍
審 判 員 ?朱 伶
代理審判員 ?沈盈姿
二OO四年六月三日
書 記 員 ?姜云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受理申訴后確認違法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事務所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再審后的上訴、抗訴案件二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收監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延期審理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起訴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逮捕決定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