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東民再終字第14號
抗訴機關山東省人民檢察院。
原審上訴人(原審原告)薄尊霞,女,1969年3月17日生,漢族,東營凌志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職工,住該公司。
委托代理人呼士廣,山東正義之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元峰,男,1970年3月2日生,漢族,東營市醫藥公司下崗職工,住該公司。
委托代理人蔣澤軍,山東城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上訴人薄尊霞為與原審被上訴人李元峰財產侵權糾紛一案,東營區人民法院于2003年9月9日作出(2003)東民初字第1388號民事判決,薄尊霞不服,提起上訴,本院于2004年2月5日作出(2003)東民四終字第107號民事判決,維持東營區人民法院(2003)東民初字第1388號民事判決。該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2005年7月15 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因山東省人民檢察院以魯檢民抗(2005)98號抗訴書對本案抗訴,作出(2005)魯民檢抗字第90號民事裁定書,指令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
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審上訴人薄尊霞及其委托代理人呼士廣、原審被上訴人李元峰及其委托代理人蔣澤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2000年7月14日,薄尊霞與李元峰協議離婚,并約定所有財產歸女方。2003年7月30日,薄尊霞以李元峰侵權為由,訴請李元峰停止侵權,返還黃河口商貿城中心街28號的三層商住樓一套。
薄尊霞為證實其主張,提供以下證據:
1、1994年10月李元峰與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黃河口商貿城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簽訂的開發合同及2002年12月26日管理處出具的證明。證明爭議房屋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建設,應屬夫妻共同財產。李元峰對證據真實性無異議,認為系其受父母的委托與管理處簽訂的,僅能證明李元峰參與了房屋建設開發活動,不能證明最終房屋所在權歸李元峰,房地產權屬應以登記為準。
2、管理處2002年12月26日出具的證明。證明涉案房屋權屬歸李元峰,黃河口商貿城租用該房屋一直到2002年12月31日,因該房屋沒有裝飾,黃河口商貿城裝飾了房屋并租用該房屋抵租金,李元峰從2002年12月31日之后才實際占有使用該房屋,在此之前李元峰無占有使用權。李元峰對證據的形式無異議,認為其對該房屋無任何權利,黃河口商貿城租期滿后將房屋交付給了其母王光君,該證據出具的時間是2002年12月26日,但證明的內容卻到了2002年12月31日,該證明內容虛假,不應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
3、1995年8月27日、1996年6月1 日李元峰書寫的書證。證明涉案房屋李元峰已認可是李元峰的,應為夫妻共同財產。李元峰對1995年8月27日證據的來源有異議,該證據出自房屋建設過程中,因質檢站和工商局有關部門檢查,承擔施工任務的建筑隊為順利施工應付檢查,建筑隊起草了該書證,李元峰在最后簽名,但不能證明是李元峰個人意思表示,也不能證明房屋是李元峰個人所有。1996年6月1日的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其沒有確認該房屋的房主是李元峰,付款情況是李元峰父親去世后,李元峰代表其母親來付款,李元峰父親在交了開發費后七天就去世了。
4、管理處2003年7月18日出具的證明。證明在黃河口商貿城范圍內建設的商品房都沒有辦理手續,正在統一辦理中。李元峰對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認為管理處的所有房屋包括房屋所在的土地沒有向土地管理部門交納土地出讓金,更沒有辦理房產手續的任何行為,管理處出具的證明不真實。
5、1996年10月11日薄炳熙貸款憑證及東營市科技干部管理辦公室證明。證明薄尊霞父親薄炳熙貸款用于償還所建爭議商品房的建筑款,薄炳熙與薄純杰系同一人。李元峰認為該證據與本案無關,不能證明貸款用途。
6、2003年8月22日管理處的產權登記資料。證明李元峰變更產權的時間是2002年12月份,該房屋應為夫妻共同財產。李元峰認為該證據不能證實其是房屋的產權所有人,應以房產證書為準。
7、李遠峰1996年6月1日出具的欠據。證明房屋是夫妻共同投資建設,欠款人是李元峰。李元峰認為證據取得不合法,不證明欠款的用途及薄尊霞主張。
李元峰提供以下證據:
1、管理處2003年8月7日出具的原始房主登記材料及1994年10月5日收據。其中1994年10月5日收據載明:“收到李來昌交來商貿城開發費10800元”。證明涉案樓房房主是李元峰父親李來昌,交費10800元,房屋與李元峰無關。薄尊霞認為李來昌是依據李元峰與管理處簽訂的合同來代交款項,不能證實李元峰觀點。
2、2003年1月1日的租房合同書。證明黃河口商貿城將案涉的房屋交付給李元峰母親王光君后,由王光君將該房屋出租。薄尊霞認為房屋交付時已經離婚,實際交給了李元峰,而不是交付給王光君。
3、2003年6月22日東營區劉家奉獻維修部發票。證明本案涉及的房屋于2003年6月22日進行了維修,費用由王光君支付,房主不是李元峰,而是王光君。薄尊霞認為該證據與本案無關。
原一審法院認為,國家實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并對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合法憑證,依法登記的房屋權利受到法律保護。依據薄尊霞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本案爭議房屋系在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薄尊霞亦未提供該房屋權屬證書歸李元峰的相關證據,故薄尊霞稱該房屋系夫妻共同財產,按離婚協議書的約定李元峰應停止侵害、返還房屋的主張,證據不足,不予支持。據此判決駁回薄尊霞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106元由薄尊霞負擔。
薄尊霞不服原判上訴稱,—、原判認定只有房屋權屬證書才擁有房屋所有權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六條的規定:房屋權屬登記應當遵循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主體一致的原則。因此,權利主體是房屋權屬證書的前提,應先有權利人的存在,國家管理機關再根據權利人的申請,頒發其房屋權屬證書。因此,上訴人作為黃河口商貿城中心街28號房的權利人主張自己房屋權利,原判以上訴人無房屋權屬證書而不予支持錯誤。黃河口商貿城所建商品房的土地證、房產證正在辦理中,但上訴人作為該房屋權利人早己是事實。二、原判駁回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停止侵害、返還房屋的主張無法律依據,也與事實不符。上訴人提供了黃河口商貿城開發合同,合同約定的開發方(簡稱乙方)是被上訴人,同時還約定,房產確權的費用由乙方自理,房產歸己,可以繼承、轉讓、買賣。根據該合同,被上訴人是該房屋的權利人。而當時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根據法律規定,該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1996年l月1日,管理處租用了該房,租期到2002年12月31 日。但在此期間,雙方于2000年7月14日協議離婚,財產的處理是所有財產歸女方。因此,協議生效后,被上訴人與該房已無任何關系。但租期屆滿后,黃河口商貿城工商所沒有將該房直接還給上訴人,卻誤將該房交給被上訴人,被上訴人至今侵占不還,嚴重侵犯了上訴人的合法權益。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侵權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或者發回重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被上訴人李元峰答辯稱:一、原判認定只有房屋權屬證書才擁有房屋的所有權符合法律規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五十九條“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明確規定了房屋權利以登記發證為根本。同時,建設部《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實行房屋所有權發證制度,申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到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房屋權屬登記,領取房屋權屬證書”,第五條規定“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并對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唯一合法憑證。依法登記的房屋權利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只有依法經過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的登記,取得房屋權屬證書之后的房屋權利才受國家法律保護。另外,《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屋共有權證》、《房屋他項權證》或《房地產權證》、《房地產共有權證》、《房地產他項權證》才能擁有合法的房屋權利,否則,無法主張合法的房屋權屬是否存在或受到他人非法侵害。二、上訴人主張其對黃河口商貿城中心街28號房屋擁有權利,但并未提供能夠證實其對訴爭房屋擁有合法權利的權屬登記證書。時至今日,爭議房屋均無所有權憑證,也無使用權憑證。因此,上訴人主張其對黃河口商貿城中心街 28號房屋擁有權利的觀點無法成立。三、原判程序合法。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查明事實與一審一致,二審中雙方未提供新的證據。
二審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被上訴人是否構成侵權。判斷被上訴人是否構成侵權,前提是認定上訴人對爭議房屋是否享有合法權益。根據上訴人和被上訴人離婚協議中所有財產歸上訴人的約定,該房屋是否為夫妻共同財產又系上訴人能否享有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
上訴人主張爭議房屋是夫妻共同財產,為此提供了被上訴人與管理處簽訂的開發合同書、被上訴人建房期間形成的原始書證、黃河口商貿城的證明和登記材料等相關證據,被上訴人則以其父交房款的收據和財務憑證否認上訴人主張,雙方證據的證明內容存有沖突,但綜合分析,上訴人提供的證據證明力明顯大于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證明力,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3條所確定的優勢證據規則,依法認定爭議房屋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形成的共同財產。根據按離婚協議約定,上訴人應依法享有對該房屋的財產所有權,其可以以權利主體身份向房屋管理機關申領其房屋權屬證書。
涉案房屋現由被上訴人之母占有使用,并對外出租收取租金,被上訴人并未實際控制房屋,因此上訴人訴請被上訴人侵權證據不足,原判不予支持上訴人訴訟請求并無不當。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有誤,但判決結果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的規定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106元,由上訴人薄尊霞負擔。
抗訴機關認為:一、薄尊霞的訴訟主張必然涉及到王光君的民事權益,王光君有資格以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而一、二審對其提出的參加訴訟申請置之不理,剝奪了涉案當事人的訴權,程序違法;二、二審判決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4條的規定,片面、主觀地認定薄尊霞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明顯大于李元峰提供的證據的證明力,并依照該規定中第73條的規定,認定爭議樓房是李元峰與薄尊霞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形成的共同財產,按離婚協議約定,薄尊霞應依法享有對該房屋的財產所有權,其可以以權利主體身份向房屋管理機關申領其房屋權屬證書,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據此,法院應當提起再審。
李元峰認同抗訴機關的觀點并提供以下證據予以佐證:
證據一、2004年8月11日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黃河口商貿城管理處對該處工作人員劉新良的處理意見一份,擬證明薄尊霞在原一審提交的該單位出具的證明是虛假的;
證據二、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黃河口商貿城管理處2002年12月4日根據李來昌家人要求,將會計帳簿上登記的李元峰的名字改為王光君,并在為王光君辦理房產證;
證據三、東營市河口六合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李來昌與王光君原為夫妻關系的證明;
薄尊霞認為原二審判決正確,抗訴機關的意見錯誤,不應支持;其對李元峰提供的證據的質證意見分別是:
證據一、該證據不是新證據且與本案無關;
證據二、該房屋建于1994年至1996年,我與李元峰的結婚時間是1992年、離婚時間是2000年7月28日,王光君根據李來昌的交費行為主張權利,但該變更行為發生在2002年12月4日,是我與李元峰離婚之后,故該證據對本案沒有證明力;
證據三、該證據與本案無關。
薄尊霞在再審期間沒有提交新的證據。
綜合當事人的觀點,本院歸納雙方爭議的焦點為:一、程序方面:王光君是否為本案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實體方面:二審判決對涉案房屋產權歸屬的認定是否正確。
本院認為,開發合同對房屋產權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房屋產權變更的前提應當是開發合同的變更,對于本案而言,開發合同的變更應當在薄尊霞與李元峰婚姻存續期間進行,但無論是李來昌還是王光君均未在該期間內與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黃河口商貿城管理處將開發合同的建設方變更為李來昌或是王光君,故證據二對本案沒有證明力,東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黃河口商貿城管理處2002年12月4日根據李來昌家人要求,將會計帳簿上登記的李元峰的名字改為王光君,該行為無效;從對證據二的分析可以看出證據一對本案沒有任何證明力;對于證據三,因薄尊霞沒有提出相反證據,本院認定其真實性,但該證據與本案無關。
綜上,王光君不是本案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原一、二審程序合法;原二審判決依據證據優勢原則認定涉案房屋產權的歸屬正確,依法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八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維持本院(2003)東民四終字第107號民事判決。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福玉
審 判 員 江 帆
審 判 員 田 鑫
二00五年九月四日
書 記 員 翁秀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發回重審用)
2020-10-14刑事抗訴請求書
2020-10-1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2020-10-14關于對罪犯×××減刑(或假釋)一案的審理報告(減刑、假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專用介紹信(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判刑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延長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安排律師會見非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呈請報告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