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
(2002)粵高法民三終字第109號
?
?
?
?
??? 上訴人(原審被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住所地: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
??? 法定代表人:謝壽光,社長。
??? 委托代理人:王雋、郝杲榮,北京市建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五常,男,1935年12月1日出生。住所地:香港薄扶林沙宣道41號2號屋。香港身份證號碼:D849066(0)。
??? 委托代理人:葉海旋,男,1962年10月6日出生,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住所地:香港九龍深水步元州街290-296號11樓1104室。公民代理。香港身份證號碼:E925442(4)。
??? 委托代理人:趙志成,北京市共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 原審被告:深圳市新華書店。住所地:深圳市羅湖區深南東路金山大廈1-6層。
??? 法定代表人:汪順安,總經理。
??? 委托代理人:王雋、郝杲榮,北京市建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 上訴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因與被上訴人張五常及原審被告深圳市新華書店因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2001)深中法知產初字第1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張五常于2001年11月9日起訴稱:其于1999年12月1日與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千樹公司)簽訂《協議書》,授權花千樹公司享有張五常提供的其作品的出版獨有許用權。2001年2月8日,花千樹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花千樹公司將其在香港地區出版的張五常作品《隨意集》授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中國內地以中文簡體字出版。出版前,雙方曾對書稿進行了修改。但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將《隨意集》的中文版出版發行后,張五常發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未經其和花千樹公司的同意,擅自對張五常的作品進行了多處刪節和修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行為侵犯了張五常對作品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對張五常的人格尊嚴和精神造成損害。深圳市新華書店銷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侵權作品,是共同侵權人。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請求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判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深圳市新華書店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向張五常公開賠禮道歉;二、判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深圳市新華書店向張五常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人民幣50萬元;三、判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深圳市新華書店向張五常賠償委托律師費人民幣6667元;四、判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深圳市新華書店承擔本案的訴訟費。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一審時答辯稱:一、張五常的起訴不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應予駁回。1999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約定有仲裁條款,花千樹公司就本案所涉及的侵權糾紛已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深圳分會申請仲裁,根據我國民事訴訟中“一事不再理”的原則,人民法院不應在當事人已提起仲裁的情況下,再受理當事人對同一事實提起的訴訟。另外,張五常已將其作品的獨有許用權授予花千樹公司,如有異議,應向花千樹公司主張,而不是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張。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隨意集》所做的極個別編輯加工是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未侵犯張五常的著作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作品《隨意集》的編輯加工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純粹文字或表達方式上的編輯加工,如將“領導人”改為“權威人士”;二是由于作品《隨意集》的極個別內容與我國現行法律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符,或有違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道德和善良風俗,如“這樣,藝術又怎可以像江澤民等人那樣思想統一呢?”。上述這些編輯加工不構成侵權。另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出版上述作品前,已將修改文稿寄與花千樹公司,要求其在合同約定的15日內予以確認并書面答復,而花千樹公司未在合同約定的15日內予以書面答復,理應視為其已認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修改。三、張五常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8日發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對于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事由作了規定,張五常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不在上述規定之列。綜上所述,請法院駁回張五常的訴訟請求。
??? 深圳市新華書店在一審時答辯稱:張五常已確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隨意集》為正版圖書。深圳市新華書店銷售的《隨意集》是從正規渠道以合理的價格進貨的,其在銷售上述圖書中并沒有過錯,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 一審法院查明:1999年12月1日,張五常與花千樹公司簽訂了《協議書》,張五常將其作品《隨意集》之出版許可使用權授予花千樹公司獨有,有效期為五年。
??? 2001年2月8日,花千樹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簽訂《圖書出版合同》,約定:花千樹公司將其在香港地區出版的原告作品《隨意集》授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中國大陸以中文簡體字出版、發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如須修改、刪節上述作品,應征得花千樹公司的同意,并經花千樹公司書面認可。上述合同成立后,雙方經張五常的同意曾對花千樹公司提供的作品進行了一些修改。2001年7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簡體版作品《隨意集》,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行。隨后,張五常發現,其在新華書店購買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隨意集》,有多處未經原告的同意而進行刪節和修改。張五常認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華書店的行為已侵犯了其作品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給張五常的人格尊嚴和精神造成了損害,應承擔侵權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 又查:庭審中,張五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均確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隨意集》(現書)與張五常認可的花千樹公司出版的《隨意集》(原書)對比,有六處刪節或修改。它們分別是:一、原書第95頁第3-4行“而‘面’字寫得特大加紅,即使以紅掛帥的毛澤東在天之靈也保不住了”,現書第165頁第9行刪去。二、原書第96-97頁第16-17行為“領導人”,現書第167頁第19-20行改為“權威人士”。三、原書第123頁第3-4行為“這樣,藝術又怎可以象江澤民等人那樣‘思想統一’呢?”,現書第201頁第16行刪去。四、原書第133-134頁第14行“那令人不堪回首的”,現書第215頁第10行刪去。五、原書第166頁第11-12行“黑市不黑,是我們偉大祖國偉大之處”,現書刪去。六、原書第123頁“共產”,現書刪去。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張,張五常已授予花千樹公司本案作品的修改權,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本案作品的修改是經花千樹公司同意的。張五常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上述主張未予確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其上述主張也未予舉證。
??? 根據上述事實,一審法院認為:張五常是本案作品《隨意集》的著作權人,其作品《隨意集》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依法應受法律保護。張五常在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協議書》中授予了花千樹公司對上述作品的出版獨有許可使用權,但未授予作品的修改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依據其與花千樹公司的《圖書出版合同》,僅取得張五常作品《隨意集》在中國大陸的出版和發行權,其他權利的行使,應征得張五常的同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未經張五常授權,擅自對張五常的作品進行了六處修改,其行為侵犯了張五常的著作權,依法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故張五常請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立即停止侵害,向其賠禮道歉,并賠償其委托律師費人民幣6667元的損失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但其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法律依據,不予采納。被告深圳市新華書店銷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侵權作品,應立即停止銷售。鑒于深圳市新華書店銷售的《隨意集》是從正規渠道以合理的價格進貨,其在銷售上述圖書中并沒有過錯,不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另外,張五常不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所稱仲裁案件的仲裁主體,花千樹公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因合同引起的仲裁糾紛并不影響本案的審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三、四項、第四十五條第八項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立即停止侵犯張五常的作品《隨意集》著作權,向張五常進行賠禮道歉,深圳市新華書店銷毀尚未發行的侵權作品。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應賠償原告的損失人民幣6667元。三、駁回張五常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76.67元,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擔。
??? 宣判后,原審被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本院依法改判,并判令由雙方當事人依法合理共同承擔本案的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其理由主要是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首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隨意集》所做的極個別的編輯加工是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的,未侵犯張五常的著作權。在《隨意集》總共11萬字中,編輯加工部分的只占極少數。在這極少量的編輯加工部分中,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純粹文字或表達方式上的編輯加工,如將“領導人”改為“權威人士”。上述編輯加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意思,而根本不涉及作品的內容。另一種則是由于原書的極個別內容與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符,或有違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道德和善良風俗,如將“這樣,藝術又怎可以像江澤民等人那樣‘思想統一’呢?”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之所以做出一些編輯加工,是為了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這既是有關法律法規所要求,也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所規定。我國《著作權法》第1條即開宗明義地規定: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在品的創作,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4條第2款規定: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第3條的規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負責確定根據本合同出版發行的作品不得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無論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還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的規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均有義務保證上述作品的內容不違反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著作權人在行使著作權時,也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所做的一些編輯加工,正是為了依法、依約定履行圖書出版者和編輯者的職責,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善意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合同的目的。一審法院對此沒有予以認真的考慮,其判決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不公正的,也不利于我國出版業在黨的領導下健康發展。其次,一審判決對案件受理費的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第19條明確規定:案件受理費由敗訴的當事人負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負擔。而本案一審法院一方面在判決中駁回了張五常要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人民幣50萬元的訴訟請求,說明一審法院并未全部支持張五常的訴訟請求,另一方面卻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擔全部的案件受理費,于法無據,應予改正。
??? 被上訴人張五常的訴訟代理人在二審時答辯稱,《圖書出版合同》第三條并未授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作品修改權;合同第十條規定,要修改作品必須取得花千樹公司的書面許可;修改部分占作品字數的多少并不能作為侵犯著作權的標準;對作品修改并不屬于編輯加工范疇。
??? 本院經審理查明: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基本屬實。
??? 另查,張五常于1999年12月1日與花千樹公司簽訂了《協議書》,約定張五常將作品《隨意集》之出版許用權在協議書簽署之日起五年內授予花千樹公司獨有,張五常保證對《隨意集》擁有著作權及出版授予權,且不違背著作權法及出版法,否則承擔因此而招致的全部損失。《協議書》第二條約定“本合約經甲(花千樹公司)乙(張五常)雙方簽訂后,由乙方所供稿之出版物之許用權,在本合約第(六)段所規定的時間內(即五年)為甲方所獨有,即乙方不得在香港、中國、臺灣、澳門、星加坡、馬來西亞及其他華人地區再自行出版與交來之出版物內容或名稱相同之書籍或其他媒體工具。倘乙方不遵守本合約之規定,甲方有權要求乙方賠償一切損失。”第三條約定“乙方保證對于交來之出版物擁有著作權及出版授與之權,且無違背著作權法及出版法,否則愿意負擔甲方因此招致的全部損失。交來之出版物之稿件倘于出版后,由乙方提供之內容因涉及版權問題而引起糾紛時,一切責任,概由乙方承擔。”
??? 花千樹公司與上訴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01年2月8日簽訂了《圖書出版合同》,合同約定甲方花千樹公司授予乙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中國內地以圖書形式出版發行被上訴人張五常作品《隨意集》中文簡體版的專有使用權。合同第三條約定“乙方負責確定根據本合同出版發行的作品不得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經乙方審定后之內容倘引起法律問題,責任一概由乙方承擔。”第八條約定“乙方應于本合同簽訂日期后60日出版并發行上述三部作品,最低印數為每部作品10000冊。乙方不能按時出版的,應在出版期屆滿前10日通知甲方,并解釋原因。雙方另行約定出版日期。乙方在另行約定期限內仍不出版的,除非因不可抗力所致,乙方應按約定報酬的30%向甲方支付賠償金,甲方并可以終止合同。...”第十條約定“乙方如須更動上述作品的名稱,對作品進行修改、刪節、增加圖表及前言、后記,應征得甲方同意,并經甲方書面認可。”第十二條約定“上述作品的最后校樣可由甲方審校。甲方應在收齊最后稿樣15日內完成審校,簽字后把最后稿樣退還乙方。甲方未按期審校,乙方可自行審校,并按計劃付印......"。第二十一條和第二十三條還分別約定“......本合同未盡事宜由雙方另行商定,未能達成一致的,以出版界通行慣例為準”,“本合同自簽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五年。除不可抗力未經對方同意不得單方變更、終止合同,因單方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應賠償損失。”一審開庭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稱其已將《隨意集》修改稿郵寄給花千樹公司的葉海旋,花千樹公司于15日內沒有作出答復,因此,應視為花千樹公司對修改部分已經表示確認。葉海旋則主張,雖然花千樹公司已看過《隨意集》修改稿,但已明確表示不同意修改的部分,這有雙方的傳真為證。
???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張五常是作品《隨意集》的著作權人,上訴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此并未提出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 根據《協議書》第(二)、(三)條之約定,張五常自1999年12月1日起五年內將作品《隨意集》之出版許用權授予花千樹公司獨有,并保證對《隨意集》擁有著作權及出版授予權,作品內容不違背著作權法及出版法之規定。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是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經過充分協商而達成的合意,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并按規定到北京市版權局進行了登記,應認定該合同合法有效,具有法律效力,各方當事人應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本案爭議的焦點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隨意集》的六處刪節或修改是否侵犯了張五常對其作品《隨意集》的修改權及保持作品完整權。
??? 首先,根據《圖書出版合同》第十條之規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如需對《隨意集》進行修改、刪節等,應征得花千樹公司同意,并經書面認可。為了履行該條款所確定的義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出版前已將《隨意集》修改稿郵寄給花千樹公司的葉海旋審定,花千樹公司亦確認已看過《隨意集》修改稿,本院對此節事實予以認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一審時提出的關于花千樹公司在收到《隨意集》修改稿15日內沒有作出答復應視為對修改部分已表示同意的主張,因沒有提交充分的證據證明,而花千樹公司則明確表示對修改部分不同意,故一審判決沒有采納是正確的,對此本院亦予以確認。
??? 其次,根據《圖書出版合同》第三條之規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負責確定根據本合同出版發行的作品不得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審定后之內容倘引起法律問題,責任一概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承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為了履行合同第三條規定的義務,將其認為《隨意集》中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部分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并根據合同第十條之規定將修改稿提交花千樹公司審查,而花千樹公司不同意修改稿。在此情況下,《圖書出版合同》第三條與第十條之規定就發生了沖突,即在花千樹公司不同意的情況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否有權將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予以修改或刪節,是否有權將修改后的《隨意集》出版發行,合同對此并沒有作出明確約定。如果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花千樹公司不同意的情況下無權將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修改或刪節,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將處于兩難的境地:要么在不修改的情況下將含有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的《隨意集》出版發行,并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要么將《隨意集》中含有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修改、刪節后再出版發行,就如同本案的情形一般,并承擔違約責任及侵權責任(即侵犯張五常對作品《隨意集》的修改權及保持作品完整權)。當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不出版《隨意集》,但出版《隨意集》正是雙方當事人簽訂《圖書出版合同》目的之所在,根據合同第八條和第二十三條之約定,不出版該書亦同樣構成違約,而且是根本違約,花千樹公司不但有權終止合同,而且有權要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支付違約損害賠償金。因此,如果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花千樹公司不同意的情況下無權將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修改或刪節,則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均必須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這樣解釋合同顯然是不公平的,亦違背合同法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實際上,花千樹公司在與張五常簽訂《協議書》時,亦要求張五常保證《隨意集》不違背著作權法及出版法之規定,正如同其在《圖書出版合同》中要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負責審定《隨意集》內容不得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一般。因此,應當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花千樹公司不同意的情況下亦有權將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修改或刪節,即在《圖書出版合同》第三條和第十條發生沖突時,第三條效力應優于第十條,惟有這樣解釋才能實現雙方當事人簽訂合同的目的,也才能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 綜上所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花千樹公司簽訂的《圖書出版合同》對合同第三條與第十條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沒有作出明確約定,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及合同目的來解釋,因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有權將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隨意集》的相關內容修改或刪節,這是其履行合同義務所必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作品的上述改動是按照作品的性質及其使用目的和狀況所做的不得已的改動,這種改動無損張五常作為《隨意集》作者之聲譽和人格利益,并未侵犯張五常對其作品《隨意集》的修改權及保持作品完整權。根據《協議書》第(二)、(三)條之約定,張五常將《隨意集》的獨有出版許可權授予花千樹公司并承擔保證作品不違反著作權法及出版法之責任,花千樹公司在《圖書出版合同》中要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負責審定《隨意集》內容不得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可以推定張五常已授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隨意集》時有權修改、刪除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部分。一審判決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將《隨意集》中其認為違背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部分內容修改、刪除的行為構成侵權不當,應予糾正。另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對原作品的極個別的編輯加工,如原書第96-97頁第16-17行為“領導人”,現書第167頁第19-20行改為“權威人士”,是符合出版界的編輯慣例及合同第二十一條之約定,以此認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行為侵犯了張五常的著作權理由不充分。因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關于其行為沒有侵犯張五常對其作品《隨意集》的修改權和保持作品完整權的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納。原審被告深圳市新華書店銷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合法作品《隨意集》,其行為亦不構成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 一、 撤銷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01)深中法知產初字第184號民事判決;
??? 二、 駁回張五常的訴訟請求。
??? 本案一審和二審案件受理費各人民幣10076.67元,共計20153.34元由張五常負擔。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76.67元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預交,由張五常在本判決送達后十日內逕付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院不再清退。
???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審? 判? 長? 林廣海
????????????????????????????????????????????????????????????????????????? 審? 判? 員? 周? 冕
????????????????????????????????????????????????????????????????????????? 代理審判員? 歐修平
???????????????????????????????????????????????????????????????????????? 二00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 書? 記? 員? 何曲偉
?
?
?
?
?
?
?
?
?
?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邢某盜竊一審刑事判決書
2020-05-08民事裁定書(終結船舶優先權催告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對原告主張的事實和請求部分有爭議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法律建議書(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撤銷、變更一審裁定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中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收據(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不予取保候審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