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佛中法民一終字第43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葉棠生,男,1962年8月26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南海區小塘鎮新圩永安路9工區A座金偉樓301房。
委托代理人朱永琪,廣東小塘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郭洪本,男,1946年9月2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南海區羅村沙坑云郭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德安,男,1951年11月2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建設一街2號303房。
以上兩被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曹建江,廣東建勛律師事務所律師。
朱天養,該所律師助理。
原審第三人蔡明禮,男,1952年1月14日出生,住所:佛山市南海區小塘鎮西社村芝蘭里4號。
原審第三人勞允文,男,1972年12月12日出生,住所:佛山市南海區小塘鎮塘中居委。
原審第三人陳國讓,男,1954年9月24日出生,住所:佛山市南海區小塘鎮奇石村六巷5號。
上訴人葉棠生因合伙協議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3)南民一初字第1544-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1997年1月28日,被告葉棠生與兩原告郭洪本、陳德安簽定了《石場合作協議書》一份,約定:被告同意兩原告投資30萬元參與經營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第一期在1月底前投入10萬元,第二期在3月18日前投入20萬元;如兩原告第二期資金不能及時到位,被告只承認向兩原告借款,如半年后歸還可按投入資金的50%付利息給兩原告,即本息合計15萬元;被告擔保兩原告占有石場股份的15%,并在資金投入后以原告陳德安的名義成為名正言順的股東,并派出一人參與管理石場,否則被告承擔罰金兩倍給兩原告(以投入資金計算)等等。之后,兩原告分別于當日將10萬元、于同年3月23日將20萬元,合共30萬元交給被告收取,被告出具了收據。1997年2月,被告葉棠生與蔡明禮、勞允文、陳國讓三人簽定《廣西南柳高速公路龍頭山石場合股投資開采及管理協議書》一份,內容:廣西南柳高速公路龍頭山石場是合股投資開采,經合股人員確定此石場分為兩大股東,第一股東為陳國讓、葉棠生,第二股東為蔡明禮、勞允文;經股東商議石場總投資為160萬元,兩股分攤每股為80萬元,資金由各股東自籌,如有借貸由各股東負責;等等。石場經營至1998年結業。2001年 5月8日,石場第一股東葉棠生與第二股東蔡明禮、勞允文簽定《關于廣西龍頭山石場石料單、工人工資、運費、材料款的處理》一份,對石料應收未收的石料單、工人工資、運費及料款等進行了處理。另查,第三人蔡明禮有參與石場的管理,第三人勞允文沒有參與石場的管理,第三人蔡明禮、勞允文均不知道兩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入伙的決定。1995年12月15日,葉棠生與廣東省郁南縣桂圩鎮經濟發展公司簽定《關于承包桂圩鎮雞心山石場的協議》承包經營了郁南縣桂圩鎮雞心山石場。1997年1月17日,葉棠生與廣西南寧至柳州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總指揮簽定《合同協議書》,約定由郁南縣雞心山石場負責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開采,有效期至1998年10月底止。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沒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原審判決認為: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實際是一個由被告葉棠生與第三人蔡明禮、勞允文、陳國讓合伙經營的合伙體,這從1997年2月被告葉棠生與蔡明禮、勞允文、陳國讓三人簽定的《廣西南柳高速公路龍頭山石場合股投資開采及管理協議書》可得到證實,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合伙人有第一股東陳國讓和葉棠生,第二股東蔡明禮和勞允文。雖然《石場合作協議書》簽定在前,《廣西南柳高速公路龍頭山石場合股投資開采及管理協議書》簽定在后,但從后者約定的內容“合股人員確定此石場分為兩大股東;每股為80萬元,資金由各股東自籌,如有借貸由各股東負責”可見,被告葉棠生與兩原告簽訂前者的目的是為了籌備作為股東的出資資金,同意兩原告入伙只是手段而已,從后來被告沒有將此約定告知第三人亦印證這一點。因此,被告葉棠生關于1997年1月28日其與兩原告簽訂《石場合作協議書》時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由其個人經營的辯解,法院不予采信。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石場合作協議書》是否有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在合伙經營過程中增加合伙人,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照協議約定,書面協議未約定的,須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未經全體合伙人同意的,應當認定入伙無效。本案中,被告葉棠生與原告郭洪本、陳德安于1997年1月28日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實際上是被告葉棠生同意兩原告郭洪本、陳德安加入合伙體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入伙協議。而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其他合伙人并沒有在此協議上簽名確認,而且事后蔡明禮和勞允文并不知道兩原告入伙事宜,由此可見兩原告加入合伙體并未經得全體合伙人同意,故法院確認《石場合作協議書》無效,被告葉棠生因此而取得的財產應返還給兩原告。對此,被告葉棠生具有過錯,應賠償兩原告郭洪本、陳德安因此造成的利息損失。兩原告請求支付違約金無理,法院不予支持。第三人在本案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第三人陳國讓經法院合法傳喚,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法院依法缺席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原審法院于2003年12月1日作出判決:1.確認被告葉棠生與郭洪本、陳德安于1997年1月 28日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無效;2.被告葉棠生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投資款30萬元及賠償利息損失(其中10萬元自1997年1月28日起、20萬元自于1997年3月23日起至本判決確定返還之日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一年流動資金貸款利息計算利息)予原告郭洪本、陳德安;3.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11010元,財產保全費1270元,合共12280元,由原告負擔4094元,被告負擔8186元。
上訴人葉棠生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法院的判決認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無效是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二審法院依法裁定將此案發回重審,理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和《合伙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和第八條關于合伙的規定,是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應受法律保護。一、在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于2002年受理的被上訴人訴上訴人合伙糾紛一案中,案號是(2002)南民一初字2287-2號,因被上訴人不服一審法院的判決向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案號是(2002)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048號。在上訴期間,上訴人向二審法院提供了《合同協議書》及《關于承包桂圩鎮雞心山石場的協議》各一份,以證明龍頭山石場是由上訴人獨立經營,兩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提供的證據沒有異議,兩材料證明了以下事實:在1995年12月15日,上訴人與廣東省郁南縣桂圩鎮 經濟發展雞心山石場的協議,后上訴人在1997年1月 17日以雞心山石場的名義與廣西南寧至柳州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總指揮簽訂協議,由其負責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開采。由此可見,廣西小陽龍頭山石場只是由上訴人一人經營,既然如此,在被上訴人與上訴人簽訂《石場合作協議書》之前,小平陽龍頭山石場的經營權只屬于上訴人一人,且龍頭山石場并沒有在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上訴人不必經其他人同意邀請被上訴人共同開采經營小平陽龍頭山石場,有權與上訴人簽訂《石場合作協議書》。被上訴人與上訴人簽訂《石場合作協議書》后,就已經符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及第八條的規定。因此,從簽訂合作協議時起,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的合伙關系已經成立,不需要再辦理任何手續,被上訴人就已經成為小平陽龍頭山石場名正言順的合伙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及合伙企業法的以上規定,是有效的合法的民事法律行為,應受法律保護。二、根據民訴法的規定,已生效的判決書認定的事實可作為證據使用。已生效的判決書查明了以下事實: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沒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只是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同開拓經營的石場。已生效的判決書認定廣西小平陽龍頭山石場是由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共同開拓經營的石場,也就是承認了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存在合伙關系,證明了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是合法的、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三、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合作經營石場的過程中,盡管上訴人再邀請其他合伙人參與石場的經營,但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的合伙關系仍然存在,其增加合伙人的行為并不影響上與被上訴人的合伙關系。綜上:上訴人認為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無效屬于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據此判決上訴人退回被上訴人投資款及賠償利息損失更無法律依據,為此請求二審法院裁定將此案發回重審。
兩被上訴人沒有進行二審答辯,二審期間,上訴人與兩被上訴人均無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兩被上訴人簽訂的《石場合作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其內容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且此合同的效力已經(2002)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048號生效民事判決確認,故此《石場合作協議書》為合法有效的合同。原審法院認定《石場合作協議書》無效錯誤,本院予以糾正。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后應按照協議約定履行各自的權利義務,兩被上訴人依約交付了投資款30萬元,上訴人就應按協議約定使兩被上訴人占有15%的股份,但本案中,上訴人在未告知第三人存在《石場合作協議書》存在的情況下,又與第三人簽訂了《廣西南柳高速公路龍頭山石場合股投資開采及管理協議書》,并明確了其與第三人的合伙關系,且龍頭山石場(以下簡稱石場)的實際經營和管理也受這個協議書的約束,直至合作結束,其與第三人又就石場的剩余事項進行了處理,因此可以認定上訴人與第三人之間就石場的開采存在合伙法律關系,上訴人主張石場的經營權只屬于其一人,本院不予采信。上訴人與兩被上訴人雖然簽訂了《石場合作協議書》,但上訴人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兩被上訴人對石場進行過實際經營或者管理,由于上訴人與第三人實際完成了開采石場的合作,使得兩被上訴人的合同根本目的沒有實現,故上訴人應對兩被上訴人承擔違約責任,由于雙方在《石場合作協議書》中沒有對違約進行約定,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上訴人應返還給兩被上訴人基于《石場合作協議書》取得的財產并賠償兩被上訴人因此造成的利息損失。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 維持廣東省南海區人民法院(2003)南民一初字第1544-2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及訴訟費負擔部分。
二、 撤銷廣東省南海區人民法院(2003)南民一初字第1544-2號民事判決第一項。
三、 駁回上訴人的其它訴訟請求。
本案二審受理費11010元,由上訴人葉棠生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黃學軍
代理審判員 羅 睿
代理審判員 王文輝
二○○四年六月十一日
書 記 員 林 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產程序終結裁定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拘傳證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移交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筆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撤銷、變更一審裁定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或者不予核準有特殊情況的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送達回證(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案卷封面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拘留決定書
2020-10-14撤銷停止執行死刑意見通知
2020-10-14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