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充分發揮海洋預報系統的整體效益,加強對海洋預報業務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管理,更好地為沿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預防和減輕海洋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服務,特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遵循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確、避免重復、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海洋預報業務體制的原則。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于各級海洋預報臺和相關業務單位從事的海洋預報工作。
第四條 各級海洋預報臺應根據本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臺特點的實施細則,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章 海洋預報業務分工
第五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
(一)負責全球氣象資料(GTS),海洋站、浮標、雷達站、航空監測、 衛星遙感和傳真資料及公共信息網資料的獲取、處理、質量控制以及傳輸。
(二)制作并發布我國近海、鄰近洋區和大洋海洋預報、警報以及預報要素的診斷分析產品。
(三)開展為沿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海上其他活動的專項海洋預報服務和海洋環境條件評價等活動。
(四)對全國的年度海洋災害進行分析評估及預測;對重大海洋災害進行災情調查、分析評估和預報經驗總結,并報上級主管部門;編制《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五)對全國海洋預報技術進行指導、解釋和示范,開展與各級海洋預報臺的預報會商。
(六)開展海洋預報業務的科技攻關、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及業務培訓,促進海洋預報技術的發展。
(七)對各級海洋預報臺(站)海洋預報新技術、新方法業務化的檢驗和評審;對本臺海洋預報質量的評定。
第六條 區域海洋預報臺:
(一)負責所轄海區海洋站、浮標資料的獲取、處理、質量控制及傳輸。
(二)制作并發布所轄海區及鄰近洋區海洋預報、警報及預報要素的診斷分析產品。
(三)開展為沿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海上其他活動的專項海洋預報服務和海洋環境條件評價等活動。
(四)對所轄海區的年度海洋災害分析評估及預測;對所轄海區的重大海洋災害進行災情調查、分析評估和預報經驗總結,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五)對所轄海區海洋預報技術進行指導與示范,開展與各級海洋預報臺的預報會商。
(六)開展所轄海區海洋預報業務技術攻關、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以及業務培訓。
(七)對本臺海洋預報質量的評定。
第七條 省(市)級海洋預報臺:
(一)制作并發布轄區內及鄰近海區海洋預報、警報及預報要素的診斷分析產品。
(二)開展為沿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海上其他活動的專項海洋預報服務和海洋環境條件評價等活動。
(三)對轄區內的年度海洋災害分析評估、預測和預報經驗總結;對轄區內海洋災害進行災情調查、分析評估,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四)對所屬的海洋站(臺)海洋預報業務的技術指導,參加與各級海洋預報臺的預報會商。
(五)對本預報臺海洋預報質量的評定。
第三章 海洋預報資料獲取及傳輸
第八條 海洋站觀測資料:
(一)各海洋觀測站必須根據《海濱觀測規范》,及時、準確采集各類海洋環境要素,并按照《海洋站海濱觀測報告電碼》的格式按時傳輸觀測資料。
(二)各中心海洋站負責將海洋站發報資料匯總、整理、校正,按時向區域海洋預報臺傳輸資料。
(三)各區域海洋預報臺負責將轄區內的海洋站資料按時向國家海洋預報臺傳輸。
(四)各海洋站按照預約部門確定的時間、時次、方式,向預約部門及時傳輸資料(預約報OWT)。
(五)海洋站資料傳輸流程為:
海洋站?抹鬧行暮Q笳鯨抹那?域海洋預報臺?抹墓?家海洋預報臺。
第九條 浮標資料:
(一)各分局浮標隊負責接收轄區內浮標資料,并按時傳輸到區域海洋預報臺。
(二)各區域海洋預報臺負責將浮標資料按時傳輸到國家海洋預報臺。
(三)浮標資料的傳輸按照《海洋資料浮標實時數據傳輸規程》進行。
(四)浮標資料傳輸流程為:
浮標?抹母”甓瑩抹那?域海洋預報臺?抹墓?家海洋預報臺。
第十條 航空監測資料:
負責航空監測的單位,應及時將與海洋預報有關的航空實時監測資料處理分析后,傳輸到國家海洋預報臺和飛行轄區的區域海洋預報臺。
第十一條 岸基雷達站監測資料:
負責岸基雷達監測的單位,應及時將岸基雷達實時監測資料分析處理后, 傳輸到國家海洋預報臺和轄區內的區域海洋預報臺。
第十二條 衛星遙感資料:
負責獲取衛星遙感資料的單位,應及時將衛星遙感實時資料分析處理后, 傳輸到國家海洋預報臺。
第十三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負責將獲取的各類資料按時傳輸到各區域和省(市)級海洋預報臺。
各區域和省(市)級海洋預報臺按時接收國家海洋預報臺傳輸的各類資料。
第四章 海洋要素分析、預報及發布
第十四條 各級海洋預報臺根據沿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海上各類生產活動的需要公開發布海洋短期預報、中期預報、長期預報等。
短期預報:未來72小時(三天內)海洋預報要素的描述。
中期預報:未來72?抹?240小時(十天內)海洋預報要素的描述。
長期預報:未來240小時以上(十天以上)海洋預報要素的描述。
第十五條 海洋要素分析、預報內容包括:海浪、海溫(包括海洋鋒)、海冰、風暴潮、海嘯、潮汐、潮流、海流、海平面、厄爾尼諾、海洋天氣(內部)、赤潮、海水水質、海水鹽度、海洋溢油擴散、海洋污染事件、海岸侵蝕、海岸土地鹽堿化等。
第十六條 海洋要素診斷分析圖包括:中國近海及鄰近洋區海浪圖、中國近海及鄰近洋區海溫圖、中國近海及鄰近洋區海流圖、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圖、中國近海潮流圖、近海及鄰近洋區海洋天氣圖(地面、高空)、低緯度海洋天氣圖(地面、高空)、衛星遙感分析圖等。
第十七條 各級海洋預報臺通過廣播、電視、傳真、電話、公共信息網、報刊、信函等新聞媒介,以文字(預報單)、圖象、圖表、語音等形式公開發布海洋預報和診斷分析產品。
第十八條 各級海洋預報臺公開發布的海洋預報和診斷分析產品,除在公共信息網和新聞媒介上發布外,應及時存放在各級海洋預報臺的預報數據庫內,供各海洋預報臺相互交流使用。
第十九條 各海洋預報臺根據國家、當地政府,沿海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海上其他活動的需求,確定公共服務用戶,并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章 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發布
第二十條 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巨浪、海嘯、嚴重海冰、異常海溫、厄爾尼諾現象、海平面上升、赤潮、海洋溢油擴散、海洋污染、海岸侵蝕、海岸土地鹽堿化等。
第二十一條 海洋災害的發布方式有:消息、預報、警報、緊急警報;還有預測、公報、通報、速報等。
第二十二條 各級海洋預報臺根據海洋災害影響的時間、危害程度發布消息、預報、警報和緊急警報。
海洋災害遠離或尚未影響到預報海區時,發布消息;解除警報、緊急警報時,也可以用消息方式發布。
預計海洋災害在未來72小時(三天)內將影響預報海區和沿海地區時,根據海洋災害影響的程度,發布預報。
預計海洋災害在未來48小時(二天)內將威脅預報海區和沿海地區時,根據海洋災害危害程度,發布警報。
預計海洋災害在未來24小時(一天)內將襲擊預報海區和沿海地區時,根據海洋災害危害程度,發布緊急警報。
第二十三條 國家海洋局組織全國海洋災害年度預測會商并發布預測結果。區域和省(市)級海洋預報臺對所轄海區的年度海洋災害預測意見,應報上一級主管部門批準后發布。
第二十四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負責組織編制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由國家海洋局審批并發布。各級海洋預報臺可根據需要及具體情況發布通報、速報。
第二十五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對重大海洋災害警報、緊急警報的發布,應及時報國家海洋局審批后,報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
區域和省(市)級海洋預報臺對重大海洋災害警報、緊急警報的發布,應及時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批后,發所轄海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
第二十六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將各類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緊急警報發布給在京有關部門有:全國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民政部(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國土資源部、交通部、農業部、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海洋局、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軍事部門等。
第二十七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海洋災害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可將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緊急警報直接發送到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有關部門。在發送上述部門的同時,應傳輸到上述部門轄區內的區域和省(市)級海洋預報臺(站)。
第二十八條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的海洋災害警報、緊急警報,需經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全國機要通訊網(簡稱明傳電報),發國家領導人、國務院辦公廳或受影響的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的,報國家海洋局審批后,通過局機要部門發送。
第二十九條 各區域海洋預報臺發布的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緊急警報應傳輸到所轄海區的省(市)各級海洋預報臺(站),如需向所在轄區內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應商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確定。
第三十條 各省(市)級海洋預報臺(站)發布的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緊急警報應發布到當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
第六章 工作制度
第三十一條 為保證預報質量,使海洋預報業務制度化,各級海洋預報臺應建立如下工作制度:
(一)海洋預報值班制度;
(二)海洋預報會商制度;
(三)海洋災害預報、警報簽發制度;
(四)海洋災情調查、上報制度;
(五)海洋預報質量檢驗、評價制度。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在海洋預報工作中凡與本規定有悖的,以本規定為準。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
2016-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3年修訂)
2013-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