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
重慶、
大連市煙草專賣局,國家局直屬各二級公司:
加速發展煙草行業的第三產業,對深化企業改革,優化企業結構;安置富余人員,增強經濟實力和煙草行業的發展后勁,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煙草行業在“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方針的指引下,大部分企事業在發展第三產業方面開始起步,有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企業中,“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企事業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相當多的企事業,冗員眾多,包袱沉重。加快發展全行業的第三產業,使之與原企事業分離,是轉換企事業機制、調整結構的一條重要途徑。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和《全民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以及國務院原經濟貿易辦公室《關于工業企業興辦第三產業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原則,現就煙草行業發展第三產業的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煙草行業發展第三產業的基本原則
煙草行業的第三產業系指多種經營。煙草行業發展第三產業的主要方向,一是為煙草行業服務的產業;二是投入產出周期短,能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產業。在這項工作中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要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基本方針。煙草行業發展第三產業的主要目的是,為深化行業改革、擴大行業經營范圍、分流富余人員,為卷煙生產、煙葉加工、煙機制造、生產經營服務。煙草行業各單位在認真抓好“兩煙”生產和銷售的同時,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要優化企事業組織結構;將部分承擔社會職能的輔助部門劃分出去,界定產權,獨立經營,有償服務,面向社會,減輕企事業的負擔,將企事業的富余職工以及閑置設備、廠房、場地等向第三產業轉移。
(二)要積極組織和鼓勵富余人員興辦第三產業。經濟效益差、產品無銷路的企業,經國家局同意后,可整體或部分地轉為第三產業;鼓勵第三產業的企業實行行業內聯營、兼并。
(三)要充分利用現有(非生產經營的)設施條件和人員,開發與創辦各種科研、信息、咨詢、倉儲、運輸、零售、修理、旅游、賓館、飲食、副食基地等服務設施。
(四)興辦第三產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則。防止一哄而起、不講實效的盲目性;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
(五)興辦的第三產業,一律不得從事卷煙批發和煙葉等專賣品的經營業務。
二、煙草行業興辦第三產業的主要形式
(一)通過挖掘內部潛力,改革企業內部機構、安置富余人員興辦的第三產業,應為獨立的企事業法人。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事業內部的各類后勤服務機構和設施,有條件的可向社會開放,實行有償服務。一些原為安排富余人員的各類輔助車間、分廠(不包括專賣品生產)也可分離出來獨立經營,面向行業和社會。
(二)根據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也可實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種責任形式。對全民所有制的第三產業企業,要按照《全民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落實其經營自主權。對全民所有制企業興辦的集體所有制第三產業和合資企業,可以采取租賃、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的辦法,也可以采取經批準將其占用的國有資產有償轉讓和分期抽回資金,并按規定收取資產(資金)占用費的辦法。但是,必須界定產權關系,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三)經原單位同意,鼓勵富余人員自愿結合、自籌資金興辦第三產業,也可以采取投資入股的方式興辦股份合作制第三產業。
(四)經原單位同意,允許企事業富余人員采取離職等形式興辦第三產業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
三、有關煙草行業興辦第三產業的財務、人事、勞動、工資制度
(一)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凡預算內煙草企事業出資興辦的第三產業,不論采用合資、投資、參股等形式,均需按新的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健全財務會計制度,理順產權關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企業興辦的第三產業實體的首任廠長(經理),可以由原單位委任,也可以通過招標、招聘或民主選舉產生。管理機構不強求對口,但要健全管理制度,機構要精簡,人員要精干。
為鼓勵、穩定從事第三產業的主要管理人員,其人事關系可仍在原企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一定時期維持不變,以解除后顧之憂。但工資、財務,要與原單位脫鉤。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企事業領導干部不能在第三產業內兼職。
(三)新辦的第三產業,在勞動、分配上要真正實行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對人員實行
聘任合同制和全員
勞動合同制,職工的收入與經濟效益掛鉤,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在處理好積累與消費關系的前提下,其職工收入水平可高于原企業。
(四)新辦的第三產業企業要參加退休養老保險、待業保險、醫療保險和
工傷等保險。企事業中具有全民所有制職工身份的,仍保留原身份,其保險的待遇按原企事業辦法執行,退休時與原企事業退休職工享受同等待遇。
(五)實行減員不減工資總額的政策。企事業單位為安置富余職工興辦第三產業而減員的,其原核定的工資總額不變。新辦第三產業企事業的工資管理辦法,由第三產業管理機構和
勞動部門審核,企事業內部分配辦法由企業自定。
四、興辦第三產業的資金來源
(一)發展第三產業要堅持動員全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
(二)企事業在滿足流動資金使用后可自行籌措一部分資金和利用閑置的設備、場地,由第三產業企事業有償使用或有償轉讓,分期償還或作投資入股。
(三)由富余人員組建的第三產業企業,可以從待業保險金中劃撥出一定的額度予以扶持。
(四)通過發行債券、集資等形式籌集資金興辦第三產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務院關于集資和債券發行管理的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后實施。
五、組織領導和審批
(一)興辦第三產業,各級公司要加強領導,要有專門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做好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服務工作。
(二)為安置富余人員興辦的第三產業(生產非專賣品),由各單位自主確定,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注冊,報省局(公司)備案。
(三)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民所有制企事業興辦第三產業,以國有資產(無論什么方式)作資金來源的,超過一百萬元以上的要報上級主管部門審定,超過五百萬元以上的要報國家局審定。
六、企業興辦第三產業的優惠政策
企業興辦的第三產業享受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中明確的優惠政策:“凡為安置富余職工興辦的獨立核算,從事第三產業的企事業,自開業之日起,實行兩年免征、三年減半征收所得稅,被兼并的企事業經銀行批準,自開業之日起,實行二年停息,三年減半收息”。離退休人員興辦第三產業,按各省有關優惠政策執行。
各省級局(公司),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本意見制定實施辦法,報國家局三產辦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