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工業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是指國有獨資、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工業企業。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對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的審計監督。其目的是為了維護財經紀律和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第四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會計報表的下列內容進行審計監督:
(一)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編制是否符合規定,會計處理方法的選用是否符合一貫性原則;
(二)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完整、準確、及時;
(三)合并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規定,并遵守一致性原則,合并報表單位是否符合規定的范圍,合并報表單位會計報表的內容是否真實,并經過審計;
(四)會計報表是否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帳簿編制,帳表是否相符,報表間具有勾稽關系的數字是否相符;
審計機關應當注意分析會計報表中的異常項目,查明截止日后發生的對本年度會計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會計事項,并運用其專業判斷、審計經驗及內部審計成果,確定審計的重點或范圍。
第五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會計帳簿的下列內容進行審計監督:
(一)帳簿設置是否完整、全面;
(二)帳簿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完整、準確,記錄是否及時、清晰,是否采用正確的更正方法;
(三)帳簿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與記帳憑證相符。
第六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會計憑證的下列內容進行審計監督:
(一)記帳憑證是否附列全部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金額是否一致;
(二)原始憑證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合法;
(三)會計分錄是否正確,摘要是否清晰、明了,憑證填寫格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四)會計憑證的審核、傳遞、歸檔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第七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資產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
第八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流動資產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是否真實存在,并為企業所實際擁有;
(二)各項收支或增減業務是否合法,記錄是否完整;
(三)存貨計價是否正確,計價方法的采用前后期是否一致;
(四)流動資產項目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九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長期投資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長期投資是否真實存在,并為企業所實際擁有;
(二)投資業務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協議、合同有無損害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計價核算是否正確,投資收益核算是否及時、正確;
(三)長期投資效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四)長期投資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十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固定資產是否真實存在,并為企業所實際擁有;
(二)核算是否及時、正確,計價是否正確;
(三)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采用是否合法,折舊計提是否正確;
(四)固定資產及其累計折舊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十一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在建工程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在建工程是否真實存在,并為企業所實際擁有;
(二)增減變動的記錄是否完整,核算內容是否正確、合規,有無擠占或漏計在建工程成本的行為;
(三)已完工程是否及時辦理交付使用手續,竣工決算是否正確;
(四)在建工程年末余額是否正確,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十二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商譽等無形資產是否真實存在,并為企業所實際擁有,核算是否及時、正確,計價是否正確,攤銷是否符合規定;
(二)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和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核算是否正確,攤銷是否合理;
(三)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十三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負債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第十四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流動負債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預收帳款、其他應付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應付利潤、預提費用等形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償付的及時性、合規性,及其記錄的完整性。
(二)驗證流動負債余額的正確性,在會計報表上的反映是否充分。
第十五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長期負債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項等形成的合理性、合法性;本金和利息償付的及時性、合規性,及其記錄的完整性;
(二)長期負債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驗證長期負債余額的正確性,在會計報表上的反映是否充分。
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所有者權益審計監督的內容,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第十七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實收資本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是否經過驗資,有無中途抽走資本的行為;
(二)實收資本投入的比例結構是否合理、合法;
(三)實收資本增減業務是否真實,并經過嚴格審批;
(四)實收資本是否已在會計報表上恰當反映。
第十八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資本公積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資本公積的來源是否合法,股本溢價、資產評估增值、接受捐贈等業務是否真實,核算是否正確,記錄是否完整;
(二)資本公積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十九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盈余公積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稅后利潤是否按規定提取盈余公積金,數額是否正確;
(二)盈余公積的使用是否合法;
(三)盈余公積的核算是否正確,會計記錄是否全面、完整;
(四)盈余公積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未分配利潤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未分配利潤構成是否真實、合法,數額是否正確;
(二)未分配利潤在會計報表上反映是否恰當。
第二十一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損益審計的內容,包括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
第二十二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收入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形成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其記錄的完整性;
(二)企業各項收入在會計報表上的反映是否恰當。
第二十三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成本、費用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生產成本、產品銷售成本、期間費用(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形成的真實性、合法性,計算的正確性,及其記錄的完整性;
(二)所得稅的記錄是否完整、正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遞延稅款的確認、計量和轉銷是否符合規定;
(三)企業成本費用在會計報表上的反映是否恰當。
第二十四條 審計機關對企業利潤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營業利潤(含其他業務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形成的真實性、合法性,計算的正確性,及其記錄的完整性;
(二)可供分配的利潤確定是否正確,是否按國家規定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三)企業利潤在會計報表上的反映是否恰當。
第二十五條 審計機關依照國家有關企業工資和社會保障基金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企業工資內外收入(含經營者)、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等消費基金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 審計機關實施審計后,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資本結構,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第二十七條 審計機關可以根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審計工作需要;有重點地組織對企業進行專項審計、行業審計。
第二十八條 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規定的期限,如實提供以下資料:
(一)會計報表、賬簿、憑證及其他有關會計資料;
(二)年度財務計劃;
(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四)經營活動的統計資料;
(五)企業章程、法人證明,以及各種企業登記等資料;
(六)其他有關財務收支的資料。
第二十九條 審計機關制定審計計劃、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和取證、提交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書、作出審計決定、管理審計檔案,以及進行專項審計調查等事項,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審計機關對已經審計過的企業實施審計時,要對前次審計結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審計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對被審計單位安排后續審計。
第三十一條 審計機關對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接受財政補貼較多或虧損數額較大的企業,以及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企業,應當有計劃地定期進行審計。
第三十二條 審計機關有權要求企業按照規定,報送社會審計機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
審計機關每年應抽查一定數量由社會審計機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
審計機關發現社會審計機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有不實和其他違法、違規問題的,應當依法予以糾正,并責成注冊會計師協會對有關社會審計機構和責任人員進行處理。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原則適用于對國有交通運輸、郵電等企業的財務審計。
對設在境外的中國國有企業的財務審計,除有特殊規定者外,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主席令第五號)
2008-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3-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