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國家和政府的形象,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近期,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分析了當前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提出了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工作目標,明確了近期工作重點和將采取的重要措施。為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我部召開了全國衛生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對進一步做好食品衛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要認真學習領會《決定》和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切實將《決定》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今后一段時期,各級衛生部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按照《決定》關于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有關要求,從食品安全和疾病控制的大局出發,各地衛生部門要繼續承擔以下工作職責:
(一)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包括餐飲業)進行衛生許可及相關日常監督,包括對生產經營單位的衛生條件進行衛生學評價及監督,對直接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對新資源食品、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新的食品包裝材料等產品進行安全性審查并監督,對禁止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工具等做出規定。
(三)擬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和食品衛生標準,承擔國內食品法典協調小組工作,組織實施《食品安全行動計劃》。
(四)組織食品衛生、食源性疾病的監測,發布監測信息及食品安全預警信息,承擔食品危險性評估的管理工作。
(五)指導公眾飲食與健康,促進公眾合理營養,平衡膳食。
(六)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的執法力度,參與查辦大案要案。
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避免職責交叉和執法漏洞。同時,進一步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把執法監督工作重心下移,重點加強基層衛生執法監督機構建設。
二、規范衛生許可工作
食品衛生許可是《食品衛生法》規定的一項重要食品衛生管理措施。各地要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條件的衛生學評價及監督和對直接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新資源食品、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新的食品包裝材料等產品安全性評估基礎上的審查及監督。要認真研究本地區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和程序,規范衛生許可證發放管理工作。要把許可工作與許可后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企業負責人、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法律、食品衛生知識的培訓教育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直接掛鉤。
三、大力推進《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的實施
《食品安全行動計劃》是在充分借鑒其他國家食品安全控制經驗,結合我國食品安全薄弱環節的基礎上制定的科學規劃,充分體現了《決定》“立足當前,規劃長遠,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方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大工作力度,根據衛生部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的具體部署,將《食品安全行動計劃》貫穿到整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中。主管領導要帶頭和組織學習《食品安全行動計劃》,掌握要點和精髓。沒有成立《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地區,要盡快落實組織機構,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同時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具體實施方案。各地要始終將《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的宣傳工作作為宣傳貫徹《食品衛生法》工作的重點內容,不斷將階段性工作的進展情況向社會公示。同時,積極主動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工作開展情況,爭取地方財政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投入,為《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創造條件。
四、加強餐飲業、食堂等食品消費環節的衛生監管工作
餐飲業、食堂處于整個食物鏈下游,是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地方,也是衛生部門著重加強監管的環節。各地要加大對餐飲業、食堂衛生許可的審查力度,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把好入口關。要加強對餐飲業、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的監督檢查,積極開展培訓和指導。進一步完善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重大食品衛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調查的報告和處理機制,確保報告及時、反應迅速、處理得當。要繼續在食品消費環節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把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與衛生許可制度及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提高食品衛生監督效率,強化企業自律,力爭2006年實現所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此項制度。同時,科學引導、合理規范,充分發揮餐飲業、食堂等消費領域行業組織及中介機構的作用。
五、抓好食品衛生、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工作,開展危險性評估
建立食源性疾病的報告與監測系統是有效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前提條件。各地要進一步完善食品衛生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開展危險性評估,建立食源性疾病暴發預警系統,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預警和控制能力。繼續開展食品中化學、生物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監測與評價,擴大監測點,擴展監測項目,建立健全網絡數據庫,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提高對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溯源能力。繼續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為衛生執法監督和行政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六、繼續做好食品衛生專項整治工作
2004年衛生部門食品衛生專項整治的重點包括打擊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對商場、超市銷售散裝食品進行規范,提高散裝食品的可溯源性;整治和規范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打擊虛假、夸大宣傳,查處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藥物和功效成分含量不符合審核范圍的行為,對保健食品企業實施良好生產規范(GMP)情況進行檢查;對重點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進行清理,嚴格衛生準入,對整改后仍不符合生產條件的吊銷其衛生許可證。各地要繼續做好專項整治工作,將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督相結合,既要抓專項整治,也要抓食品衛生長效監管機制的建設。
七、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食品衛生工作責任重大,各級衛生監督部門要給予高度重視,國家級要做好全國衛生監督工作、機構和人員的宏觀管理和監督指導;省級要做好轄區內衛生監督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市、縣級要做好轄區內日常衛生監督工作。按照地方各級政府對當地食品安全負總責和權責一致的原則,各級衛生監督部門要認真組織研究,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在履行職能、行使權力的同時要承擔相應行政責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重大損失或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各地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和責任,做到各司其職、責任到人,保證衛生監督的公正和效率。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對《決定》布置的各項工作要有部署、有方案、有措施、有檢查、有報告,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食品衛生工作。
衛生部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12-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1985-04-10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2011-12-20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200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