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貫徹執行文化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精神,更好地搞好文化部的科技獎勵工作,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辦法獎勵范圍是文化部自然科學范疇項目(不包括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教學論著及出版物),其中:
1、屬于應用技術方面的五新(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成果必須經過技術鑒定,具備完整材料(1、成果報告表;2、技術鑒定證書小組;3、研制報告;4、測試報告;5、使用報告)。
2、自然科學理論研究成果必須在公開雜志上發表一年后,經過鑒定或評審的。
3、專利申請經中國專利局批準并實施后,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
4、計算機應用技術開發項目,應在總課題完成以后申請獎勵,其中子課題完成項目不能申請獎勵。
第三條 凡申報文化部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必須出具應用單位已使用半年以上,其性能是穩定可靠,有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的證明。
第四條 凡申報文化部科技進步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員,一等獎不超過九人,二等獎不超過七人,三等獎不超過五人,四等獎不超過三人。
第五條 凡申報文化部科技進步獎的項目要認真填寫“申報書”,一式十份(格式附后),字體工整,字跡清晰(裝訂成冊),印章不得復印。
第六條 文化科技獎勵分為部級和廳局級。廳局級獎勵辦法由廳、局自行制定。
第七條 負責申報文化部科技進步獎的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文化廳(局)和文化部業務司(局),統稱為項目的申報部門,申報部門負責申報項目的評定、審查和申報,并負責處理申報項目的爭議問題。
第八條 文化部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由文化部科技委員及聘請的有關專家組成,任期三年。評委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常委秘書一人。各專業評審小組根據目前文化部的體制,設:1、文保技術評審小組;2、舞臺技術評審;3、樂器科技評審小組;4、藝術醫學科技評審小組;5、美術科技評審小組;6、圖書館科技評審小組。各專業評審小組設正、副組長各一名,參加評委會評審工作。
第九條 評審項目采取主審員審查辦法,每個項目確定三名主審員負責主審。評審前主審員應熟悉主審項目材料,并寫出主審意見。評審時由項目主審員介紹該項目情況,并提出獎勵等級。
第十條 評委評定項目獎勵等級時,采取無記名投票方法進行,超過評委應到人數一半以上(含一半),方為有效。
第十一條 在評獎過程中,凡評委是評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當討論和表決該項目時,應回避,不計入評委應到人數之內。
第十二條 評委因故不能參加會議時,應提前向評委會報告或委托相應水平的代表參加,經批準后方可生效。若連續兩次不參加會議,則視為自動退出評委會。
第十三條 樂器科技評審組的評審項目原則上規定參加評獎項目的主要研制人員自帶樂器到現場答辯;其他評審組的項目,根據評審工作需要確定是否攜帶形象資料或實物,或請研制人員現場答辯。
第十四條 對獲獎項目的完成單位(含協作單位),各頒發文化科技進步獎狀一幀;對主要研制人員各頒發文化科技進步獎勵證書一本;獎金由項目主持單位按貢獻大小合理分配,不得搞平均主義。獎金不計入單位獎金總額,不征收獎金稅。
第十五條 獲獎項目的獎金,不得重復發放。如獲獎項目已獲得過某一級的獎勵,并分得了獎金,后又被上級領導部門授予高一級的獎勵時,只對項目完成者補發高于原獎金的差額部分,其余部分獎金可作為原授獎單位的獎勵基金,但此款不得挪為他用。
第十六條 對獲獎項目提出異議,應采取書面形式,在公布之日起,超出三個月后不再受理。自收到異議信之日起,三個月內申報部門和文化部協商處理。如異議解決不了,該項目則暫不發獎。
第十七條 凡申報文化部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單位和個人,需向評委會交納評審費人民幣貳拾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畢健根律師,畢健根,男,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學 士學位。先后取得張家口學院醫學專業、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河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多專業學歷證書。現任河北耀鼎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專職律師。 畢律師篤行正義,愛好廣泛,少年就立志律師職業,參加工作后長期研修法律專業知識,通過司法考試即辭去優厚的待遇,從事專職律師工作。因擁有較強專業知識背景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之具有極強的表達、溝通能力及獨到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執行力,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從事過醫療衛生、企業生產管理、文化宣傳、市場營銷策劃以及企業高層管理工作,有著多領域的實踐歷練,并先后在文化 傳播公司、大型礦業公司及房地產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行政總監、執行副總經理、法律顧問等多崗位工作,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知識和優秀的團隊管理能力。律師執業以來在訴訟方面擅長刑事案件的取保、辯護及處理各類公司合同糾紛,房地產建筑工程類糾紛及醫療糾紛、勞動爭議等案件。先后承辦了“李某涉嫌3800萬詐騙檢察院不予批捕取保案、林某涉嫌合同詐騙檢察院不予批捕取保后公安撤銷案件案,并成功辯護過黃某故意殺人案、王某聚眾沖擊國家機關案、宮某妨害公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2019修正)
201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廢止部分法律的決定
2009-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04-10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教師節的決定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近期兩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的通報
2010-10-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