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的指示和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印發的“清產核資辦法”和“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方案”。現結合水利部門實際情況制訂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水利部門清產核資范圍包括:國家各級水利部門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下簡稱企業、單位)。
上述企業、單位投資或舉辦的國內合資、股份制、聯營、集體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同中外合資、合作的企業,應清理中方原投資的國家股份或國有資本金數額及其增值部分。
對水利部門境外企業、單位的清產核資工作另作部署。
第三條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包括水庫、灌區、堤防閘壩、排灌站>,凡實行自收自支和差額預算管理的單位,其清產核資按對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要求進行。
對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仍按行政事業單位的要求進行財產清查登記。
基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經營屬性,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審查認定,部直屬流域機構所屬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可由各委審查商部清產核資辦公室認定。
第二章 資產清查
第四條 對水利部門各類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專項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在建工程、企業留成外匯額度)和債權等,不分帳內帳外進行全面清查登記;清查的重點是固定資產(特別是水利水電工程)和帳外資產。對所占用的各項國家資金(包括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專項資金)和債務進行全面核對查實。
第三章 所有權界定
第五條 水利部門各企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工作,均按(國資綜發[1991]23號《企業國有資產所有權界定暫行規定》、(國資法規發[1992]52號)《關于清產核資中全民所有制企業資產清查登記有關問題的暫行規定》、(國資法規發[1992]70號)《關于清產核資中全民所有制企業、單位對外投資的清理和界定的暫行規定》和其他有關法規制度執行。
第六條 對全部用小型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補助費、特大防汛抗旱經費以及其它專項經費購置的儀器設備等,并由國家水利部門管理的,應屬國有資產。
第七條 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國家給予補助資金的水利水電工程并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不屬于國有資產。
第八條 對由國家投資,群眾投勞興建的水利水電工程,現由國家水利部門管理的,應屬國有資產。
第九條 水利部門全民所有制單位同集體所有制單位合資、股份制、聯營的資產產權,可按各方投資額比例確定,屬全民所有制份額的,為國有資產。
第十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舉辦的集體企業產權應根據其初始投資關系,分別確定其產權歸屬。
1.如單位初始投資明確是做為集體企業的資本金,其初始投資連同企業所收益形成的資產均為國有資產。
2.初始投資明確為借給集體企業使用并規定按期歸還和收取資金占用費的,借出的初始投資和資金占用費應為國有資產,對集體企業經營收益所形成的資產則不屬于國有資產。
第十一條 水利部門代管的集體所有的農電高壓供電設備資產的產權確定,按電力工業部(82)電財字第47號文《關于建立代管社隊農電資產維護基金的通知》,的第五項規定辦理,即:凡自愿交由電業部門代管的資產,在簽訂代管協議時,應明確資產轉移問題。今后用于代管資產上的維護基金應逐筆記載,當使用的維護基金超過原核定的資產時,則產權作自動轉移處理,代管資產變為電業部門資產。
第十二條 國家投資興建的河道工程由于采取管護措施而淤出的土地,屬水利部門管轄的國有資產,須由水利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四章 資產價值的確定與重估
第十三條 水利部門資產價值重估范圍和內容應按“清產核資辦法”中有關條款進行。
第十四條 水利部門各單位對占用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專項資產)價值的登記,原則上按購建、調入時的原始價值確定,對入帳的資產按帳面記載的價值登記;未入帳或盤盈的資產按以下辦法處理:
1.可以查到原始價值憑證的,按憑證價值登記;查不到原始價值的,可比照同類資產現行購建價格結合新舊程度確定原始價值。應折舊的根據規定計列折舊。
2.資產因改建、擴建、更新主要部件等增加的價值按實際開支費用調增原值;拆除部分按拆除部分原值調減原值。
3.對未入帳并查不到原始價值憑證的固定資產中的水工建筑物、傳導設施和其它建筑物,按照原工程概(預)算或按實際工程量編制概(預)算,并以現行的《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概算定額》標準計算的價值確定,或按“水利行業資產價值重估統一標準目錄”標準計算的價值確定,按規定應提取折舊的按其運行年限及其磨損程度計列折舊。
4.國家投資和群眾投勞投料共同興建屬全民所有制的水利水電工程應將群眾投勞投料折資計入固定資產原價,并在帳面上與國家投資部分分別反映。
5.已全部核銷的周轉使用材料、低值易耗品、小型臨時設施和已沖減國家資金仍在利用的超齡、淘汰的儀器設備,不再重新估價入帳,可作實物量管理。
6.在河道或渠道上為防洪搶險所栽植的樹木,不作為固定資產估價入帳,可以作實物量登記管理,如果砍伐后未作防洪搶險用的,應計價作流動資產管理。
第十五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標準可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有關行業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標準、由其主管部門按其經營規模確定其執行的標準,行政事業單位的標準可按國清[1992]24號《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登記工作方案》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固定資產按新標準執行后,有的價值低于標準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也可列為固定資產,有的價值雖已達到固定資產標準,但屬更換頻繁易損壞物品也可列入低值易耗品。
第十七條 經國務院清產核資辦公室商財政部同意,對按企業化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應進行重估,其標準和重估的具體方法可按國家制定的“資產價值重估統一標準目錄”和《水利行業資產價值重估統一標準目錄》的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解放前修建的水利工程,原未入帳管理的,這次清查中應詳細清查估價入帳。其價值可按本辦法“資產價值的確定與重估”的第十四條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河道護岸工程的投資,一般不做增加固定資產處理,但對已形成的永久性建筑物實體的價值應列為固定資產價值。
第二十條 對天然河道經整修重新復堤,已構成工程實體的,應列為固定資產價值。
第二十一條 水毀工程修復后,按現有價值計入固定資產,同時對其原入帳的固定資產價值予以沖銷,不得重復計算其資產價值。
第五章 清產核資步驟與資產清查方法
第二十二條 根據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充分準備、統一部署、集中力量、分步實施”的方針,水利部門清產核資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1.前期準備和試點階段。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制定方案和辦法,組織試點,進行各項基礎準備工作。通過試點總結經驗摸清問題,完善清產核資實施辦法。建立清產核資領導機構,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培訓工作人員,為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做好準備。
2.全面實施階段。在全國水利部門內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即進行資產清查,國有產權的確定,對資產價值進行重估,核實國有資金,產權登記等。
3.總結階段。這期間主要任務是按國家規定對各個企業單位和各地區部門的清產核資工作進行檢查,統計數據,匯總分析工作,同時對本單位的清產核資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擬定加強資產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機構和人員,切實加強管理。
第二十三條 資產清查工作,首先由企業、單位具體組織進行自查。租出的固定資產或發包集體、個人經營的資產,由租出方或發包方組織進行,要按照統一規定的內容和程序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在單位自查的基礎上,由主管部門清產核資辦公室和上級清產核資領導小組組織抽查,其抽查面不得低于40%。對自查不徹底的單位要責成其補查。
第二十四條 各單位在清查中應組織清查隊伍,劃分清產區域和內容,明確分工并指定負責人。對帳內帳外的資產進行全面清查,不留死角、不重不漏,并作好清查記錄和標記工作,防止前清后亂。
第二十五條 各單位在清查登記國有資產實物量和價值量時,應在規定的資產清查盤存標準時間點之前,做好資產清查有關準備工作并將各項會計帳務處理清楚,以便做為資產清查和登記核實的帳面依據。
第二十六條 資產清查中對固定資產要按類逐個品種、逐項工程進行登記,查清其分布、使用情況和完好程度。同時應查明其用途,劃清是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
第二十七條 對流動資產中庫存原材料、輔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庫存商品等應分類逐品名規格清查登記。
第二十八條 對各項資金、基金要清理核實,對債權債務往來資金,要采取適當措施予以清理核實。
第二十九條 對租出和長期投資、承包經營以及未入帳或盤盈的資產,盤虧、毀損的資產要分別統計,以便填列清產核資基礎表格和匯總表格。
第三十條 堤防的清查登記,應按各地區、各單位管轄范圍內的堤段進行。
第三十一條 各地區各部門根據清產核資統計報表內容的要求及清查資產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統一的資產清查登記基礎表格,供清查資產和填列報表時使用。
第三十二條 資產清查的記錄,統計表等基礎資料應認真填寫,做到字跡清楚,數據準確,情況明了,并妥善保存,以便做為填報有關清查登記報表的原始依據。
第六章 清產核資報表
第三十三條 各單位在清查登記工作結束后,必須按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的國有資產清產核資報表認真填寫,按財務隸屬關系向其主管部門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各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報同級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
第三十四條 各級水利主管部門應將所屬地區的水利部門報送的清產核資報表連同本級的加以匯總報上級水利部門清產核資辦公室。
各省水利<水電>廳在匯總全省報表中包括本地區的計劃單列市報表數字。
水利行政事業單位和實行全額預算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按“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報表”格式填報與匯總。
各級水利主管部門在向上級水利主管部門報送“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匯總表”時,還應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匯總報表(國清行01表)“資產清查登記報表”和(國清行02表)“資金清查登記報表”并應按水庫、灌區、排灌站、堤防閘壩分別匯總逐級報水利部清產核資辦公室。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下達的“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報表”、“企業清產核資統計報表”格式和內容,是根據“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和“工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而制定的統一表式,水利行業各企業、單位在填列清產核資報表時,均應以“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報表”和“企業清產核資統計報表”的內容為準,將各行業單位會計制度及固定資產分類中相關的項目加以合并或分別填入報表有關項目中。
第三十六條 水利企業和按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清產核資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按企業的“清產核資統計報表”填列與匯總。
各級水利主管部門在向上級水利主管部門報送“企業清產核資統計報表”時,還應附送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和水電站的“清產核資統計報表”的匯總表,即:“資產清查表”(國清企匯表01)。“資產所有權界定表”(國清企匯表02),“固定資產價值重估表”(國清企匯表03),“資金核實表”(國清企匯表04),“資產負債表”(國清企匯表05)。并應按水庫、灌區、排灌站、堤防閘壩分別匯總逐級報水利部清產核資辦公室。
第三十七條 對水利系統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所舉辦的企業、事業單位在填制國有資產清產核資報表時要按以下情況進行填列報表。
1.企業舉辦的事業單位按企業報表填列。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舉辦的企業如是附屬營業單位(只有營業執照)按行政事業單位報表填列,如是企業法人(有企業法人執照)并獨立經營與核算可按企業報表填列。
第七章 組織與領導
第三十八條 部直屬各單位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水利(水電)廳(局)均應成立相應的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并要有一名主要領導同志負責領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事機構,并配備必要的專職人員處理清產核資的日常工作。
第三十九條 清產核資領導小組應由經營、財務、工程技術、計劃、物資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組成,以便于領導、研究,組織協調有關清產核資工作并將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辦事機構人員名單,聯系電話報部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
第四十條 水利部門清產核資工作實行條塊結合的方式,各地區、各單位要接受同級清產核資領導機構的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清產核資機構的指導。
第四十一條 各級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應認真負責努力工作,并應與同級政府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上級主管部門清產核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密切聯系,以保證本地區、本單位的清產核資工作的口徑一致與順利進行。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二條 本實施辦法適用于水利部門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及其投資或所舉辦的國內合資、股份制、聯營、集體等企事業單位。
第四十三條 部直屬各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水利<水電>廳<局>均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制定的“清產核資辦法”、“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清查登記工作方案”和本“清產核資實施辦法”,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擬定具體實施辦法或細則,報水利部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備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7修正)
2017-11-04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2009-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六)
1995-02-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轄權的決定
1987-06-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軍工關鍵設備設施管理條例
2011-06-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67號)全文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