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
2000年全國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會議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黨組新的治水思路,大力開展生態修復,持續進行水土保持建設,重視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攻關,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建設了一批科研試驗和示范推廣園區,開展了許多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項目,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促進了全國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開展。
為進一步推動和規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打造精品,發揮典型帶動和示范輻射作用,普及提高全社會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識,我部決定在全國開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活動。現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抓緊組織實施。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
水利部
2004年4月14日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更好地發揮水土保持科技支撐、典型帶動和示范輻射的作用,指導和規范“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以下簡稱“示范園區”)建設活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建設條件
(一)示范園區所在區域的水土流失應具有典型性,能夠代表區域內水土流失的主要類型、程度、危害及生態環境、地質地理等基本特征。
(二)示范園區應具有一定規模,面積不小于50公頃,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夠布設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的各項措施。
(三)示范園區應有較好的水土保持基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水土保持工作重視,群眾對水土保持有積極性。
(四)示范園區應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位于主要城鎮(如大中城市和縣城)和交通干線附近,有利于發揮示范園區的社會宣傳和示范推廣作用。
二、組織實施
(五)示范園區采取分級建設、分級管理體制。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市)、縣(區)都可因地制宜建設示范園區。
(六)示范園區應根據當地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現狀,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制定示范園區建設規劃。規劃要山水田林路草統一規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治理與開發相結合,突出新的科研成果應用,推廣先進技術,探索科學防治水土流失、美化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和優化模式。
(七)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應充分論證,廣泛吸收水土保持及相關領域專家、有關部門和當地群眾的意見,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
(八)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應納入地方水土保持總體規劃,并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議程,成為當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示范的重點工程。
(九)示范園區建設實施多渠道投入機制,以省、地(市)和縣(市)投入為主。在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可以結合重點工程建設,加大中央扶持力度。
三、驗收標準
(十)示范園區要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到80%以上,植被覆蓋度達到80%以上,土壤侵蝕量減少80%以上,坡耕地全部得到整治,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
(十一)示范園區要采用科技新成果,推廣水土保持先進技術、施工方法和優良植物品種,如計算機規劃設計、遙感監測、雨水集流、植被自然修復、保土耕作以及面源污染控制等高新技術,成為技術示范的基地。
(十二)示范園區要滿足水土保持科學試驗或研究的要求,開展土壤侵蝕監測、水土流失規律、水沙變化、水土保持效益評價等相關試驗研究,成為水土保持科學試驗和研究的基地。
(十三)示范園區要加強先進實用技術和經濟開發技術的引用和推廣,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科學實驗研究設施的做法、功能都要有簡明易懂的介紹標志,滿足群眾觀摩、學習的要求,成為技術培訓和推廣的基地。
(十四)示范園區要加強宣傳教育能力建設,增強和擴大宣傳教育效果,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氛圍,成為水土保持科技和生態安全的宣傳基地,面向社會和公眾的科普教育基地。
(十五)示范園區要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體制、新的投入機制和建設機制,成為機制創新和改革發展的示范典型。
(十六)示范園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圍繞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生活質量提高對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的要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
(十七)示范園區要有不少于30年的土地使用權,落實運行管護機構和管護責任,建立有效的運行管護機制,具有較好的自我維持和發展能力。
四、命名管理
(十八)示范園區的驗收和命名。符合驗收標準的示范園區,由省級水土保持主管部門進行初驗,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組織驗收和評審,合格者由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
(十九)示范園區驗收命名后,設立必要的宣傳與指示碑牌,建立完整的技術檔案,并繼續加強管理和增加投入,不斷提高示范能力,以持久地發揮示范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10-06-25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特定礦種”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的法律適用解釋意見
1990-02-05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0-03-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
2018-05-28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10-17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