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水利(水電)廳(局):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取水許可制度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通[1996]7號,以下簡稱《通知》)以及水利部報國務院的《關于取水許可制度實施情況的報告》轉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貫徹意見。
一、取水許可制度是我國水法所確立的水的基本管理制度。我國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實施取水許可制度,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地表水與地下水、農村與城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是我國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統籌兼顧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水需求,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李鵬總理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水資源的規劃、調度、取水許可登記方面要依法管理,不能各自為政,不能有土政策。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運用法律手段規范水事行為,管理水事活動。制止不顧大局、為謀求本地區本部門利益而阻礙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行為”。當前實施取水許可制度的關鍵,是要切實糾正一些地方和長期存在的水資源城鄉分割管理、地表水與地下水分割管理的弊端,對水資源所有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實施取水許可制度。
二、請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對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領導。當前實施取水許可制度總的情況良好,截止1996年5月,全國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基本完成了取水許可登記、發證工作。但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由于水資源管理體制尚未理順,致使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取水許可阻力重重,少數地方出現了一些部門非法印發取水許可證,阻撓取水戶領取
合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水許可證》的混亂現象。由此,我們的意見是,第一,請各級政府根據《通知》要求,對本地區實施取水許可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對一些不符合《水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規定的水資源管理文件進行認真清理。第二,對一些部門非法印制、發放的各類取水許可證,采取必要的行政與法律措施堅決廢止。第三,要求政府各部門對涉及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發文進行認真審查,并在發文前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總之,切實扭轉“多龍管水”的局面,以維護法制的嚴肅性和政府的權威,保證1996年11月全面完成取水登記、發證任務。屆時,我部與國務院法制局將對各地取水許可制度實施及《通知》貫徹情況進行檢查。
三、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水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所賦予的職責,嚴格執法,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對農村與城市、地表水與地下水統一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凡法規規定應征得城建、地礦等部門審核同意并簽署意見的,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嚴格遵守。對于目前尚未按國務院119號令開展取水許可管理又未設立水利管理機構的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取用地下水的項目,按照《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第十一條等有關規定,由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也可以考慮選擇并授權具有較好管理能力的城建、地礦等部門審批這類項目的取水許可申請。有關授權的具體范圍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的程序,由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制訂,報省級政府批準后實施。被授權單位應按照省級政府批準的授權規定實施取水許可申請審批,發放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水許可證》,服從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調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四、為加強國家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統一協調江河流域內城鄉之間、工農業之間、行政區域之間的用水,根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水利部已對各流域機構實施取水許可的管理河段及其管理限額作了具體規定。各地要大力支持流域機構的取水許可管理工作,對本行政區內已經發生的越權審批、發證的現象要堅決予以糾正。各流域機構在審批取水申請、發放取水許可證時應嚴格按照水利部授權文件執行,并按規定程序征求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與流域機構要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規范的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工作制度。有關各大江河流域實施取水許可制度的情況,也將列入國務院法制局、水利部檢查的范圍,作為各地取水許可制度實施工作完成與否的考核指標之一。
附件:
水利部:
你部《關于取水許可制度實施情況的報告》(水政資[1995]439號)收悉。經國務院領導批準,現就有關問題批復如下:
一、你部對各地貫徹執行《水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進行了認真的檢查,這項工作應給予充分肯定。我國水資源十分緊缺,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水資源管理的領導,各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執行《水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切實負起《水法》所賦予的責任。
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水利部負責解釋。水利部、國務院法制局應商有關部門,對涉及水資源管理的文件進行清理。各部門發文內容涉及水資源管理問題時,發文前須征求水利部的意見。對各地貫徹執行《水法》和《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中的問題,請國務院法制局協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