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
法律援助制度是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憲法原則、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人權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等法律都對法律援助制度作了明確規定,為這一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奠定了法律基礎。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司法行政部門是具體負責法律援助工作的部門,司法部已與最高人民法院就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有關問題下發了聯合通知,法律援助的其他方面工作也在抓緊進行。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將其作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件大事來抓,加速建立和實施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步伐。為了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健康、規范發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法律援助的定義和法律援助機構
(一)法律援助,是指在國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下,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
(二)司法部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協調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三)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協調、組織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員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
(五)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在本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統一協調下,實施法律援助。
(六)其他團體、組織、學校開展的法律援助活動,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監督。
二、法律援助的對象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四)經審查批準的法律援助申請人或符合條件、接受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被告人、嫌疑人為受援人。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可以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動的進展情況;受援人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未適當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更換承辦人。
(五)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項的解決而獲得較大利益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服務費用。
三、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形式
(一)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1.刑事案件;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扶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二)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3.民事、行政訴訟代理;
5.公證證明;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四、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該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統一接受并組織實施;非指定辯護的刑事訴訟案件和其他訴訟案件的法律援助,由申請人向有管轄權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由申請人向住所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特殊情況除外。
(二)同一法律援助事項,由同一法律援助機構辦理。
(三)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和批準援助申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回避:
1.援助事項的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親屬;
2.與申請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
(四)法律援助申請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同時遞交下列材料:
1.身份證、戶籍證明或暫住證;
2.有關單位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的證明;
3.申請援助事項的基本情況;
4.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請人為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的,應由其監護人代為申請。代申請人應提交有代理權資格的證明。
(五)法律援助機構對法律援助申請,應按規定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
1.按本通知規定是否應由本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是否符合本通知規定的法律援助受援條件。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有疑義的,應通知申請人作必要的補充或向有關單位、個人索取有關證明材料,并可視情況進行調查。
(六)對申請公證法律援助事項的條件審查,由法律援助機構與有關公證處共同決定。
(七)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1.對符合條件者,應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并指定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通過該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承辦人員。
將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書及具體承辦援助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通過受援人,由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與法律援助機構、受援人三方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規定各方權利義務。
2.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法律援助機構應重新審議一次。
(八)遇有緊急或特殊情況,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亦可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之后報法律援助機構核準。
(九)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援助事項辦結后,應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報告。
(十)法律援助事項辦結時,需由法律援助機構付費的,法律援助機構應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及時核定,并向該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支付法律援助費用。
(十一)關于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按照“司發通〔1997〕046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聯合通知》的規定辦理。
五、法律援助中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一)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每年提供無償法律援助的案件數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規定。
每名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都應按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依法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上述人員還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承辦有償法律援助事項。
(二)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接受指派后,不得疏于應履行的職責,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延遲或終止所承辦的法律援助事項。
(三)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拒不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或者疏于履行法律援助職責致使受援人遭受重大損失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建議有關司法行政機關不予年審注冊或給予相應的處罰。
(四)受援人不遵守法律規定以及不按法律援助協議的規定予以必要合作,經法律援助機構批準,承辦人員可以拒絕或終止提供法律援助。
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撤銷其受援資格,并責令其支付已獲得服務的全部費用。
六、法律援助資金
(一)法律援助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政府財政撥款;律師、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的業務收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社會捐贈。
在目前國家還未對政府財政撥款作出統一規定以前,各地應當向有關部門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爭取地方財政給予支持。
接受社會捐贈的范圍目前僅限于境內,不得接受國外、境外的捐贈。
(二)全國依法設立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區條件商有關部門依法設立法律援助基金會。法律援助基金會依章程面向社會接受捐贈,負責基金的運作及管理。
(三)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的基金增值部分的使用面向全國,重點用于扶持貧困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各地法律援助基金會的基金增值部分用于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法律援助基金會應按國家的有關規定管理運作,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請各地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積極做好工作,爭取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使本地區的法律援助工作能夠有較大的發展。各地在工作實踐中有什么問題或經驗,請及時報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五)
1992-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非洲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號議定書、第二號議定書》的決定
1997-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塞拜疆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國加入《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的決定
199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關于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
2012-08-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成立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的復函
2009-08-2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8-10-09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
200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