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申 領
第三章 換領、補領
第四章 使 用
第五章 簽 發
第八章 查 驗
第九章 附 則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國務院批準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居民身份證式樣和制證工藝以及申領居民身份證應當填寫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居民身份證編號工作使用的《居民身份證編號順序碼登記表》,由公安部制定。
第三條 居民身份證為聚酯薄膜密封、單頁卡式,由公安機關統一負責印制、頒發和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根據需要設立證件制作中心或制證點,并報公安部備案。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負責辦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的日常工作。
第五條 頒發居民身份證是戶口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應當貫徹方便群眾、科學管理的原則。
第二章 申 領
第六條 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履行申領居民身份證的手續。公民年滿十六周歲時,在從生日起計算的三十天內申領居民身份證。
第七條 回國定居的華僑,回內地定居的香港、澳門同胞,回大陸定居的臺灣同胞,年滿十六周歲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
第八條 在中國境內定居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被批準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十六周歲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申領居民身份證。
第九條 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以及被羈押的人,沒有領取居民身份證的,在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后,申領居民身份證。被判處管制或獨立適用刑罰附加刑的人,以及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人,可以申領居民身份證。
第十條 公民申領居民身份證,需填寫《常住人口登記表》,交驗戶口簿,交近期標準相片兩張。
第三章 換領、補領
第十一條 公民的常住戶口在本市各市轄區的行政區域之間和本縣行政區域內遷移變動的,可以不換領居民身份證。公民的常住戶口遷出本市市轄區和本縣行政區域的,在遷入地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的同時換領居民身份證。
第十二條 被征集服現役的公民,在辦理戶口注銷手續時,應當交回居民身份證。退出現役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公民,如果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未滿的,可繼續使用;有效期已滿的,應當申報換領新證。退出現役不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公民,向現居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換領新證,新證使用原編號。
第十三條 公民出境定居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應當交回居民身份證。
第十四條 公民領取居民身份證后因犯罪被拘留或者被逮捕的,其居民身份證由執行拘留、逮捕的公安機關收繳歸入本人案卷。當被判處刑罰或者被批準勞動教養時,其居民身份證由人民法院或者批準勞動教養的機關交執行刑罰或者勞動教養的機關保存。在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時,由執行刑罰或者勞動教養的機關將居民身份證發還本人。被釋放或者被解除勞動教養的人,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未滿,可繼續使用;有效期已滿,申報換領新證。不回原戶口所在地定居的,向現居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換領新證。
第十五條 公民應當在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之日的三個月前申報換領新證,戶口登記機關應當在舊證有效期滿前將新證發給本人。
第十六條 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污損、殘缺不能辨認時,應當申報換領新證。
第十七條 公民需要變更居民身份證登記的內容,在履行申請變更手續的同時申報換領新證。
第十八條 公民遺失居民身份證時,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從報告之日起三個月仍未找到的,應當申報補領新證。補領新證后找回原證的,應當將原證交給戶口登記機關。
第十九條 凡申報換領、補領新證的,需要重新填寫《常住人口登記表》,交近期標準相片兩張。申報換領新證的,戶口登記機關發給新證的同時收回舊證。申報補領新證的,原證作廢。
第四章 使 用
第二十條 公民在辦理下列事務,需要證明身份時,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證:(一)選民登記;(二)戶口登記;(三)兵役登記;(四)婚姻登記;(五)入學、就業;(六)辦理公證事務;(七)前往邊境管理區;(八)辦理申請出境手續;(九)參與訴訟活動;(十)辦理機動車、船駕駛證和行駛證,非機動車執照;(十一)辦理個體營業執照;(十二)辦理個人信貸事務;(十三)參加社會保險,領取社會救濟;(十四)辦理搭乘民航飛機手續;(十五)投宿旅店辦理登記手續;(十六)提取匯款、郵件;(十七)寄賣物品;(十八)辦理其他事務。
第二十一條 除公安機關依法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可以扣留居民身份證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留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或者作為抵押。
第五章 簽 發
第二十二條 居民身份證的簽發機關是縣公安局、不設區的市公安局和設區的市的公安分局。簽發居民身份證的具體手續,由戶口登記機關辦理。
第二十三條 《常住人口登記表》內有關公民申報的項目,經核對無誤,由本人或者代理人簽名后,作為簽發居民身份證的憑據。
第二十四條 居民身份證有效期限自簽發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五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在受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手續后的三個月內發給證件。
第八章 查 驗
第四十條 公民應當隨身攜帶并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
第四十一條 公安機關在下列情況下,有權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一)追捕逃犯、偵破案件中,遇有形跡可疑或被指控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需要查明身份時;(二)維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公共場所治安秩序以及巡邏執勤中,對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人需要查明身份時;(三)對各種災害事故和突發性事件進行現場調查時;(四)辦理戶口登記手續和核查戶口時。
第四十二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結合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查驗居民身份證。
第四十三條 公安人員依法執行公務需要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時,應當首先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公民第一次領取居民身份證,免交證件工本費。公民申報換領新證,應當交納證件工本費。公民丟失居民身份證申報補領新證,交納相當于證件工本費二倍的費用。
第四十五條 證件工本費由財政部根據制證成本核定。公民交納的證件工本費作為地方預算收入全部上繳國庫。
第四十六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17修訂)
2017-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
2017-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主席令第五號)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6-03-17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界線文字說明(2015)
2015-12-20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年修訂)
2016-07-01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11-06-13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