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抵押權基本權利的規定。
●立法背景
抵押擔保制度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而建立和完善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費由國家撥付,產品由國家調配,銀行按照國家指令貸款,企業和銀行都不必考慮經營的風險,擔保制度沒有生存的土壤。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企業和銀行逐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企業能否獲得發展資金,銀行能否將貸出的款項如數收回,逐漸成為他們關注的大事。銀行等金融部門為了減少信貸風險,越來越多地采用抵押貸款的方式,擔保的作用日益突顯。1985年,為適應改革發展要求,我國民法通貝Ⅱ第89條對抵押擔保作了原則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1995年的擔保法在民法通則規定的基礎上,明確規定了抵押的概念。該法第33條規定:“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本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物。”有些學者提出,擔保法采用的是對“抵押”下定義的方法,強調的是設定抵押權的行為,而物權法規范的是主體的權利,因此,從“抵押權”的角度作規定更為合理。有些實際部門的同志提出,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主要是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但實踐中還有一些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違約需要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既然合同法允許當事人對合同解除作出約定,物權法也應當允許當事人約定實現抵押權的情形。考慮上述意見,物權法進一步完善了擔保法,對抵押權作了規定。
●條文解讀
抵押權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抵押法律關系的當事人為抵押人和抵押權人.客體為抵押財產。抵押人指為擔保債的履行而提供抵押財產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抵押權人指接受抵押擔保的債權人。抵押財產指抵押人提供的,用于擔保債務履行的特定的物。比如,甲向乙借款200萬元人民幣,為保證按時償還借款,將自己的房屋抵押給乙。在這個法律關系中,甲既是債務人,又是抵押人;乙既是債權人,又是抵押權人;房屋是抵押財產。有時,提供抵押財產的人并非債務人,而是主合同之外的第三人,該第三人就是抵押人。比如甲向乙借款,丙將自己的汽車抵押給乙,作為甲向乙履行債務的擔保。該種情況,丙為抵押人,乙為抵押權人。
抵押權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抵押權是擔保物權。抵押權以抵押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抵押權人對抵押財產有控制、支配的權利。所謂控制權,表現在抵押權設定后,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處分抵押財產。所謂支配權,表現在抵押權人在抵押財產擔保的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時,有權依照法律規定,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二、抵押權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所有的或者有權處分的特定的財產設定的物權。作為抵押權客體的財產.必須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或者依法有權處分的,對自己無所有權或者無處分權的財產不得設定抵押權。用于抵押的財產還應當是特定的。所謂特定的財產,可以是不動產,也可以是動產,不動產指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后就會改變性質或者降低價值的物,如房屋、土地、林木。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如飛機、車輛、機器設備。抵押的財產不論是不動產還是動產,都必須是確定的、有具體指向的,比如,某棟房屋,某宗土地。財產不特定,無法登記和支配。
三、抵押權是不轉移標的物占有的物權。抵押權設定后,抵押人不必將抵押財產轉移于抵押權人,抵押人仍享有對抵押財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債務人甲將自己所有的房屋作為擔保財產抵押給乙,在抵押期間,甲仍可在該房屋內居住;或者將該房屋出租給他人,收取租金。
四、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優先受償,指當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其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權時,有抵押權的債權人,可以優先于其他債權人而受到清償。比如甲各欠乙、丙、丁100萬貸款,但向乙借款時將自己的房屋抵押,作為還款的擔保。當甲破產,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所欠的乙、丙、丁的債務時,乙可以要求就拍賣抵押房屋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而丙、丁只能在乙受償后,就所余財產按比例受償。
實現抵押權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實現抵押權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一是債務清償期滿,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清償期未滿,抵押權人無權拍賣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二是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比如債權人與債務人約定,貸款只能用于教學大樓的建設,改變貸款用途的,雙方的借貸法律關系終止,債務人即刻歸還已貸出款項,不能歸還的,債權人可以拍賣債務人的抵押財產,就賣得的價款優先受償。當雙方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條件成就,即使債務清償期沒有屆滿,抵押權人也有權拍賣、變賣抵押財產優先受償。這后一個條件擔保法沒有規定,是物權法針對實踐的需要所作的補充規定。這一規定對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更為有利。
●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第89條,《擔保法》第33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2017-03-15全國人大常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
2014-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決定
2011-04-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10-4-30)
2010-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塞拜疆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