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動產物權指示交付的規定。
●事立法背景
不動產物權的變動是通過登記簿的記載而被外部識別的,而動產物權的變動,則由交付這一行為完成。民法上,交付的原意僅指現實交付,即動產占有的現實轉移。例如甲向乙出售蔬菜五斤,蔬菜自甲手中轉至乙的菜籃里,由乙獲得對蔬菜的直接控制和支配,此時法律意義的交付行為完成。通過交付這一行為,動產上物權的變動能夠被人們從外部加以識別。但實踐中,動產的交付并非必須是由出讓人之手直接交到受讓人之手,本條所規定的指示交付即是一種例外情形,它與現實交付具有同等效力。關于指示交付作為現實交付的一種變通方式,大多為各國民法采納,本法也不例外。
●條文解讀
為了更準確的理解本條的規定,下面就指示交付的含義、適用情形以及返還請求權的性質等問題加以說明:
1.指示交付的含義。指示交付,又稱返還請求權的讓與,是指讓與動產物權的時候,如果讓與人的動產由第三人占有,讓與人可以將其享有的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給受讓人,以代替現實交付。舉例說明,甲將自己的自行車出租給乙使用,租期一個月,租賃期未滿之時,甲又將該自行車出售給丙,由于租期未滿,自行車尚由乙合法使用,此時為使得丙享有對該自行車的所有權,甲應當將自己享有的針對乙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轉讓給丙以代替現實交付。
2.指示交付適用的情形及“第三人”的范圍。關于本條所規定的指示交付,其邏輯上的前提是,動產物權的讓與人對其所轉讓的標的不享有物理意義上直接占有和直接控制的可能,出讓人無法通過現實交付的方式使得動產物權得以變動。因此才有本條指示交付適用的余地。條文中的“第三人”即指能夠對轉讓標的(動產)進行物理意義上直接占有和直接控制的一方,例如前例中根據租賃或者借用協議而占有自行車的乙,或者根據保管合同、動產質押協議等而占有動產的保管人、質權人等等,都可以成為本條所規定的“第三人”。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利用提單、倉單等證券進行動產物權變動時,接受貨物而簽發提單或者倉單的承運人或者倉儲保管人都可能成為本條中的“第三人”。除去這一類基于合同等關系而產生的能夠對動產進行直接占有和控制的“第三人”外,還有一類“第三人”,也在本條的適用范圍之內,即不具備法律上的正當原因而占有動產的無權占有人。例如甲將自己收藏的古董出售給乙,買賣合同達成時甲不知該古董已被丙盜去,甲此時只能向乙轉讓他對于丙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來代替實際交付,而丙即是本條所指的“第三人”。
3.讓與人所讓與的返還請求權的性質。指示交付中讓與人所讓與的返還請求權,屬于債權請求權,還是物權請求權,學術界的爭論比較激烈。因為指示交付的邏輯前提是,被出讓的動產不在出讓人手中,而是被第三人直接占有和控制。而第三人對動產的占有又可大體分為兩種:一種為基于租賃或者質權合同等關系而發生的有權占有;另一種為沒有正當法律依據的無權占有。因此向第三人請求返還原物的權利,也因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性質上的差別而有不同。
有的意見認為,指示交付中出讓人讓與的返還請求權僅指所有人的物上請求權,而非債權請求權;有的意見認為,在第三人基于租賃或者借用合同等而對動產進行有權占有的情況下,出讓人轉讓給受讓人的僅是債權上的請求權。如甲借鋼筆于乙,同時又出賣鋼筆于丙,甲轉移給丙的是甲基于借用合同要求乙到期返還鋼筆的請求權,性質上屬于債權請求權。也有意見認為,指示交付中要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既包括物權的返還請求權,也包括債權的返還請求權。后一種意見漸為通說,本法采之。
在第三人有權占有的情形下,出讓人應當將其基于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關系而產生的債法上的請求權讓與給受讓人,此時讓與人在指示交付時應當將其針對第三人享有的任何合同上的返還請求權都讓與給受讓人。如果讓與人與第三人間的合同無效,出讓人還應當將自己基于不當得利的返還請求權或者基于侵權損害賠償的請求權讓與給受讓人。如果第三人對動產為無權占有,假設第三人從出讓人處盜取該動產,出讓人無法向受讓人讓與任何基于合同等關系而產生的返還原物請求權,那么出讓人可以將其基于所有權的返還請求權讓與給受讓人。仍引前例,甲將鋼筆借用給乙,后又出售于丙,此時丁自乙處盜走鋼筆并贈予戊,此時甲向丙轉讓的基于所有權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足以使得丙取得該鋼筆的所有權,需要說明的是此項被讓與的返還請求權不僅針對現時的無權占有人戊,對于戊將來的后手(排除善意取得的情形)也為有效。
4.指示交付的公示力。指示交付中,第三人對動產的實際占有和控制關系并未發生改變,出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只是發生無形的返還請求權的轉移,無論該返還請求權的轉移是否采取特定的形式(對于第三人基于租賃等合同關系而占有動產的情形,出讓人轉讓的返還請求權性質上屬于債權請求權范疇,而根據債權轉讓的規則,出讓人應當履行通知第三人的義務;但當第三人為無權占有的情形下,出讓人轉讓的為基于所有權的物上請求權,不涉及通知的義務),都無法向外界展現物權的變動,因此此種交付方法的公示作用較弱,但由于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因此對交易安全并未有太大障礙。
●相關規定
《合同法》第133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四部法律的決定(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2010年修正)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0年修正)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的決定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1990)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的決議
1978-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990-03-12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