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立法 為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保駕護航
近幾年來,珠江水利委員會在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有益的探索,并大膽實踐,獲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如2005年以來連續開展的4次大規模跨省水量統一調度工作,就是近年來開展得最成功的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的典范。另外,珠江委目前正抓緊開展《珠江枯水期骨干水庫調度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立法工作,目的是從法律層面使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有法可依。珠江委副巡視員王晉就制定這部法律的有關情況,接受了記者采訪。
記者:制定《條例》是珠江委目前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請問為什么要制定這個條例?它的必要性體現在什么地方?
王晉:制定《條例》是為了解決珠江水資源統一管理依法行政的法制基礎,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珠江流域的水資源狀況迫切要求解決枯水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問題。珠江流域位于華南亞熱帶地區,降雨較多,全年水資源量為3660億立方米,在全國各大江河中算是水資源較為豐沛的區域。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枯水期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也日漸突出,一是降雨時空分布不勻。據對2005年降雨量統計,2005年珠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200毫米,比常年偏少18.6%。汛期4-9月降雨量982毫米,占全年的82%,其中6月的降雨量就高達375毫米。二是珠江徑流調節能力低。蓄水工程的總調節庫容僅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6.6%,約等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蓄水工程的總調節庫容低,豐水期形成的有效蓄水少,再加上枯水期上游來水驟減,而近幾年三角洲地區因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增長迅速,供水能力增長過快,怎么能不出現供水危機呢?三是珠江三角洲雖位于華南沿海,降雨較多,但因經濟發展較快,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增長快,人均水資源量已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再加上珠江三角洲受地形地貌限制,不可能通過建設大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條件,城市供水主要依靠提水、引水方式解決,對河道徑流依存度較高,碰上咸潮或因突發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大面積污染,必然會加重城市供水的壓力。正因為如此,加強枯水期水資源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的問題才逐漸浮現出來,成為流域管理機構必須面對、必須解決的最重大的問題之一。
第二,枯水期水資源統一調度,已成為流域機構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廣東省和珠江三角洲缺水,國內許多人都半信半疑,但卻是不爭的事實。從2003年以來,因流域持續干旱、上游來水減少、城市供水增加,再加上咸潮上溯,水質性缺水已經對珠三角、澳門的供水產生了極嚴重的影響。2004年底,因咸潮影響,廣州石溪水廠停產225小時; 中山市主要河道水中氯化物最高含量達到了3500毫克升,部分地區供水中斷近18個小時;珠海市主要取水口掛定角、廣昌泵站不能取水天數達170天左右;珠海市橫琴島及三灶地區甚至有40多天無水供應。導致珠海、澳門只能低壓供水,供水含氯度標準提高到400毫克升,澳門個別時期曾達800毫克升。
這一嚴峻形勢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水利部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從2004年底起,珠江委開始實施壓咸補淡的應急調水工作。經過兩年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從2006年開始,珠江委提前介入流域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提前規劃年底的水量調度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和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和溝通,編制水量調度預案,開始了珠江枯水期水量統一調度的實踐,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了枯水期水量調度的成功。今年的來水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咸潮的來勢更兇猛,珠江抗旱、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水資源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
這些都說明,珠江枯水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已成為流域機構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這么重要的一項工作卻始終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和保障,流域機構在流域管理問題上始終面臨法律授權不清楚、調度職責不明確、執行紀律無依據、決策拍板無權威的尷尬局面。面對流域范圍內統一調水這樣一種涉及多省區、多部門、諸多項目水事權益的復雜系統工程,光靠協調、溝通等手段是顯然不夠的。因此,制定珠江骨干水庫調度管理條例,理順并規范管理關系才是真正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手段。#p#分頁標題#e#
第三,目前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能適應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管理的需要。一是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沒有專門調整水資源或者說水量統一調度的條款和內容。法律是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不同的社會關系需要不同的法律規范來調整。水量的調度管理是因水量統一調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這種因調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既不同于因取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也不同于因緊急情況下突發事件調水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無論是調整的主客觀要件還是相關責任主體的范圍、條件以及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都有很多區別。二是因調度管理形成的社會關系中,有其自身獨有的行為特征,有自身的適用范圍,對參與調度管理的各種主體均有不同的要求,當然也會形成不同的法律責任。調度管理和取水管理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管理行為,管理方式不同,適用的法律制度也不應該相同,違法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當然也就不同。因此,在適用法律時也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混用。三是制訂針對性強、便于操作、責任明確、權責一致、行為規范的調度管理辦法,可使水量調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記者:請問《條例》在制訂和運用中涵蓋了流域水利建設與發展的哪些范疇?
王晉:水量統一調度與管理涉及的范疇其是就是《條例》在制訂和運用中所涵蓋的范疇,一方面涉及到其他部門和地區的許多單位與行業,包括國家防總、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電力部門、航道管理部門和環保部門等。另外一方面還涉及到天氣、水雨情預測預報,區域水資源配置,咸潮活動規律,調度計劃的出臺與征求意見,省界斷面流量控制,骨干水庫出入庫流量的計算、控制,相關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以及取用水戶的供水保障措施等內容,有許多內容甚至會涉及到一些高精尖的技術。
記者:請問制定出臺《條例》,對規范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具有什么重要意義?從法律層面上,能為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解決哪些問題或者矛盾?
王晉:《條例》的出臺,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解決了流域水資源管理中最關鍵的核心問題,即水資源統一調度與管理問題,奠定了珠江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的法律依據。屆時流域機構在流域管理問題上始終面臨的法律授權不清楚、調度職責不明確、執行紀律無依據、決策拍板無權威的尷尬局面將得到解決。
水是流動的,受自然和各種人為因素的制約,水資源從來就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資源充沛,當用水矛盾不突出,各用水戶的用水權益能通過自然和社會的自動調節得到有效保障時,人們從不關心水資源的管理問題。當水資源自然狀況或社會自動調節不能有效保證各用水戶的合法權益,需要將有限的水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效益時,就必須將分散的、各行其事的開發利用方式轉換成為統一的、科學的、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方式,通過人為的、科學的水量調度,便成為維護各用水戶取用水權益,平衡取水權益的唯一手段,成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節約、保護的關鍵性要素,成為實現建設綠色珠江的重要途徑。
記者:就您剛才所說來看,盡快制定出臺這部《條例》已經非常迫切,目前珠江委就《條例》的立法工作制定了怎樣的計劃?已經開展的工作有哪些?進展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難?
王晉:《條例》的立法工作目前主要是按照水利部政策法規司2007年確定的立法規劃積極做好立法的前期工作,重點是進行珠江骨干水庫調度管理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論證。截至2007年底,珠江委已經按照規定完成了《珠江骨干水庫調度條例立法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報》,包括一個主報告和四個附件,四個附件分別是:《珠江骨干水庫調度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水調與電調關系專題報告書》、《省界斷面流量與預警流量控制指標研究專題簡要報告》、《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調水預案與供水安全保障》。這四個附件分別從四個不同側面回答了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國務院法制辦以及專門立法機關對這個條例立法十分關注的幾個問題,這個階段的工作已基本結束。目前正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繼續深入做好立法相關工作。#p#分頁標題#e#
至于困難,肯定是有的。從我國的現狀看,立法是不容易的。首先,每年報送立法機關的法律草案很多,各部門報送的立法規劃也很多,但真正能進入立法程序的法案卻很少,立法進度和管理的實際不相適應。其次,水事法律法規涉及面廣,牽扯到多部門、多地區的不同利益,各部門在水事利益調整方面的認識很難統一,協調難度大。第三,流域機構沒有立法權,也不是真正的行政機關。綜觀世界各國,絕大部分的流域管理都是通過某種協商機制來達成部門和地區水事權益的平衡,是通過協議的形式實施民主管理,真正通過流域立法實施管理的個案是極少數。然而,這種協商機制的運作需要許多條件,但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在目前政府管理仍然處于行政管理的強勢地位的條件下,流域管理采取協商方式來平衡各方利益也難以實施。因此,流域管理必須采取依法行政的方式,借用權力機關的立法權,為流域管理的依法行政創建管理權威和管理職責。
記者:聽您這樣說,《條例》的制定出臺面臨著很多困難,就珠江委來說,能從哪些層面上積極促進《條例》的制定出臺呢?具體又是怎么做的?
王晉:一要按照水利部規定的立法程序和立法規劃,一步步完成立法前期工作。二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社會和輿論的力量,推動立法工作盡快進行。三要進一步加強對調度管理關系的研究。通過細致的分析,對調度管理關系和需要設定的管理制度進行認真解剖,把調度管理的體制、運行機制和制度保障文字化、條款化,形成上報稿。只有作好了這些工作,有關的立法機關和需要提供支持配合的其他有關地方、部門才能真正了解我們的意圖,知道調水主要是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才會對流域管理機構的調水權的“度”有正確的認識,也便于有關部門進行充分協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2010修訂)
2010-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的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愛沙尼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通港、張家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0-12-28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殘疾人教育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關于支持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0-05-2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