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對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我會起草了《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保險公估從業人員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任何建議或意見,請通過以下方式反饋我部:
(一)電子郵箱:law@circ.gov.cn
(二)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15號 中國保監會法規部法規處 郵編:100140
(三)傳真:010-66011873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1年5月30日。
中國保監會法規部
2011年4月27日
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保險公估從業人員監管規定
(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保險經紀機構從事保險經紀業務的人員(以下統稱“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保險公估機構從事保險公估業務的人員(以下統稱“保險公估從業人員”)應當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資格條件,取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執業前取得所在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頒發的《保險經紀從業人員執業證書》、《保險公估從業人員執業證書》(以下簡稱“《執業證書》”)。
第三條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授權,對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保險公估從業人員(以下簡稱“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中國保監會的派出機構在中國保監會授權范圍內依法履行監管職責。
第四條 從業人員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保監會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 從業資格
第五條 從事保險經紀業務的人員應當通過中國保監會組織的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取得《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從事保險公估業務的人員應當通過中國保監會組織的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取得《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證書》。
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以下簡稱“資格考試”,《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證書》、《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格證書》以下簡稱“《資格證書》”。
第六條 報名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報考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報名申請:
(一)因違法犯罪被判處刑罰,自
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報名之日止未逾五年;
(二)因欺詐等不誠信行為受非保險監管機構的重大行政處罰未逾三年;
(三)被金融監管機構宣布在一定期限內為行業禁入者,禁入期限仍未屆滿;
(四)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考試成績合格,且無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時,自申請《資格證書》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由中國保監會頒發《資格證書》。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銷《資格證書》:
(一)《資格證書》被吊銷的;
(二)《資格證書》被依法撤銷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條 《資格證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持有人可以向中國保監會辦理變更、換發或者補發手續:
(一)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
(二)損毀影響使用的;
(三)遺失的。
第三章 執業管理
第十條 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應當為無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從業人員在中國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中辦理執業登記,并頒發《執業證書》。
第十一條 《執業證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執業證書》名稱及編號;
(二)《執業證書》持有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件號碼;
(三)《資格證書》名稱及編號;
(四)《執業證書》持有人所在機構名稱;
(五)業務范圍;
(六)發證日期;
(七)投訴電話;
(八)《執業證書》信息的查詢電話、網址。
第十二條 《執業證書》自頒發之日起,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應當每年為無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從業人員在信息系統中辦理年度審核。
第十三條 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管理《執業證書》,不得有如下行為:
(一)向未持有《資格證書》的人員頒發《執業證書》;
(二)為已經由其他保險中介機構辦理執業登記的人員頒發《執業證書》;
(三)頒發未在信息系統中辦理執業登記的《執業證書》。
第十四條 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不得授權未持有《資格證書》的人員及本機構《執業證書》的人員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
第十五條 從業人員在業務活動中,存在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保監會有關規定的行為,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應當立即予以糾正,向中國保監會報告,并在信息系統中登記。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應當立即收回《執業證書》,并在信息系統中注銷執業登記:
(一)從業人員離職的;
(二)從業人員的《資格證書》被注銷的;
(三)從業人員的《執業證書》未通過年度審核的;
(四)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停業、解散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繼續經營或者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的;
(五)從業人員因其他原因終止執業的。
第十七條 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應當對其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具備基本的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可以自主培訓,也可以根據實際,委托其他機構代為培訓。培訓內容應當至少包括業務知識、
法律知識及職業道德。
從業人員應當自覺、認真接受培訓。
第十八條 從業人員在業務活動中應當主動出示《執業證書》。
第十九條 從業人員應當在其所在機構的授權范圍內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
第二十條 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扣留或者變相扣留他人的《資格證書》或者《執業證書》。
第四章 禁止行為
第二十一條 從業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招攬或者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
第二十二條 從業人員不得以捏造、散布虛假事實等方式損害其他機構及個人的商業信譽,不得以虛假廣告、虛假宣傳或者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擾亂市場秩序。
第二十三條 從業人員不得與非法機構或個人發生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往來。
第二十四條 保險經紀從業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
(二)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
(三)阻礙投保人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其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
(四)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
(五)利用行政權力、職務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或者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
(六)偽造、擅自變更保險合同,或者為保險合同當事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
(七)挪用、截留、侵占保險費或者保險金;
(八)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
(九)串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騙取保險金;
(十)泄露在保險經紀業務中知悉的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商業秘密。
第二十五條 保險公估從業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向保險合同當事人出具虛假或者不公正的保險公估報告;
(二)隱瞞或者虛構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
(三)冒用他人名義或者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執業;
(四)串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騙取保險金;
(五)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或者故意夸大已經發生的保險事故的損失程度等;
(六)利用行政權力、
股東優勢地位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公估合同、接受保險公估結果,或者限制其他機構正當的經營活動;
(七)給予或者承諾給予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八)弄虛作假,牟取不正當利益;
(九)泄露在保險公估業務中知悉的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報名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的,不予受理報名申請或者宣布考試成績無效;該申請人在一年內不得參加資格考試。
第二十七條 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違反考試規則和考試紀律的,宣布考試成績無效;該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參加資格考試。
第二十八條 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格證書》的,依法撤銷《資格證書》,由中國保監會給予警告,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該申請人三年內不得申請《資格證書》。
第二十九條 代替、組織、協助或者參與為他人提供資格考試虛假報名材料或者在資格考試中舞弊、擾亂考場秩序的,由中國保監會給予警告,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偽造、變造、轉讓或者租借《資格證書》或者《執業證書》的,由中國保監會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未取得《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的人員從事保險經紀業務、保險公估業務的,由中國保監會對其所在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給予警告,并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保險經紀機構、保險公估機構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第十二條至第十七條、第二十條規定的,由中國保監會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從業人員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由中國保監會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 保險經紀從業人員有本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行為之一的,由中國保監會責令改正,對保險經紀機構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業務許可證。對該從業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從業資格。
第三十五條 保險公估從業人員有本規定第二十五條規定行為之一的,由中國保監會責令改正,對保險公估機構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從業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六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情節嚴重的,中國保監會可以禁止有關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進入保險業。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規定自2011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條 本規定由中國保監會負責解釋和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