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將《海南省地稅系統(tǒng)稅務行政復議工作規(guī)程》(試行)予以發(fā)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海南省地方稅務局
2012年9月26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全省地稅系統(tǒng)稅務行政復議工作,保護納稅人及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辦法》及《稅務行政復議規(guī)則》的規(guī)定,制定本規(guī)程。
第二條 全省地稅系統(tǒng)各級稅務機關的行政復議事項,適用本規(guī)程。
第三條 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和便民的原則。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堅持有錯必糾,確保法律正確實施。
第四條 行政復議案件中,行政復議機關在申請人的行政復議請求范圍內(nèi),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復議決定。
第五條 全省地稅系統(tǒng)各級行政復議機關均應設立稅務行政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復議委員會”)。復議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及委員組成。
復議委員會下設復議辦公室(簡稱“辦公室”),負責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辦公室設在政策法規(guī)部門。
第六條 行政復議案件案情復雜的,由辦公室提交行政復議委員會集體審理后,作出復議決定。
第二章 稅務行政復議申請
第七條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采取書面申請或口頭申請?zhí)岢觥I暾埲艘詴娣绞缴暾垙妥h的,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復議申請書一式兩份;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申請人是公民的,提交身份證復印件;申請人是法人的,提交營業(yè)執(zhí)照、稅務登記證、機構代碼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及證明書;申請人是其他組織的,應提交有關機關對該組織成立時的批復;
(三)被申請人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四)公民死亡,其近親屬申請復議的,應提交公民死亡證明和申請人與死亡公民親屬關系的證明;
(五)承受已終止的法人、其他組織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復議的,應提交承受權利的證明;
(六)委托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的,應提交有效的委托代理文書、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
(七)申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請人設置障礙等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復議期限申請復議的,須提交有效的證據(jù)。
第八條 申請人提交的證據(jù)材料為復印件的,應在復印件上加蓋公章或核對章,復議機關認為必要時可要求其提供原件予以核對。
對申請人提交的復議申請書及其他材料,復議機關出具行政復議申請回執(zhí)。回執(zhí)第一聯(lián)存底,第二聯(lián)交申請人。
第九條 申請人以口頭方式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記載申請人的名稱、聯(lián)系方式、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和理由、申請復議的日期等內(nèi)容,并向申請人宣讀核實,由申請人簽名或蓋章后予以確認,同時按照書面申請所需證據(jù)材料予以提供。
第十條 申請人提交的復議申請書及其他材料缺少本規(guī)程第七條和第九條所述內(nèi)容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自收到該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nèi)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申請材料的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十一條 申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三章 稅務行政復議的受理
第十二條 工作人員收文后,行政復議機關確定案件的承辦人、協(xié)辦人,一個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人員不得少于兩人。
第十三條 承辦人根據(jù)《稅務行政復議規(guī)則》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的情形進行審查,3日內(nèi)提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審查意見,報辦公室同意后,呈分管局領導審批。
第十四條 同意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承辦人自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nèi)制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通知書》并送達申請人,同時制作《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連同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口頭申請確認書)及有關材料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自收到《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后的10日內(nèi)提交書面答復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
不符合受理條件不予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承辦人自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nèi)制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書》并送達申請人。
第四章 稅務行政復議的審理
第十五條 根據(jù)行政復議案件的影響程度,將受理的行政復議案件分為一般性案件和重大案件。一般性案件由辦公室負責審理,重大案件提交審理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十六條 一般性行政復議案件,承辦人根據(jù)案件涉及的業(yè)務,在受理案件后征求委員意見,委員書面回復意見一致,由辦公室根據(jù)審理意見制作行政復議法律文書,報請行政復議委員會主任審批。
委員書面回復意見不一致,則轉入重大案件審理程序,提交復議委員會審理。
第十七條 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由辦公室提請,經(jīng)過復議委員會主任批準,提交復議委員會審理:
(一)全省(市縣區(qū))范圍內(nèi)影響重大,省(市縣區(qū))局領導作出批示的案件;
(二)委員對復議案件的事實認定、處理意見、處理依據(jù)不一致,需要統(tǒng)一意見的案件;
(三)其他需要復議委員會審理的案件。
第十八條 行政復議審理委員會議由主任或授權副主任召集并主持,半數(shù)以上委員參加方可召開。
參加行政復議審理委員會的委員,應由本人或經(jīng)本人授權的部門其他人員參加。
第十九條 符合重大案件提請條件的,由辦公室提出《行政復議案件提請書》,連同《行政復議案件初審報告》送交復議委員會主任,由主任批準上會并確定上會日期。
第二十條 辦公室在會議召開前將會議通知、《行政復議案件初審報告》等送交各委員。
第二十一條 復議委員會審議復議案件,按下列順序進行:
(一)主持人宣布案件;
(二)辦公室匯報案件初審情況;
(三)委員發(fā)表審議意見并陳述理由;
(四)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在充分聽取委員意見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第二十二條 辦公室向復議委員會匯報初審情況,應當包括以下內(nèi)容: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二)案件事實、證據(jù);
(三)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jù);
(四)案件爭議焦點;
(五)案件初審意見;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第二十三條 復議委員會審議完成的案件,應當制作《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會議紀要》和《行政復議案件審理委員會討論筆錄》,討論筆錄由各委員簽字。
第二十四條 辦公室根據(jù)《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會議紀要》,以復議機關名義制作行政復議法律文書,報主任簽發(fā)。
第五章 稅務行政復議和解和調(diào)解
第二十五條 對符合《稅務行政復議規(guī)則》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情形的,當事人雙方可以和解,行政復議機關可以進行調(diào)解。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雙方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和解協(xié)議或調(diào)解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也可以根據(jù)行政復議的具體情況向當事人雙方提出調(diào)解建議。
第二十七條 申請人在向行政復議機關提交書面和解協(xié)議時一并提交撤回行政復議申請書。行政復議機關審核同意后下達行政復議終止決定書。
第二十八條 行政復議機關主持調(diào)解,被申請人應當由該案件的分管局領導或者經(jīng)過局長特別授權的工作人員參加。申請人或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調(diào)解。
第二十九條 行政復議機關進行調(diào)解應當制作調(diào)解筆錄,經(jīng)當事人雙方簽名或蓋章予以確認。行政復議機關根據(jù)調(diào)解筆錄及時作出行政復議調(diào)解書。該調(diào)解書經(jīng)雙方當事人簽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十條 當事人不愿意調(diào)解、無法達成調(diào)解或調(diào)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和解協(xié)議未被復議機關審核同意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nèi)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三十一條 行政復議案件以和解和調(diào)解方式結案,該和解協(xié)議和調(diào)解書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有所變更的,原具體行政行為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不再予以執(zhí)行。
第六條 行政復議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二條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發(fā)現(xiàn)被申請人存在正在審理的行政復議案件以外的違法、不當?shù)男姓袨榛蛘咝枰酱俦簧暾埲俗龊蒙坪蠊ぷ鞯模梢灾谱餍姓妥h意見書。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意見書之日起60日內(nèi)將糾正相關違法行為或做好善后工作的情況報告行政復議機關。
第三十三條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發(fā)現(xiàn)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實施中存在普遍性問題,可以向制定機關提出完善立法和改進行政執(zhí)法的建議。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行政復議案件辦結后30日內(nèi),承辦人將案卷材料收集整理,每年12月31日將案卷統(tǒng)一移交保密室存檔。
第三十五條 各級稅務機關每年的12月10前將本年度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行政賠償統(tǒng)計表和分析報告及時向上一級行政復議機關報送和備案。
第三十六條 本規(guī)程關于行政復議期間有關“3日”、“5日”的規(guī)定指工作日,不含節(jié)假日。
第三十七條 本規(guī)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2012年修正)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yè)促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三號)
200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的決定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英文本的決定
1990-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選舉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1997-03-14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guī)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城市供水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醫(y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醫(y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