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單位:
重慶市人民政府
文 號:渝文審[2007]34號
發布日期:2007-10-1
執行日期:2007-10-1
第一條 為保障我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順利實施,切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根據《重慶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的指導意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申請和實施市管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適用本辦法。市管建設工程的范圍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執行。
本辦法所稱建設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
設計環節中的建設工程施工許可無并聯審批項目,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實施條件接件、審批。
第三條 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是設計環節的主辦事項,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辦部門)負責實施。
市公安消防、園林、氣象、人防、市政、交通等部門為設計環節的協辦部門,按各自職責辦理以下協辦事項:
(一)公安消防部門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
(二)園林部門建設工程附屬綠化工程設計審查;
(三)氣象部門建設工程防雷裝置設計審查(限符合國家氣象局第11號令第四條規定范圍的建設項目);
(四)人防部門建設工程防空地下室設計審查(限民用建筑);
(五)市政部門市政環境衛生設計審查(限市政環境衛生項目);
(六)交通部門建設工程涉及跨江河、跨越(穿越)公路或者與公路接口等事項的設計審查(限涉及跨江河、跨越(穿越)公路或者與公路接口的建設項目)。
第四條 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并聯審批市管項目范圍為:
(一)六大區域性中心城市行政區域內的以下項目:
1、市級重點建設項目。
2、主要使用市級以上財政資金(含國債資金以及使用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
貸款、援助資金)的建設項目。
(二)主城區范圍內的以下項目:
1、大型建筑工程(按《建筑行業(建筑工程)建設項目設計規模劃分表》劃分)。
2、大、中型市政工程(按《市政行業建設項目設計規模劃分表》劃分)。
3、市級重點建設項目。
4、主要使用市級以上財政資金(含國債資金以及使用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建設項目。
北部新區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北部新區實施建設工程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決定》(渝府令第151號)執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按照《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管理條例》執行。
(三)本條第(一)、(二)項以外區縣(自治縣)行政區域內的以下項目:
1、大、中型市政工程。
2、市級重點建設項目。
3、主要使用市級以上財政資金(含國債資金以及使用國際組織或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建設項目。
建設項目分期組織實施建設的,按工程總規模作為衡量標準。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工作實際,對本條第一款所列工程范圍進行調整。
第五條 主辦部門應在其政務辦理大廳向社會統一公示實施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并聯審批的依據、實施范圍、工作流程、辦理期限、申請材料目錄及法定形式、附帶收費以及
申請書示范文本等事項。
協辦部門應將本部門所需申請材料目錄及法定形式全面、準確地提交主辦部門統一公示。
第六條 辦理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申請人應先向主辦部門申請預審,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設工程初步設計預審登記表(含電子表格);
(二)初步設計圖說(含初步設計說明書、圖紙、概算、效果圖)及其光盤;
(三)投資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核準或備案文件;
(四)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及紅線圖;
(五)建設工程規劃用地許可證及其附件(含方案審查意見書及其附圖);
(六)工程勘察報告(初步勘察深度以上)及其審查合格書;
(七)勘察、
設計合同。
主辦部門收件后,應向申請人出具申請材料接收憑證,并自收件之日起10日內出具預審意見書。預審意見書應明確以下事項:
(一)參與并聯審批的協辦部門;
(二)需要修改的,告知申請人需要修改的全部內容;
(三)應當告知申請人的其他事項。
第七條 申請人申請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應向主辦部門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主辦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1、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申請表(含電子表格);
2、初步設計圖說(按主辦部門預審意見修改后)及其光盤;
3、涉及高邊坡支護的,應提供邊坡支護方案設計可行性評估報告;
4、因房地產開發項目轉讓或聯建變更建設單位名稱等事項的,在辦理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時,應提供市開發辦同意變更的文件;
5、涉及經濟適用住房或危舊房改造的項目,應提供其確認書;
6、屬超限高層的建筑工程,提供超限高層建筑工程專項審查核準通知書;
7、依法應當招標的勘察設計項目,提供勘察設計招標情況備案書;
8、市外(境外)來渝勘察設計單位,提供進渝登記備案證。
本項第6、7、8目所列材料,申請人不需提供,由主辦部門自行調取。
(二)公安消防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1、建筑消防設計防火審核申報表;
2、初步設計圖說(但結構專業圖說除外,同時提供設計單位自審意見書)。
(三)園林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初步設計總平面圖、綠化布置圖及說明書,有建筑屋頂或平臺綠化的還需提供建筑專業圖說。
(四)氣象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初步設計總平面圖、建筑及電氣專業圖說(含初步設計說明書)。
(五)人防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防空地下室初步設計圖說。
(六)市政部門要求的申請材料:
初步設計圖說。
(七)交通部門所需申請材料:
初步設計總平面圖,涉及交通設施部分的工程的初步設計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說明。
申請人提交上述材料時,應按部門分類成套提供。主辦部門不得要求申請人自行到協辦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協辦部門不得在主辦部門之外另行單獨接收申請材料。
第八條 主辦部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后,應向申請人出具申請材料接收憑證,并負責統一審查主協辦部門所需全部申請材料是否齊全和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必要時,主辦部門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要求協辦部門參與審查)。
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主辦部門應自統一接件之日起5日內向申請人出具補正材料通知,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和符合法定形式后,主辦部門應予受理,并向申請人出具受理的書面憑證。
主辦部門決定不予受理的,應向申請人出具不予受理的書面憑證,并說明理由。
第九條 主辦部門和協辦部門應在市政府電子政務信息平臺設置專用電子郵箱。
主辦部門應在作出統一受理決定的當日,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協辦部門設置的電子郵箱發出領取材料通知,協辦部門應自主辦部門統一受理的當日或次日派人到主辦部門領取協辦材料和受理的書面憑證。
協辦部門逾期領取的,其審批時限自主辦部門統一受理的當日起算。協辦部門自主辦部門統一受理的當日起超過10日未領取的,視為協辦部門不參與并聯審批,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協辦部門承擔。
第十條 協辦部門領取協辦材料和受理書面憑證后,應按照本系統上下級的管理權限,及時確定承辦部門,但應由協辦部門負責統一與主辦部門進行工作銜接。
第十一條 協辦部門在規定期限內領取協辦材料和受理書面憑證的,應自領取協辦材料和受理書面憑證之日起10日內將審查意見(附圖)書面回復主辦部門。協辦部門逾期領取協辦材料和受理書面憑證的,應自主辦部門統一受理之日起10日內將審查意見(附圖)書面回復主辦部門。
協辦部門在前款規定期限內未回復審查意見或超過前款規定期限回復審查意見的,均視為協辦部門同意協辦事項,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協辦部門承擔。
第十二條 主辦部門在預審階段和作出統一受理決定后,可根據實際情況或申請人的請求,組織相關協辦部門進行聯席會審。
第十三條 協辦部門應在規定的審查期限內作出“同意”、“不同意”、“同意,但需轉報中央國家機關批準”三種審查意見中的一種回復主辦部門。
協辦部門回復前款三種審查意見之外的審查意見的,視為協辦部門同意協辦事項,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協辦部門承擔。
第十四條 協辦部門回復“同意”的審查意見的,若涉及繳費、領證等事項,應附繳費、領證的具體金額和方式的書面告知書一式三份,主辦部門同意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的,應將協辦部門所附繳費、領證的具體金額和方式的書面告知書一份給申請人,轉告其按協辦部門的規定繳費、領證。
第十五條 協辦部門回復“不同意”的審查意見,應附不同意的理由;不附理由的,視為協辦部門同意協辦事項,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協辦部門承擔。
協辦部門回復“不同意”的審查意見(附理由)的,主辦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批準、不批準或者中止辦理主辦事項。
主辦部門決定批準主辦事項的,應自批準之日起10日內向協辦部門設置的電子郵箱發出領取批準主辦事項理由說明的通知,協辦部門應在收到通知的當日或次日派人到主辦部門領取。逾期不領取的,視為已送達。主辦部門因不采納協辦部門的審查意見產生的相關責任由主辦部門承擔。
主辦部門根據協辦部門“不同意”的審查意見決定不批準主辦事項的,應向申請人出具不予審批的書面決定并附協辦部門“不同意”的審查意見,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協辦部門承擔。
主辦部門根據協辦部門“不同意”的審查意見決定中止辦理主辦事項的,應向申請人出具書面通知并附協辦部門“不同意”的審查意見。待申請人完善相關材料并提出恢復辦理申請后,應恢復辦理,并向申請人出具恢復辦理的書面通知。
第十六條 協辦部門回復“同意,但需轉報中央國家機關批準”的審查意見的,主辦部門應作出中止辦理主辦事項的決定,并向申請人出具書面通知。待中央國家機關出具審查意見后,應恢復辦理,并向申請人出具恢復辦理的書面通知。
第十七條 在協辦部門的審查期限內(確定的協辦部門已全部回復審批意見的除外),主辦部門一般不得批準主辦事項。確因特殊情況需要提前批準的,主辦部門可提前批準,由此產生的相關責任由主辦部門承擔。
在協辦部門回復審查意見前,主辦部門已決定不批準主辦事項的,應采取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告知協辦部門領取終止審查協辦事項的通知,協辦部門應在主辦部門告知的當日或次日派人到主辦部門領取。逾期不領取的,視為已送達。
第十八條 主辦部門應自統一受理之日起20日內作出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的決定。決定批準的,作出批準決定;決定不批準的,作出不予批準決定,并說明理由。
主辦部門辦理主辦事項依法需要進行聽證、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中介機構評估等事項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期限內,但應作出中止審批的決定,將進行以上事項的相關依據、內容和起始時間等書面告知申請人。上述事項完畢后,主辦部門應立即恢復辦理,并向申請人出具恢復辦理的書面通知。
因情況特殊,主辦部門難以在20日內完成審批的,經主辦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5日,但應向申請人出具主辦事項延期通知。
第十九條 在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過程中,申請人需進行設計變更的,應向主辦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設計變更材料。自申請人提出設計變更申請之日起,審批時限重新起算。
在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后,申請人需進行設計變更的,應向主辦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設計變更材料。主辦部門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采用并聯審批或單獨審批方式。
第二十條 實施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因情況特殊,需要調整經批準的規劃設計方案強制性要求的,主辦部門應征得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書面同意;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收到主辦部門書面調整建議之日起的10日內回復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見,逾期不回復的,視為同意。
第二十一條 主辦部門應自作出審批決定之日起10日內以電子觸摸屏或網上公布等多種形式公示審批結果。
申請人有權到主辦部門查閱、復制協辦部門的審批結論,主辦部門不得阻止或限制。
第二十二條 主辦部門向申請人送達相關材料,按照申請人提供的電子郵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告知申請人在規定的時限內到主辦部門政務辦理大廳領取。申請人應持受理通知書領取相關材料并填寫送達回執。申請人逾期不領取的,視為相關事項已告知或相關文書已送達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 主辦部門應會同協辦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和解決主協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通報主協辦工作情況。
聯席會議由主辦部門根據工作實際召集協辦部門召開,必要時,可邀請市政府法制辦、市監察局等部門參加。
第二十四條 主協辦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市政府網絡體系和各部門網絡體系,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有關行政審批網頁,逐步探索網上審批新模式,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降低成本,推進政務公開。
第二十五條 主協辦部門應加強相互之間的工作監督。
主辦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組織協辦部門開展協辦工作,督促協辦部門貫徹落實主協辦工作制度。對協辦部門違反主協辦工作制度和本辦法有關規定的,應及時指出,并監督其改正;對拒不改正的,應提請市監察局處理。
第二十六條 在市政府電子政務信息平臺設置的專用電子郵箱正式啟動前,主辦部門、協辦部門按照《重慶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規定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銜接相關工作。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日”,指法定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