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行政復議應訴能力,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應訴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山東省行政復議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我市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增強做好新形勢下行政復議應訴工作的責任感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對行政復議應訴工作的領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是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法律制度,是及時有效化解行政爭議的重要法定渠道,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環節。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行政復議應訴在解決行政爭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建立政府和部門一把手負責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制度,政府和部門一把手要親自聽取重要案情匯報,解決行政復議應訴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支持和督促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積極支持和督促行政機關依法應訴。
2.加強培訓,增強領導干部和行政復議應訴人員依法行政意識,提高行政復議應訴能力和水平。加強領導干部行政復議應訴相關
法律知識培訓,增強依法行政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覺運用法律手段依法妥善處理行政爭議。在領導干部集體學法年度計劃中,要安排行政復議應訴相關法律知識內容。加強行政復議應訴人員培訓,市和各區市政府行政復議機構要每年進行一次業務培訓。培訓情況列入市和各區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內容。
二、認真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復議案件
3.改進行政復議
案件受理工作,暢通行政復議渠道,建立統一、便民、高效的收案機制。市和各區市政府行政復議機構要建立統一集中收案機制,設立專門的行政復議申請材料接收場所,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在行政復議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內,申請人對本級政府所轄各工作部門及其直接管理的授權組織、工作部門設立的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直接向市和各區市政府行政復議機構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市和各區市政府行政復議機構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依法審查并提出意見,在法定期限內轉送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辦理。
4.完善行政復議
案件審理方式,提高辦案質量。要繼續發揮行政復議案件書面審理的特點和優勢,對爭議不大、
法律關系明確的案件,探索建立簡易審理程序,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的基礎上,盡快作出復議決定。要加強案件實地調查力度,聽取各方當事人的陳述,對影響廣泛、帶有普遍性或者有典型意義的行政復議案件,可以在爭議發生地采取公開審理的形式,擴大行政復議影響力。要加大行政復議案件
開庭審理的廣度和深度,除適用書面審理和依法不應當公開審理的行政復議案件外,都要實行開庭審理,保證行政復議當事人有充分陳述和申辯的機會。開庭審理行政復議案件,一般要經過申請人陳述、被申請人答復、第三人陳述、質證、庭審調查、集體討論、作出決定等程序。
5.建立完善行政復議和解調解制度,合法合理化解行政爭議。在行政復議期間,當事人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自愿達成和解的,應當制作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
和解協議,申請人提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行政復議機構準許,行政復議終止。行政復議機關對依法可以調解的案件,可以按照自愿、
合法的原則,主動進行調解。調解
達成協議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制作行政復議
調解書,行政復議終止。行政復議機關要規范行政復議案件調解程序,就案件適用范圍、方式、程序等作出規定。
6.充分運用行政復議意見書的方式審理行政復議案件,將行政爭議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層。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復議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制作行政復議意見書,責令被申請人限期主動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并對被申請人的糾正情況依法進行監督。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意見書后,被申請人已經依法糾正,申請人自愿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終止;申請人不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應當依法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三、加強行政復議工作指導和監督
7.建立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定期報告制度,及時掌握分析工作動態。按照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完善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報告制度的通知》(國發[2007]77號)和《山東省行政案件主要
法律文書備案辦法》的要求,做好行政案件的統計報告工作和主要法律文書備案工作。各區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分別于當年7月10日和翌年1月10日以前將本年度上半年和全年的《行政復議案件統計報表》、《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報表》報送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同時,應當一并報送本年度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的統計分析報告。各區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法制工作機構對上報備案的主要法律文書,要及時進行認真審查、分析綜合,每半年向本級復議機關寫出分析報告,并抄報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統計報表、統計分析報告完成情況和行政案件主要法律文書備案情況,列入市和各區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內容。
8.建立完善行政復議工作定期檢查通報制度,促進基層行政復議能力建設。市和各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每年年底前組織一次行政復議工作檢查,對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并向本級政府提出書面報告。市和各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行政復議結果,每季度向各工作部門通報。行政復議工作檢查結果,列入市和各區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內容。
四、規范行政應訴工作,自覺接受司法監督
9.完善并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依法出庭應訴。認真執行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制度的通知》(青政發[2004]40號)規定,被訴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必須按規定出庭應訴。市和各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應當在每年12月底進行統計,并將結果進行通報。統計通報情況,列入市和各區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內容。
10.規范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及其委托代理人的行為。行政應訴工作應當按照《山東省行政應訴工作程序的規定》(魯政辦發[1998]88號)和《山東省行政應訴工作程序細則》(魯政法發[1999]13號)的規定執行。對因為政府各工作部門的行為引起政府應訴的行政訴訟,相關工作部門要按照市和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的統一安排,確定委托代理人,提出答辯意見,組織出庭應訴;對生效法院裁判文書的執行,相關工作部門應當提出分析應對報告,經本級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審核同意后,報本級政府決定。
11.完善行政機關與人民法院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業務聯系與溝通。市和各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根據工作情況及時與人民法院取得聯系,提出召開聯席會議的議題安排,報本級政府同意后,及時召開聯席會議,形成會議紀要并遵照執行。聯席會議每年不得少于1次,政府分管領導應當參加,各部門應當積極配合。政府各工作部門亦可主動提出議題,提交政府法制工作機構。
五、加強政府
法律事務研究和辦理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
法律服務和保障
12.完善行政機關合同審查制度。市和各區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應當根據《青島市行政機關合同審查暫行規定》(青政辦發[2007]50號)的要求,建立法制工作機構參與合同前期論證談判和
合同文本審查制度,減少和預防合同簽訂和履行階段糾紛,降低法律風險和行政機關應訴成本。未經法制工作機構審查同意的合同,不得簽訂。市和各區市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每年年底組織對行政機關合同審查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督促整改。
13.探索完善政府法律事務辦理工作機制。市和各區市政府應當建立完善政府重大法律事務辦理工作機制,由法制工作機構牽頭,組織聘請法律、經濟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為政府重大決策提供高端法律服務,減少政府決策法律失當行為,降低政府決策成本,提高政府依法科學決策水平。
六、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行政復議應訴能力
14.加強行政復議機構和隊伍建設。各級行政復議機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行政復議機構和隊伍建設,切實解決基層行政復議能力偏低、人員短缺、辦案場所和設備設施簡陋等問題,保證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辦,重大復雜案件至少有3人承辦。要逐步增加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配備與所承擔的行政復議工作相適應。要在經費、工作場所和設備設施配備上為接待復議申請人、開庭審理案件、安全保衛等方面提供保障。積極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和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工作。
15.健全行政復議應訴人員資格管理制度。根據上級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探索行政復議應訴人員資格職業化和聘任新方式,逐步實現行政復議應訴人員專業化、職業化目標。
青島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