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建立和實行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半年來在省、市、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在全國許多地方迅速展開,形勢很好,效果顯著。
一、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的內容、原則和形式
經濟責任制是在國家計劃指導下,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為目的,實行責、權、利緊密結合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它要求企業的主管部門、企業、車間、班組和職工,都必須層層明確在經濟上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建立健全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各項專責制和崗位責任制,為國家提供優質適銷的產品和更多積累;它要求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三者利益,把企業、職工的經濟責任、經濟效果同經濟利益聯系起來,認真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有獎有罰,克服“吃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它要求必須進一步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使企業逐步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
實行經濟責任制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必須全面完成國家計劃,按社會需要組織生產,不能利大大干、利小不干,造成產需脫節,特別要保證市場緊缺的微利產品和小商品的生產;二是必須保證產品質量,不能粗制濫造,向消費者轉嫁負擔;三是成本只能降低,不能提高;四是要保證國家財政收入逐年有所增長;五是職工收入的總水平,只能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穩定增長,個人收入不能一下子冒得過高,要瞻前顧后,照顧左鄰右舍;六是必須獎懲分明,有獎有罰;七是必須加強領導,加強國家監督,要有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保證。
實行經濟責任制要抓好兩個環節。一個環節是國家對企業實行的經濟責任制,處理好國家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解決企業經營好壞一個樣的問題;另一個環節是建立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處理好企業內部的關系,解決好職工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基礎,互相結合,相輔相成。
國家對企業實行的經濟責任制,目前在分配方面可以基本歸納為三種類型:一是利潤留成,二是盈虧包干,三是以稅代利、自負盈虧。具體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基數利潤留成加增長利潤留成:這種辦法適用于增產增收潛力比較大的企業。但確定每年利潤的基數,也可將原來的“環比”辦法改為按前三年平均利潤數來計算。
(二)全額利潤留成:這種辦法適用于生產正常、任務飽滿、利潤比較穩定的企業。留成比例按照前三年企業實際所得(包括基數利潤留成和增長利潤留成)占利潤總額的比重來確定。
(三)超計劃利潤留成:這種辦法適用于調整期間任務嚴重不足、利潤大幅度下降的企業。
(四)利潤包干: 其中有“基數包干, 增長分成”:“基數包干,增長分檔分成”:“基數遞增包干,增長留用或分成”等。這些辦法一般適用于潛力比較大的微利企業。有些增收潛力不大的微利企業可實行“基數包干、超收留用、短收自負”的辦法。
(五)虧損包干:對虧損企業實行“定額補貼、超虧不補、減虧留用或分成”和“虧損遞減包干、減虧留用或分成”的辦法。
(六)以稅代利、自負盈虧:這種辦法適用于領導班子比較強,管理水平比較高,生產比較穩定,有盈利的大中型企業,經過財政部批準在少數企業中試行。
國營小型企業,包括縣辦工業交通企業和城市國營小型企業,參照集體所有制納稅的辦法,改上交利潤為上交所得稅和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占用費,實行自負盈虧。(七) 二輕集體所有制企業,由統負盈虧改為自負盈虧的辦法: 經省、 市、自治區批準,在今后幾年內確定一個合理的課稅所得額為基數,增長部分按一定比例減征所得稅,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給企業。
上述這些辦法,有條件的應按行業(局、公司)實行,有的縣(市)經委直接管工交企業的,也可以按縣(市)經委包干。
企業內部實行經濟責任制,要把每個崗位的責任、考核標準、經濟效果同職工的收入掛起鉤來,實行全面經濟核算。目前在分配上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指標分解,計分計獎;(二)計件工資,包括超額計件工資和小集體超額計件;(三)超產獎;(四)定包獎;(五)浮動工資,等等。
實行經濟責任制,究竟采取哪種形式,由各省、市、自治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確定。不搞“一刀切”,不急于定型,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完善。
二、必須注意解決好的幾個主要問題
當前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已經推開,但是,實行的時間不長,經驗不足,辦法還不完善,特別是工業和農業不同,各方面的關系比較復雜。隨著經濟責任制的深入發展,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因此,對實行經濟責任制的方向要肯定,態度要積極,步子要穩妥;對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估計。企業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就要注意防止和解決不顧國家利益搞本位主義,只顧追求利潤,忽視質量、品種,以及違反國家政策、法令和財經紀律等,必須加強領導和監督,引導經濟責任制健康地向前發展。
(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要提高對實行經濟責任制根本目的和重大意義的認識。要下決心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問題;要破除舊的習慣勢力,改變不敢跳出老框框,不敢闖新路子,安于現狀的精神狀態;要教育職工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果上狠下功夫,發展生產,擴大財源,為國家多做貢獻。
(二)要正確處理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
在國家和企業的分配關系上,關鍵是確定合理的包干基數和利潤留成比例。基數定得過高,企業經過努力還得不到好處,就不能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潛力就挖不出來;基數定得過低,企業垂手可得,沒有風險,壓力不大,就不能促進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因此,一是要保證國家財政收入逐年有所增長,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逐年利潤增長部分,國家所得比例要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二是要保證企業維持簡單在生產,并在挖掘潛力、增產增收的基礎上,適當解決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發展新產品所需要的資金。一般來講,利潤包干基數應高于前期水平,虧損包干定額應低于前期水平。一個企業只能實行一種形式的利潤留成或盈虧包干辦法,不能兼用兩種辦法。實行盈虧包干的企業,不再提取利潤留成和企業基金。利潤留成比例和包干基數確定以后,除遇國家調整價格、稅制,以及國家投資新增生產能力,影響企業利潤升降幅度較大,可作適當調整外,一般要相對穩定。生產正常和比較穩定的企業, 以一定三年(或四年)為宜。 對那些由于客觀因素影響,生產很不穩定、變化大,以及管理差、潛力大的企業,可以一年一定。完不成利潤包干任務的,要用企業留用的資金補足。領導班子問題較大,管理混亂的企業,要經過認真整頓,才能實行經濟責任制。
要嚴格技措貸款審批手續,并按規定在項目投產后用新增加的利潤按期歸還,不得用拖欠或套取貸款的辦法虛增利潤,多得好處。違者要追究經濟責任。
企業的留成資金,必須建立生產發展基金、職工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有條件的,還應建立后備基金。留成資金要大部分用于發展生產和職工集體福利設施,具體比例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認真討論,報由主管部門核定批準。
獎金的增長速度應低于利潤增長的速度。生產下降、利潤減少的,職工獎金也應相應減少。獎金要嚴格按國務院[1981]10號文件和補充規定核定的控制額發放。節余獎金可用于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或作為后備基金,以豐補歉。企業的福利基金,除按國家規定發給個人的(如困難補助費等)以外,主要用于職工的集體福利事業,不能巧立名目,濫發福利產品和各種津貼、補助。
實行計件工資、超額計件工資的,要掌握以下幾點:(1)必須是領導班子比較好,生產任務比較飽滿,供銷正常,管理有基礎的企業。(2)必須有平均先進定額。定額要參照全國和本地區同行業的平均先進水平以及本企業的歷史最好水平,在科學測定的基礎上制定。(3)必須有合理的計件單價,單位產品成本中的工資含量只能減少不能增加。(4) 必須建立定額管理制度。定額開始要半年修訂一次,正常情況下一年修訂一次。具備這些條件的,經過上級勞動部門和主管部門嚴格審查批準方可實行。凡不符合上述條件,已實行計件和超額計件工資的要停止實行,認真進行總結和調整。
實行計件工資和超額計件工資的,都不得再重復提取和發放獎金。在當前定額不準,還達不到平均先進水平的情況下,必須規定計件限額,多得的部分不能超過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實行超額計件完不成定額的要適當扣發基本工資。同時還要處理好前方和后方,主要工種和輔助工種,青年工人和老工人,干部和工人之間的關系。(三) 要同企業整頓緊密結合,重點抓好企業內部的經濟責全制。
實行經濟責任制,必須把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到搞好企業整頓,改善經營管理,搞好技術改造上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要以實行經濟責任制為動力,認真整頓和建設好企業的領導班子,抓好職工隊伍的建設,搞好民主管理。要根據實行經濟責任制的要求,扎扎實實地把原始記錄、各項定額、計量統計、質量檢驗、設備維修等各項基礎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一項一項地建立健全起來, 加強經濟核算, 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要嚴格按照定員定額組織生產,多余職工可分期分批組織學習,搞好職工技術培訓。要嚴格整頓財經紀律,反對一切歪門邪道,對違反財經紀律的要嚴肅進行處理。要認真整頓勞動紀律,對個別嚴重違反紀律、屢教不改的職工,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和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可以辭退或開除。
(四)要加強計劃指導和監督,講求社會經濟效益。
一是對企業的經營成果要全面進行考核, 不僅要考核利潤, 同時還要考核產量、質量、品種、成本及供貨合同。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任務要求,考核的指標可作適當增減。完不成考核指標的,要按照國務院[1980]23號文件的規定,相應扣減企業的留成資金或超收分成資金。
二是采取經濟辦法和行政干預,促進產需結合。有條件的主管局和公司,可用內部價格的辦法適當調節企業之間“苦樂不均”。對于少數生產低利短線產品和小商品的企業,在核定其利潤留成比例、包干基數和超收分成比例時,可給以適當照顧。
三是指導和監督企業資金的使用。企業的生產發展基金可以同折舊費、大修理費結合起來使用,在保證正常設備維修的前提下,重點用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節約能源,治理“三廢”等。重要的技術改造項目,要列入國家和地方計劃,保證必要的物質條件。分散在企業里暫時不用的資金,銀行要通過各種辦法籌集起來,有計劃地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企業要定期向主管部門和財政、銀行等部門報送自有資金使用的情況。
四是要加強財經紀律的檢查和監督。主管部門要配合財部門每年至少檢查兩次。對大中型企業要盡快派駐財政駐廠員。對企業違反財經紀律所取得的非法收入,一律追回,并根據情節輕重,處理有關人員。
(五)要繼續抓好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工作。
六千多個擴大自主權試點的企業,大都是重點骨干企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行經濟責任制中,必須首先抓緊抓好這批擴權企業,進一步擴大試點內容,完善試點辦法,發揮它們更大的作用。原定利潤留成辦法已經到期的企業,可以按原定辦法執行,也可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研究制定新辦法繼續試點。尚未到期的企業,原則上應繼續按原定辦法執行,情況有較大變化的,由主管局商同級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變通辦法妥善處理。
目前面上實行經濟責任制的企業,主要是在分配上擴大了企業的財權,這些企業凡是條件具備的,經過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可以按照國務院有關擴權文件和國家經委、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等十個部門聯合通知的規定,逐步擴大其它方面的權限。
(六)要促進工業改組和聯合。
企業的潛力很大,但是更大的潛力還在于把企業合理地組織起來,實現工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實行經濟責任制,不能只顧本地區、本部門、本企業的眼前利益,繼續搞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要從全局出發,積極推進工業改組和聯合。
按局、公司為單位實行利潤留成或包干的,對所屬的基層企業采取哪一種形式,可由局、公司確定。行政性公司要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實行經濟責任制,向企業性公司過渡。主管局要把一些權力下放給公司,局的主要任務是搞好統籌、協調、服務、監督工作。要解決好局、公司、基層企業的經濟利益關系。公司內部要嚴格實行分級核算,避免“吃大鍋飯”。公司必須維護和尊重基層企業的自主權,基層企業要服從公司的統籌安排和專業化改組,以利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
(七)改革要同步配套,有關主管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制。
實行經濟責全制,實質上是使生產關系進一步適應生產發展的一場變革。各經濟管理部門, 要主動改革本部門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 以適應實行經濟責任制形勢發展的要求。隨著經濟責任制的深入發展,企業定員定額工作的加強,各工業部門要盡快提出本行業主要產品的平均先進定額,為各地區、各企業制定平均先進定額提供依據。
實行經濟責任制,企業主管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制。搞好綜合平衡,幫助企業解決好人、財、物、產、供、銷等各方面的銜接和生產關鍵問題,為企業完成國家計劃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上下之間、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要盡可能用經濟合同的形式聯系起來。經濟合同一經簽訂,即應具有法律約束力,違反合同的,應負經濟和法律的責任。
(八)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實行經濟責任制, 更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把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更好地結合起來。不能用物質利益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單靠獎金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要堅決改變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軟弱渙散狀態。對職工要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增強組織紀律性。要教育職工正確認識實行經濟責任制的意義和目的,擺正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擺正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樹立全局觀念,增強主人翁責任感,為四化建設多作貢獻。
三、要加強領導
實行經濟責任制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管理權限和經濟利益的調整,需要協調動作、互相配合。同時在理論上、實踐上都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和解決。這就需要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領導。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動手, 把實行經濟責任制作為經濟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改革; 作為搞活經濟,發展生產,增產增收的關鍵措施,切實抓緊抓好。各地人民政府要把計委、經委、財政、勞動、物價、物資、商業、外貿、銀行等部門組織起來,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通力合作。有了矛盾,及時協調,看準了的就要拍板定案,不能久拖不決,貽誤時機。
要改進領導作風、講究工作方法。各地區、各部門要由領導同志帶隊,組織力量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對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加以解決。要認真抓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和重點企業,進行綜合治理,提高經濟效益,并以點帶面,使經濟責任制不斷改進和完善,促進生產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2010-08-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2010-01-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9-09-18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