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應該說該項司法解釋的出臺,對于執行過程中財產價格如何確定處置價格有積極的作用。以往,我們執行程序中,對于財產處置必須要通過評估這一必要環節,但是評估由于耗時長、收費高,備受詬病,往往導致執行過程中財產處置期限被延長,效率低下,但是本規定的出臺,將打破傳統評估模式。小編對規定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明確財產處置程序的各項時間。開宗明義,第1條明確,查封后需要拍賣的,應當在30日內啟動程序;第30條要求,在參考價確定后10日內啟動財產變價程序;第22條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異議期調整為5日(以前是10日)。
二、明確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的順位。傳統拍賣中,大多數情況下,評估是必經環節,本規定結合新時代的發展,摒棄傳統評估拍賣的必經程序,形成當事人議價——定向詢價——網絡詢價——委托評估四大方式對財產價格進行確定。需要注意的是,本規定確定價格是有順位的,規定第4、5、7、14條明確四種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除非當事人直接一致要求以外,是要依次進行。也就是說規則將委托評估從傳統的第一順位調整成最后順位,委托評估只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評估的,雙方當事人要求委托評估的,網絡詢價不能或不成的,人民法院才應當委托機構進行評估。這一改動極富創新精神,如同對拍賣適用網絡司法拍賣一樣,對司法拍賣的評估機構將形成巨大沖擊。實踐中,通過前三種方式仍然無法確定財產的價格財產,少之又少。以筆者所在法院為例,1-8月處置財產1829件,其中涉及房產、車輛合計1768件,成交金額14億元,初步估算97%左右的財產是可以通過議價、詢價方式確定財產價格。
三、明確評估財產的期限和收費標準。傳統評估詬病主要在于耗時長、收費高,對于這些問題,規定一是明確了評估機構應當在30日內出具評估報告,二是在32條明確了計費標準——就低不就高:未成交按照實際支出計付費用;成交價格高于評估價的,按照評估價計付評估費;成交價低于評估價的,以成交價計付費用。
四、修訂公示規則。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件執行中涉及有關財產評估、變賣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2002】執他字第14條)明確:被執行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下落不明的,可以采取請被執行人的近親屬轉交、張貼在被執行財產所在地、被執行人所在的小區公共活動場所、郵寄至生效法律文書載明的被執行人住所地等適當方式送達,無須公告送達。本次規定結合實踐,將送達方式調整成在已經開通的執行信息公開網公示,公示滿15天視為收到。小編理解,這個改動是合理和科學的,特別是執行信息公開網已經對外發布,完全可以讓當事人通過該網站獲取執行信息,建議以前傳統的文書材料也可以全部通過該網公示,以避免傳統執行文書的送達不到位。
五、完善異議程序。
(一)22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異議只有四類情形才能適用執行異議程序,即:財產基本信息錯誤,超出財產范圍或者遺漏財產,評估機構或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評估資質,評估程序嚴重違法。
(二)24條明確對議價和定向詢價是不允許提出異議的。這是因為,議價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價格自行確定不存在異議的適用基礎;定向詢價主要是針對政府部門,針對政府部門出具的參考價,相對具有公信力,一般無需異議。
(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對于網絡詢價,實際適用執行異議的范圍也很有限,只有符合財產基本信息錯誤;超出財產范圍或者遺漏財產這兩項,才可以提出執行異議,這是因為,網絡詢價是大數據的采集方式,不存在評估資質或者程序違法的問題。因此,雖然22條寫明具有4種提出執行異議的情形,但是針對網絡詢價報告,實際上只有兩點。這點與12條中明確法院發現存在上述兩種情形下主動要求補正的審查義務相匹配。另外,第23條中的審查(如專業評測)針對的是評估機構作出的評估報告,對于網絡詢價是不適用的。
(四)對于評估報告的異議,要求先適用22條第一款三、四項的,這是因為如果程序違法或者沒有資質,根本沒有必要進行行業評審,直接進行否定評價即可,以免浪費時間。
六、關于選擇和銜接的思考。由于本次規定將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進行順位設定,除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以外,只有上一順位不能或者不成的情況下,才進入下一環節,這就涉及到如何選擇、如何銜接問題。這里建議各地法院在選擇模式中優選“定向詢價”模式。理由如下:
(一)議價存在現實困境。議價的前提是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實踐中,由于被執行人難找,同時議價結果要求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不易于識別(比如系列案是否要征求其他債權人意見),因此,采用議價模式存在一定廉政風險,很有可能也會造成工作量偏大,建議盡量少使用。具體運用中,可以注意議價“一方當事人”這一詞,也就是說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議價,是可以不通過議價的方式進行,這里面既包括被執行人,也包括申請執行人。
(二)網絡詢價優越性喪失。本來之前各地法院通過淘寶、京東大數據詢價進行處置財產較為便利,逐漸成為提高執行效率的一把利器。但是新的規定要求詢價平臺全覆蓋、全詢價,按照詢價平臺的反饋生成平均價格。對于該操作模式,小編是持有保留意見,這是因為以筆者目前所知的操作模式來看,如果要求執行法院干警一個一個平臺去輸入標的信息生成詢價報告,在單一的系統還是較為便利的,但是要全覆蓋,工作量就不可同日而語。同時,費用計算中,目前淘寶京東是不收費的,但是現在要求結算模式是以與成交價最接近的平臺付費或平均分配與各平臺結算,這里面就衍生出財務問題,如果選中的平臺部分收費、部分不收費而詢價結果差距不大,如何取舍?這種操作模式會增加執行干警人工識別,人工判斷的工作量。因此,除非最高法院平臺開放,配套服務跟上,能讓各地法院通過一鍵自動向所有平臺發出詢價委托、自動反饋、自動結算,否則未來的工作量也許會不降反升。另外,網絡詢價還要求無需專業人員現場勘驗或者鑒定,目前對于此項要求應如何理解尚未明確。比如車輛詢價邏輯上是應要求專業人員現場勘驗的,畢竟車輛存在各種各樣瑕疵,外行根本無法判斷,可如果要求樣樣勘驗,與評估又有何異?小編理解網絡詢價的優越性隨著規定的出臺,失分不少。
(三)評估依然最繁瑣。雖然規定對于評估機構評估財產的時限作出規定,但是從規定來看,毫無疑問進行評估是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最繁瑣、最耗時、效率最低的模式。未來采用評估模式,預計將大幅度減少。
綜合上述分析,小編以為定向詢價優點多,比如順位靠前、排除異議、無需費用,這些優點凸顯了定向詢價模式的高效和實用,將是未來確定參考價的主流。各地法院要盡快和當地政府部門、稅務機關、物價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盡快形成工作機制,提高執行財產處置變現效率。
總體而言,本次規定出臺較以往司法解釋有較大突破,打破了過去評估中的許多難點、堵點,值得肯定。最高法院在解決執行難的過程中,陸續出臺了許多有實用性的司法解釋,值得點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此次分享的全部內容,如果您還有法律疑問,歡迎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轉讓的費用和稅率是多少
2021-01-28同時有兩個違法主體如何處罰
2021-01-18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對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設立保險公司申請的期限是如何的
2021-01-14保險費分擔方式有幾種
2021-02-15棚改項目土地出讓金是否可以用于拆遷安置費
2021-02-08農民土地流轉合同書范本
2020-12-29國家對于城中村拆遷有哪些補償政策呢
2020-12-27違法用地,企業能否獲得拆遷補償
2021-02-10外嫁女孩還能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2-04拆遷安置房能申請房屋貸款嗎
2020-12-08拆遷房征收房產稅嗎
2021-03-06合肥擬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補償搬遷可申請強執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