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等26名職工與某商場簽訂了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履行中,該商場以經營虧損為由,于2000年5月辭退王某等26名職工。王某等人遂向當地勞動保障局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請示糾正該商場的錯誤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在接到王某等人的舉報后,經多次深入調查取證,查明該商場不具備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法定條件,又違反了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法定程序,在此前提下,單方解除王某等26名職工的勞動合同,屬違約行為,并責令該商場限期改正。該商場在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規定的期限內撤銷了辭退王某等26名職工的決定,恢復了王某等人的工作,補發王某等人的工資并為其補繳了社會保險費。
這是一起因用人單位違反經濟性減員法律規定,擅自解除勞動合同的案件。《勞動法》第27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根據《勞動法》和《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裁減人員時應當遵循下列原則:1.原因法定原則。即用人單位裁減人員必須出于法律規定的原因。用人單位只有以下兩種情況才可裁減人員:(1)用人單位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2)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2.程序合法原則。這是指用人單位裁減人員時必須經過法律所規定的程序。(1)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經濟補償辦法(3)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4)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某商場解除王某等26名職工勞動合同時不具備上述法定條件,也未履行法定程序,嚴重違反經濟性裁員有關法律規定,侵害了王某等26名職工的合法權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法對某商場做出責令限期改正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起訴狀范本
2020-11-24房產公證費收取標準
2021-03-04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02在中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的管轄權
2020-12-12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遺囑存放在遺囑執行人處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02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會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嗎
2021-02-09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
2021-01-28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