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繼承公證是什么
遺囑與其它民事法律行為相比較有以下特征:
一、遺囑是一種單方民事法律行為。
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基于單方的意思表示即能產生民事后果的法律行為。不同于雙方民事法律行為,需要雙方意思表示的一致才能成立,比如合同,遺囑的成立只要基于遺囑人單方的意思表示。遺囑它又是一種特殊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與委托、接受委托等單方民事法律行為不同。委托等單方法律行為的目的有另一單方法律行為相對應。它是人與人之間的有目的的交往行為。它是直接與對方的另一單方行為的意思表示構成一個合意,達到行為主體的目的。遺囑,它是一種純粹的單方行為,與之象對應的是法律的規定,即與繼承法律相對應,以改變法律的適用(由法定繼承轉為遺囑繼承)。遺囑要達到主體的行為目的要與死亡事實、繼承法的規定相配套。由于這個性質,遺囑更具有法律特性。它就不能象委托那樣與世俗行為可以混同,委托等單方意思表示只要相對應意思表示的承認就可以達到主體的目的,甚至可以越過法律的規定。遺囑要達到它的目的法律上的要求更為嚴格。
二、遺囑是一種發生在生前卻在死后才發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為。
這種特征是其他任何民事法律行為所不具有。法律對于自然人的權利能力的規定時間是起于出生止于死亡。當然人死亡之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也終止。人在生前可以自由行使各種權利,處分各種財產,但人死后一切都應當終止,“人死如燈滅”,生前作出的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也應截止。如各種債權、債務都應當由繼承人來處理,生前作出的長期委托也基于委托人的死亡而終止,法律上規定受托人在一定情況下繼續履行受托人職責也是為了保護繼承人的利益。贈與等合同因無法履行也自然終止。即使合同繼續履行也是繼承人履行。然而遺囑的行為發生在生前,遺囑的成立在于遺囑行為發生之時。但它的效力及于死后,遺囑的目的在于改變法定繼承,也就是人的行為對死后的財產進行處理,這是民事權利在死后的延續,這是法律上的一種特殊狀態,基于法律的特殊規定。
三、遺囑是一種要式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意思表示的外在形式,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只要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就成立。要式法律行為是指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意思表示須采取特定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方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依據我國《繼承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遺囑的形式有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口頭遺囑、錄音遺囑等五種形式,對每種遺囑形式都有特別規定。民法是私法,現代私法理念是私法自治。對于法律行為,無論是行為內容還是形式都基于當事人的意愿,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共利益。民法對民事行為采取盡量有效的趨向,合同法就是采取這種理念,過多的無效對交易行為帶來不安全。民法采取要式行為實際上是國家對私法領域的干預,不符合要式行為規定即為無效民事行為,不產生法律上的效果。遺囑采取要式行為的體現了國家對遺囑行為的干預。民法的大多數規則來源于習慣,有它的社會基礎。法律規定了繼承權,即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一個社會的一般狀態,而遺囑繼承,是指定繼承,相比于法定繼承的一般狀態,是一種特殊的狀態,可以說它剝奪了一部分人的繼承權。遺囑繼承是遺產繼承的一種特別方式。基于此,遺囑在法律上規定特別的規定。規定“遺囑”是法律對權利擁有者處分權利的認同規定遺囑的要式性,是對財產自由處分的一種限制。
基于遺囑是一種特別的民事行為,筆者認為,對于遺囑的內容與形式,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形式,否則即為不成立。它不是一種“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的一般民事行為。遺囑不僅僅是意思表示的外在形式,它必須經過法定的形式才能產生法定的結果。遺囑的自由,僅僅在于立與不立的自由、處分的自由。所以對于遺囑的判斷,不能僅僅從遺囑人有這個意思表示而言。
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5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一)
2020-12-27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乘客下車開門撞傷騎車人,賠償責任由誰承擔
2021-03-22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學生發現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1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