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繼承權要考慮哪些問題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做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在確認繼承權可以放棄的同時,司法實踐中還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放棄繼承的表示必須在繼承開始以后做出。因為于繼承開始前,繼承人并不享有可以處分的主觀權利,僅享有客觀權利,而客觀權利僅是一種資格,是不得拋棄的。
2、放棄繼承的表示應當在遺產分割前做出。因為遺產分割之后,遺產已轉化為繼承人的個人財產,這時,繼承人即使放棄所得遺產,放棄的也已經不是繼承權,而是個人財產的所有權。
3、繼承人放棄繼承權是一種單方的法律行為,無需征求任何人的同意或認可,均有放棄繼承權的自由。但是,如果繼承人放棄繼承權會損害第三人利益的,則繼承人不得放棄繼承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4、繼承權的放棄是否可以附保留條件,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爭議點集中在以下兩個問題上:
(1)繼承人可否部分放棄繼承權?我國現行繼承法對此未做明確規定。一般認為,繼承權具有不可分性,只能全部接受或者全部放棄,而不能附加任何條件,不允許部分接受或部分放棄繼承。如果允許繼承人部分放棄繼承權,就會導致繼承人只繼承權利,而不承受義務。如果繼承人只想得到部分遺產權利,而將應得的其他遺產權利讓與其他繼承人,則其完全可以在接受繼承后對其所得的遺產為讓與或在遺產分割時放棄。
(2)繼承人可否將其所放棄繼承的遺產讓給他人?我國繼承法并未區分不接受繼承和放棄繼承。我國繼承法上規定的放棄繼承就是不接受繼承。繼承人放棄繼承權也就是不參加繼承法律關系,不能取得遺產,當然也就不能將其所得的遺產讓給他人。至于繼承人表示自己不接受遺產,而將遺產讓給他人,這并不是放棄繼承權的意思表示,而是放棄遺產的意思表示,是對其參與繼承后所得遺產的處分,而不是對繼承權的處分。
綜上可知,要是繼承人在規定時間內做出放棄財產繼承的意思表示,那么對該被繼承人的財產,其就喪失了繼承的資格,就不能再參與遺產的繼承。此時為了保護其他繼承人的權益,需要簽訂一份放棄財產繼承權的協議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人未確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2020-11-09醫療事故中患者承擔的舉證責任
2021-01-27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懲罰性賠償適用知識產權侵權嗎
2020-12-20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26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兩個以上法院有管轄權如何處理
2020-12-26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房地產開發資質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