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頒行于1985年,盡管僅僅經歷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但是,中國的經濟社會狀況在這二十年間發生的巨大的變化,為當時的立法者所未能預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公民個人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活資料,還有很多人擁有了生產資料,經濟活動不僅從數量上大幅上升,而且從內容上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相形之下,《繼承法》中對于被繼承人的債務的處理的規定,顯得十分單薄,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無法從中得到有力保證。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繼承法》中的相關規定,并根據實踐中的需要,從理論的層面上來修改和完善法律規定,更好的保護公民私權利。
1、我國繼承法律規范對于遺產債務的處理的規定
(1)《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2)《繼承法》第34條規定,執行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繼承法意見》)第61條規定,繼承人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即使遺產不足清償債務,也應為其保留適當遺產,然后再按繼承法第三十三條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清償債務。
(4)《繼承法意見》第62條規定,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繼承和遺贈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不足清償時,剩余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如果只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償還。
2、對現行規定的簡要評析
從以上可以看到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律規范對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規定主要有:
第一,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所負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即繼承人不以自己的固有財產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
第二,繼承人可以放棄對被繼承人財產的繼承權,并同時免除對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責任。
第三,債務清償優先于遺贈的執行。
第四,債務清償前應為缺乏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適當的份額。
第五,分割遺產后的債務清償,以法定繼承人先于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順序進行清償,在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之間,按照所獲遺產的比例進行清償。
以上規定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無條件的限定對被繼承人的債務人的利益構成嚴重侵害。從繼承的發展歷史來看,從概括繼承即無限繼承到限定繼承即有限繼承是各國繼承法發展的共同趨勢[1].但是,各國現在通行的限定繼承都是有條件的,而我國的限定繼承則是無條件的,繼承人不需要另外作出意思表示,也不需要特別的程序,即可享有有限責任的保護,這是我國《繼承法》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規定上一個顯著的缺陷。
第二,在繼承過程中對被繼承人的債務的清償缺乏詳細規定,法律規定流于原則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在于一方面它符合社會的習慣、需要,另一方面它切實具體。我國目前的繼承法律規范在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上的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不可操作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為保護債權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債務清償優先”的規定不能實現,法律權威性受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漏水可以要求開發商退房嗎
2021-03-26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避免事故
2021-03-17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