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律霸網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知乎里一位媽媽在經歷產后抑郁后,對老公說道:“我只想告訴你,曾經有一個人離你那么近,她那么需要愛和幫助,離死亡那么近,可你卻不知道”。
關于離婚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體上說的是,如果能看對方的手機,估計會有很多家庭會被毀掉!手機似乎成為了夫妻之間的禁忌了,看得到,碰不得!
精神出軌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嗎?
嚴格說來,夫妻之間相互忠實的義務也應當包含精神上相互忠實的意思。但是,法律只能約束人的行為,而不能約束人的精神。法律上的忠實義務主要指性生活上的忠實,至于精神上的忠實,例如“網戀”、“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等等,就只能是道德所調整的問題,而法律既不應該去管,也實在是無能為力去管。
微信聊天記錄能不能作為出軌的證據?
微信是我們常用的聊天軟件,也是不少人用于出軌的工具,那么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出軌證據嗎?
微信聊天記錄屬于電子證據的范疇。所謂電子證據也稱計算機證據,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電子證據包括但不限于電子數據交換、網絡聊天記錄、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證據。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已明確將電子證據作為法定證據類型之一。
由于微信并不是實名制,一般都會起個昵稱,所以作為證據前會有身份確認問題。在得到技術人員或第三方機構即軟件供應商**公司的協助調查確認身份后最好再去做個公證。
侵犯對方隱私得到的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證據來源是否合法直接關系到法院是否認可該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不可否認,微信聊天記錄屬于個人隱私,但當其與配偶的知情權和夫妻相互忠誠的義務發生沖突時,從維護善良風俗、社會公德以及維護婚姻穩定的角度,配偶的知情權相比夫妻間的隱私權更應優先受到法律的保護。
所以對于夫妻之間侵犯對方隱私權收集的證據,不能一概排除適用,當能和其他證據相互印證,并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時,可以作為認定婚外情事實的依據。但如果作為獨立證據,其證明力是相對較小的。
對于曖昧、通奸的出軌行為,女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嗎?
對于同居、重婚的出軌行為,《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女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那么對于曖昧、通奸的出軌行為,女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嗎?
《婚姻法》第四十六規定,離婚時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情形只是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并不包括曖昧、通奸類出軌,因此人民法院并不支持曖昧、通奸類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
關于家暴
夫妻離婚的障礙很多,即使雙方都已經同意離婚,但仍然可能因為孩子撫養權的爭議及財產爭議訴到法院。尤其是孩子撫養權爭議,有時比財產問題還難以解決。
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的標準是什么?
夫妻離婚時,如果能自行對孩子撫養權協商一致,不管歸哪一方撫養,或者是雙方輪流撫養、共同撫養,法院一般都不會干涉。如果對撫養權問題協商不成,雖然說都是孩子的親生父母,理論上給誰都可以,但法院總要依據一定的規則來作出判斷。法院作判決總的原則就是一個,即“有利于子女成長原則”。當然,這個原則在法院判決時要通過很多具體情況來衡量。下面就介紹一下可能影響撫養權歸屬的一些因素。
最高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列明了以下規則: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5、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男方有過錯,對女方爭取撫養權有幫助嗎?
法院在處理子女撫養權問題上,要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離婚夫妻一方有過錯,將會增加無過錯方爭取撫養權的籌碼。
因此,如果離婚夫妻一方有過錯,如因婚外情、賭博、虐待、暴力等導致的夫妻感情破裂,由于過錯方可能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為了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依據誰對孩子健康成長更有利就跟誰生活的原則,法院很可能將子女的撫養權判歸無過錯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是民法嗎
2021-02-24農村搬遷每人補償多少
2021-01-20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單位讓員工停職是什么意思
2020-11-27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防衛過當致人輕傷一般應負什么刑責
2021-01-23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保險公估人是什么
2021-01-20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