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認識一:先提出離婚者在財產上會吃虧。
夫妻雙方在案件訴訟中地位平等,離婚時,法院首先會分清當事人的個人財產和夫妻共同財產,個人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先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照顧無過錯方和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處理。因此,先起訴不等于原告必須在財產分割方面作出讓步,二者沒有必然聯系。
錯誤認識二:分居二年即可自行離婚。
這種認識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因為離婚是配偶雙方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婚姻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想依法解除婚姻關系,只能到民政部門協議離婚或者到法院訴訟離婚,此外,沒有第三條途徑。
錯誤認識三:家人不同意,法院就不能判離婚。
離婚訴訟解決的是夫妻雙方的人身關系,而并非與其父母,近親屬之間的其他糾紛.因此,法院對除涉及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外,一般不會主動征求當事人雙方父母、近親屬的意見,更不會以當事人是否征求過雙方父母,近親屬的意見,雙方父母及近親屬是否同意當事人離婚作為依據而決定最后的結果。
錯誤認識四:只要沒離婚,就有權接妻子回家。
在離婚訴訟中,有的男方當事人認為,只要雙方還沒有離婚,自己作為丈夫就有權接妻子回家.應當說這種試圖重歸于好的想法是積極的,且有時也是有效的,但應切記: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受法律保護。丈夫必須經過妻子的同意才能將妻子接回家,如果強行“拖”妻子回來,則屬違法行為,將會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
錯誤認識五:離婚后,如對子女沒有撫養權,就可以和子女脫離關系。
有的當事人認為,只要法院把子女判歸對方撫養,自己就與子女脫離關系了。這種想法不僅違背了起碼的道德,同時也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婚姻法》規定: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不會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誰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如出現原定撫養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生活或子女患病、上學等新情況,子女有權要求父母增加撫養費,如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病、傷殘等原因無力繼續撫養,或有虐待子女等行為,法院還可依撫養方當事人、子女等的訴訟申請變更撫養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讓車輛是否報廢的證明責任
2021-01-18離婚后多久可以賣房子
2020-11-17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都有哪些特點呢
2021-03-02關于孩子姓氏的約定有效嗎
2021-03-07與外國人締結婚姻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7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貴州安順車禍傷殘評定為十級的應陪償多少錢
2021-01-31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