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在仲裁活動中的權利如下:
1、請求仲裁保護。
申請人有仲裁請求權;被申請人有答辯權和提出反請求的權利。
2、約定仲裁庭的組成形式。
當事人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間內,既可以約定由3名仲裁員組成合議仲裁庭,也可以約定1名仲裁員組成獨任仲裁庭。如果沒有約定,則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3、選定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3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1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當事人約定獨任仲裁庭,應當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當事人沒有選定仲裁員的,則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4、委托仲裁代理人。
當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律師和其他代理人進行仲裁活動,并向仲裁委員會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5、申請仲裁員回避。
仲裁員認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應主動提出回避的請求;當事人認為仲裁員具有應當回避的事由,有權提出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申請。
6、收集、提供證據。
當事人有權收集、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并向仲裁委員會提供。在庭審中,當事人均可對另一方的舉證材料進行質證,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申請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行或難以執行的,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在證據可能丟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證據保全。
8、承認、放棄和變更仲裁請求及反請求。
一方當事人有權對自己的請求或反請求作出放棄或者變更,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作出承認或者反駁。
9、自行和解或請求調解。
當事人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請求仲裁庭主持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10、申請執行。
當事人應當履行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在仲裁活動中的主要義務:
1、當事人有遵守仲裁程序、按期出庭的義務。
2、如實陳述案情,在規定期限內實事求是提供證據的義務。
3、按規定交納仲裁費及鑒定費、保全費等費用的義務。
4、自動履行仲裁調解及裁決書的義務。
以上知識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什么是仲裁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計算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2021-03-25交通事故傷者單方鑒定是否有效
2021-01-30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1-01-01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保險代理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06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