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轉讓是一種商事法律行為,按照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理論觀點,它又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法律行為,遵守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原則、規則。股份轉讓是股份所有權的讓渡,是一種買賣活動,根據物權行為理論,其中存在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
物權行為理論是德國學者薩維尼創立的。所謂物權行為,是指獨立于債權合同的以設立、變更或消滅物權為目的的法律行為。按照物權行為理論,一個買賣過程可以分解為:
(一)債的合同即債權行為,它使得出賣人承擔交付標的物的義務而買受人承擔付款的義務,在這階段買受人尚不能成為所有權人;
(二)雙方當事人達成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合意并為動產交付或不動產登記,完成所有權的移轉行為;最后,買受人向出賣人支付價款。
二、股份所有權轉移的實現,需要兩個條件:
第一,股份轉讓合同已經生效;第二股份交付。根據物權行為理論,股份轉讓合同是債權合同,是發生股份轉讓的基礎行為、原因行為,能發生受讓人請求出讓人交付股份的效力,且僅在買賣當事人間發生效力;股份交付,是物權行為,是導致股份轉讓的結果行為,能發生股權變動的效力。但不同屬性的股份、涉及不同的當事人,股份交付有著不同的形式要求。
三、股份轉讓的法律要件:
其主體是認股人或股東;客體是股份,一般表現形式是股票,轉讓的內容和實質是股東權;及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續。一般來說,股份轉讓自由,轉讓人和受讓人只要按照法律規定履行了必要的手續,股份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受到法律的保護。由上所述,股份轉讓的實現要完成兩種法律行為:債權行為,即股份轉讓合同的生效;和物權行為,即股份的交付。因此,要分別考察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決定股份轉讓效力的具備要件。首先,債權行為手續要件是,股份轉讓合同既有書面也有口頭形式,其生效出了當事人協商一致外,往往還需要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其次,物權行為的手續要件是,股份的交付通常表現為移交股份的有價證券形式股票。不過,如為記名股份,這僅為權利轉移的成立要件,而非權利的對抗要件。要對抗公司,則須在公司股東名冊上辦理變更登記;要對抗第三人,則須在工商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如《臺灣公司法》第165條規定“股份之轉讓,非將受讓人之姓名或名稱及住所,記載于公司股東名簿,不得以其轉讓對抗公司。”2005年公布的《日本公司法》第130條規定“股份的轉讓,未將取得人的姓名或名稱及住所記載或記錄在股東名冊上,不得以其對抗股份公司及其他第三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后多久能賠償
2020-12-15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海事案件的申請費標準
2020-12-04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如何確定交通事故受訴法院
2021-02-04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司法簡析
2020-12-13<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撤銷仲裁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02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股權出質可以辦理股東變更嗎
2021-03-19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新手上路車禍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