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程序中的執行中止問題,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一、破產程序確立執行中止制度的內在機理
機理之一:破產企業無擔保債權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必須要求破產程序確立執行中止制度。
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面對的是全體債權人,而不是個別債權人。所有債權人只有向法院申報債權,成為破產債權人,并根據各債權人的債權比例公平地參加破產財產的分配,這是破產程序的基本要旨所在,也是破產企業無擔保債權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所必然決定了的。破產程序中的民事執行程序,實際上是破產企業的個別債權人申請法院對已進入破產程序的破產企業財產的個別民事執行程序,執行的結果自然是將破產企業的財產單獨地清償給個別債權人。破產程序與民事執行程序的本質區別在于,破產程序是對破產企業財產的概括執行,執行的結果是將破產財產公平地、按比例地分配給所有的債權人。民事執行程序是對破產企業財產進行個別執行,執行的結果正好與破產程序相反,即不是公平地、按比例地分配給所有的債權人,而是全部分配給個別債權人。由此看來,破產程序與民事執行程序在對待破產企業債權人的態度上是相互對立的。這種對立緣于破產企業全體債權人與要求個別清償的債權人之間利益的對立。破產程序開始后,如不沖止民事執行程序,則意味著將破產財產在未設立別除權情況下單獨地清償給個別債權人,這對其他債權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應當說,破產企業所有無擔保債權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無論是經過訴訟并以判決、調解書的形式重新確認的債權,還是未經訴訟,僅憑債權文書并經債權人會議確認的債權,其地位是絕對平等的,唯一不同的僅僅是債權額的差異。所有的債權性質相同,地位平等這一點必然要求破產企業的財產只能公平地按比例地分配給全體債權人。任何債權人都沒有再憑籍生效的法律文書單獨申請法院執行破產企業的財產的權利。否則,就意味著性質相同、地位平等的個別債權人凌駕于其他債權人之上。個別債權人因為民事執行程序而單獨受償的部分,實際上正是其他債權人減少的部分,是對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侵犯。基于此,法律才明確規定,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從法律制度上避免個別債權人侵占其他所有債權人的利益。
機理之二:確保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保證司法統一,也必然要求破產程序確認執行中止制度。
破產程序開始后,如果法律不設立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制度,破產實踐中必然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面在受理破產案件法院的主持下,對破產企業進行清算,對破產企業的財產進行全面接管;另一方面個別債權人不向法院申報債權(尤其是異地債權人),而紛紛向法院起訴債務人,并以生效的判決、調解書申請法院對該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進而導致破產企業的財產遭受多個法院的強制執行。這樣,法院相互間在執行力度和速度上必然出現激烈的競爭,加之地方保護主義更使這種競爭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哪個法院下手早,措施得力。哪個法院就能執行到財產。這種破產程度序狀態下的民事執行程序不可避免地與破產程序發生沖突。受理破產案件的法院名為主持清算。名為指定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財產,但無法抗衡各法院的強制執行,更無法接管已被各法院采取扣押、凍結、查封等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的財產,從而使破產程序流于形式,使破產制度的初衷歸于流產。破產法之所以在破產程序中建立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的制度,就在于確立這樣一個原則,即破產程序優于一般民事執行程序,進而理順法院間的相互關系,確保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確保破產企業有產可破。
二、破產實踐中不中止民事執行程序的表現及危害
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應當中止執行而執行法院不中止。執行法院為了達到不中止的目的,往往采取一些規避法律或鉆法律空子的做法。其具體表現如下:
表現之一:執行申請人明明,知道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還申請法院對債務人的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和執行措施,并趕在破產法院采取措施之前。
表現之二:執行申請人雖然在債務人破產之前申請法院執行,但在知道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后,仍不向破產法院申報債權,也不撤回執行申請。執行法院雖在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前就已開始執行,但在知道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情況下,仍不中止執行。
表現之三:執行法院明明知道債務人就要進入破產程序,為了抓緊時間趕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前執行完畢,不得不在執行環節上“偷工減料”。如法律規定必須經過公開拍賣的,執行法院故意不拍賣,而是直接變賣;法律規定只有經過評估后。才能拍賣或變賣或以物抵債的,執行法院故意不評估,直接拍賣、變賣或以物抵債;法律規定只有無法拍賣或變賣的,才能以物抵債,執行法院故意不拍賣或變賣,直接以物抵債等。
表現之四:執行法院在債務人已進入或將要進入破產程序情況下,知道債務人在其他單位有債權,便不問這一債權是否已到期,也不問被執行人是否有異議,便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
表現之五:執行法院雖在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前就對債務人的財產采取了查封、凍結、扣押等強制措施和執行措施,但在知道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后,仍不解除查封、扣押和凍結,并仍在背著破產法院秘密進行執行活動,如變賣、過戶等。
表現之六:執行法院為了趕在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之前,便不管被執行人財產能否兌現,突擊下達一系列執行裁定,將債務人的財產直接抵債歸執行申請人所有,并下達一系列協助執行通知書,通知有關部門辦理過戶手續,以造成執行完畢的假象。
表現之七:執行法院在知道債務人將要破產的情況下,便不顧債務人的債務尚未到期的事實,借口債務人惡意逃避履行、隱匿財產等理由,提前執行債務人的財產。如果不提前執行,法院又受理了破產案件,債權人尚未到期的債權正好是不應執行的債權。但由于執行法院已提前執行,使得本應作為破產財產的財產,被執行法院執行給申請人。
凡此種種,都是破產實踐中應當中止執行而又不中止的表現。如前所述,破產程序中的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制度,是基于破產債權人地位平’等,公平并按比例受償和確保破產程序順利進行而設立的。破產實踐中上述執行現象正好與破產程序中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制度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危害之一:損害了債務人和全體債權人的利益,尤其是為了趕時間而不得不減少工作環節變價處理債務人財產,或簡單作價直接抵債,大大降低了財產本身的價值,使執行申請人不僅得到了財產,而且在價格上占了大便宜,使債務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至于應,中止執行而不中止給其他債權人造成的損害更是不言而喻。
危害之二:損害了人民法院依法執法的形象。各人民法院都應當依法執法,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應當中止執行的理由出現時,不中止執行就不再是依法執行的行為了,這種繼續執行所維護的當事人的權益也不再是合法權益。雖然各個法院的民事執行行為都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忠實地執行生效的判決、裁定及其他法律文書,但應當中止而不中止,或故意規避中止,結果導致各個法院為各自的執行申請人爭搶財產,造成同一財產,多個法院執行的混亂局面,搞得產權管理部門無所適從。
危害之三:損害了與債務人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本來法律規定執行債務人在其他單位的債權是有條件限制的,一是這種債權必須是到期債權,未到期債權是不能執行的;二是如果被執行人對執行該債權有異議也不能執行。這兩個條件主要是從保護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著想的,如果不顧這些條件而亂執行,必然損害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損害了破產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如果被執行人提出異議而執行法院中止執行,在法院已受理破產案件情況下,該債權就可以由清算組代表破產企業進行追討,追回的債權歸入破產財產。執行法院不顧被執行人的異議,甚至故意不接受異議而固執地執行,如果該債權成立,受損害的是破產企業債權人,如果該債權不成立,受損害的是被執行人。
危害之四:嚴重妨礙破產程序的正常進行。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后。由法院指定清算組并全面接管破產企業,一些財產已被其他法院查封、扣押等,而又不解除查封、扣押,致使清算組無法接管。為避免破產財產流失,破產法院又不得不在其他法院已查封、扣押的基礎上再次查封。可是按照法律規定,已被查封的財產,其他任何法院不得再查封,這又使破產法院無所適從。
對于你提出的“破產受理中止執行”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破產程序中的執行中止問題,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破產程序確立執行中止制度的內在機理是破產企業無擔保債權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必須要求破產程序確立執行中止制度,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評殘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1只要立案就沒有追訴期嗎
2020-11-15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婚前隱瞞家族有精神病史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2021-02-09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保險經紀人 Broker
2020-11-15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