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2014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中國法制史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7-09 · 931人看過

一、單選題

16.秦律明確規定了司法官瀆職犯罪的內容。關于秦朝司法官瀆職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懲罰,屬于"縱囚"

B.對已經發生的犯罪,由于過失未能揭發、檢舉,屬于"見知不舉"

C.對犯罪行為由于過失而輕判者,屬于"失刑"

D.對犯罪行為故意重判者,屬于"不直"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縱囚"罪,是指應當論罪而故意不論罪,以及設法減輕案情,故意使案犯達不到定罪標準,從而判其無罪。

選項B說法錯誤。"見知不舉"罪,是指對明知有犯罪,但不揭發、檢舉。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代禁書令規定,"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選項C說法正確。"失刑"罪,指因過失而量刑不當(若系故意,則構成"不直"罪)。

選項D說法正確。"不直"罪,是指罪應重而故意輕判,應輕而故意重判。

17.《唐律·名例律》規定:"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關于唐代類推原則,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類推是適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規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類推定罪的行為,處罰應重于同類案件

C.被類推定罪的行為,處罰應輕于同類案件

D.唐代類推原則反映了當時立法技術的發達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唐律?名例律》規定:"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即對律文無明文規定的同類案件,凡應減輕處罰的,則列舉重罪處罰規定,比照以解決輕案;凡應加重處罰的罪案,則列舉輕罪處罰規定,比照以解決重案。如疏議舉律文說,謀殺尊親處斬;但無已傷已殺重罪的條文,在處理已殺已傷尊親的案件時,通過類推就可以知道更應處以斬刑。又舉例說,夜半闖入人家,主人出于防衛,登時殺死闖入者,不論罪。律文沒有致傷的條文,但比照規定,殺死已不論罪,致傷更不論罪。唐代類推原則的完善反映了當時立法技術的發達。

選項A錯誤。唐律類推原則的適用前提是法律無明文規定,也就是說有明文規定時要直接適用法律。

選項B、C錯誤。被類推定罪的行為,處罰可能會重于同類案件也可能輕于同類案件。

18.根據清朝的會審制度,案件經過秋審或朝審程序之后,分四種情況予以處理: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嗣。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情實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者,奏請執行絞監候或斬監候

B.緩決指案情雖屬實,但危害性不能確定者,可繼續調查,待危害性確定后進行判決

C.可矜指案情屬實,但有可矜或可疑之處,免于死刑,一般減為徒、流刑罰

D.留養承嗣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但被害人有親老丁單情形,奏請皇帝裁決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案件經過秋審或朝審復審程序后,分四種情況處理:其一情實,指罪情屬實、罪名恰當者,奏請執行死刑(選項A錯誤);其二緩決,案情雖屬實,但危害性不大者,可減為流三千里,或發煙瘴極邊充軍,或再押監候(選項B錯誤,該選項說法體現了唐代的保辜制度);其三可矜,指案情屬實,但有可矜或可疑之處,可免于死刑,一般減為徒、流刑罰(選項C正確);其四留養承嗣,指案情屬實、罪名恰當,但有親老丁單情形,合乎申請留養條件者,按留養奏請皇帝裁決(選項D錯誤)。

19.武昌起義爆發后,清王朝于1911年11月3日公布了《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關于該憲法性文件,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A.縮小了皇帝的權力

B.擴大了人民的權利

C.擴大了議會的權力

D.擴大了總理的權力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在形式上被迫縮小了皇帝的權力,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力,但仍強調皇權至上,且對人民權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虛偽性。

二、多選題

56.中國古代關于德與刑的關系理論,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西周時期確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思想,以此為指導,道德教化與刑罰處罰結合,形成了當時"禮"、"刑"結合的宏觀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張,但并不排斥禮,也強調"德主刑輔,禮刑并用"

C.唐律"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平",實現了禮與律的有機統一,成為了中華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學強調禮和律對治理國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廢"

【正確答案】ACD

【答案解析】選項A正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主張代表了西周初期統治者的基本政治觀和基本的治國方針。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西周統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禮治"與刑罰處罰相結合,形成了西周時期各種具體法律制度以"禮"、"刑"結合為結構的宏觀法制特色,使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政治法律理論中,被后世奉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則與標本。

選項B錯誤。秦朝推行嚴刑峻法,并不推崇"德主刑輔,禮刑并用"。漢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主張被儒家發揮成"德主刑輔,禮刑并用"的基本策略,從而為以"禮律結合"為特征的中國傳統法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選項C正確。唐朝承襲和發展了以往禮法并用的統治方法,使得法律統治"一準乎禮",真正實現了禮與律的結合。

選項D正確。宋代以降,在處理德、刑關系上始有突破,宋代理學家朱熹首先對"明刑弼教"作出新闡釋。他有意提高了禮、刑關系中刑的地位,認為禮律二者對治國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57.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間,手訂四編《大誥》,共236條。關于明《大誥》,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誥》一般都加重了刑罰

B.《大誥》的內容也列入科舉考試中

C."重典治吏"是《大誥》的特點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誥》被明文廢除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朱元璋在修訂《大明律》的同時,為防止"法外遺奸",又在洪武十八年至洪武二十年間,手訂四篇《大誥》,具有與《大明律》同等效力?!睹鞔笳a》集中體現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誥是明初的一種特別刑事法規。明太祖將其親自審理的案例加以整理匯編,并加上因案而發的"訓導",作為訓誡臣民的特別法令頒布天下。

選項A正確。大誥對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處罰。大誥的另一特點是濫用法外之刑:四編大誥中開列的刑罰如族誅、梟首、斷手、斬趾等,都是漢律以來久不載于法令的酷刑。

選項B正確。大誥是中國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規,每戶人家必須有一本大誥,科舉考試中也列入大誥的內容。

選項C正確。"重典治吏"是大誥的又一特點,其中大多數條文專為懲治貪官污吏而定,以此強化統治效能。

選項D錯誤。明太祖死后,大誥被束之高閣,不具法律效力,但未被明示廢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柯文斌

柯文斌

執業證號:

13505201610882484

上海柏年(泉州)律師事務所

簡介:

柯律師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執業至今,承辦了大量民商事訴訟案件,有豐富的訴訟經驗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柯文斌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温宿县| 延边| 德清县| 晋江市| 九台市| 西畴县| 宜昌市| 宁都县| 绵阳市| 吴川市| 仲巴县| 云安县| 建德市| 常宁市| 达州市| 读书| 齐齐哈尔市| 二手房| 平乡县| 三门峡市| 遵义县| 遵化市| 改则县| 阿拉善右旗| 慈利县| 福贡县| 南昌市| 馆陶县| 屯留县| 金山区| 阳山县| 呈贡县| 平定县| 金平| 康保县| 江华| 武定县| 邵阳市| 庄河市|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