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需要拿案件受理費、執行費,甚至挪用執行款物來補充經費嗎?
但實際情況又沒有那么簡單。根據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網刊載的一篇題為《基層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模式探析》的論文(該文曾獲得第八屆“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2014年年會”論文三等獎)披露,我國法院財政支出最初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擔,但隨著很多地區案件負擔日益加重,法院被允許用收取的訴訟費來填補預算虧空。
《人民法院財務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表明,法院經費主要來源于同一行政級別的地方財政預算,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調研中顯示,法院的預算外資金主要包括訴訟費、相關原告和被告的司法罰金或強制收取的費用,這導致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的地區的法院財政收入也會大相徑庭。基于此,便開始實行收支分離的政策。即要求法院將收取的訴訟費用全部上繳當地政府財政,然后由當地政府根據法院的需求和資金的總數進行考量,再通過獨立的預算分配給法院。
然而,在實踐中仍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當一個地區的總體財政收入不足時,收支分離只是將財政收入在法院和政府之間進行重新分配,不僅不能改變該地區依賴預算外資金的現實,反而賦予了當地政府更大的權利。或是某些政府私自截留法院收取的費用而沒有根據預算將資金分配給法院。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此,很多法院逐步改變了做法,或是隱瞞收費或是拒絕上繳。最終又演變成,地方政府根據其經濟實力與法院的開支預算報告將收繳費用按一定比例返還法院,但所使用的一分一毫都要經過政府的預算審批。
在法院財政體制的這段變化歷程中,始終不變的是地方政府對法院財權的掌握(也就是司法機關始終依附于地方政府)。這可能導致兩個結果,其一,法院要想“挺直腰板”,必然產生在財政上開源的沖動,如何開源,自然是“八仙過海”。其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地方政府不富裕,法院當然跟著受窮,因此很容易遇到財政撥付經費不足的情況。“捉襟見肘”之際,難免會在執行款物上“打主意”。而執行款物管理上存在的疏漏,又為法院提供了“揩油”的可能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誤診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0-11-26如何分辨交通違法短信的真假
2021-02-21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交通事故理賠好了還可以起訴嗎
2020-11-08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1外孫有代位繼承權嗎
2021-02-10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