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執行人父母不是義務執行人,法院不能對被執行人父母執行。但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法院判決后其子女為逃避執行,將財產轉移到父母名下,法院可以查封其父母銀行存款。
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的概念和范圍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以上是我國現行法律對“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收入”這一執行措施作出的具體規定。上述規定,并沒有對可被扣留、提取的被執行人收入的概念和范圍作出明確的界定,也正因為如此,司法實踐中對這一概念及其范圍均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一部分人認為,根據上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可被扣留、提取的被執行人收入應限于被執行人在工作單位的所得,即工資收入。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對法律的理解過于機械,而且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首先,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于1991年,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定于1992年。也就是說,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時我國尚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當時人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還是工資所得,所以當時的法律只能將被執行人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匡定在所在工作單位的收入,即工資所得。第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人們的主要經濟收入早已不再是工資所得,而是更多的依靠各種經營所得,例如自主經營、承包經營、投資經營等等。而這些經營所得顯然也是符合被執行人收入這一法律概念的特征的。因此,將被執行人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仍然限定在被執行人所在單位收入的范圍內,系刻舟求劍的作法,顯然是不符合當前的形勢需要的。所以,筆者認為,在目前法律尚未對這一執行措施作出明確修改的情況下,針對當前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應當對被執行人收入的概念作擴充解釋,即擴充到被執行人所有合法收入的范疇,如固定收入、臨時收入、繼承所得、自主經營、承包經營、投資經營和利息所得等等。
被執行人父母不是義務執行人,法院不能對被執行人父母執行。但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法院判決后其子女為逃避執行,將財產轉移到父母名下,法院可以查封其父母銀行存款。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茂名市有評殘嗎
2021-03-08政府法律顧問的聘書怎么寫
2020-12-30國家安全重點單位可以用中外合資保安服務嗎
2021-01-04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否需要備案
2020-11-23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訂婚后女方要求退婚怎么辦
2021-01-09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保管合同沒約定生效期限
2021-02-22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