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執行人父母不是義務執行人,法院不能對被執行人父母執行。但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法院判決后其子女為逃避執行,將財產轉移到父母名下,法院可以查封其父母銀行存款。
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的概念和范圍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以上是我國現行法律對“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收入”這一執行措施作出的具體規定。上述規定,并沒有對可被扣留、提取的被執行人收入的概念和范圍作出明確的界定,也正因為如此,司法實踐中對這一概念及其范圍均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一部分人認為,根據上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可被扣留、提取的被執行人收入應限于被執行人在工作單位的所得,即工資收入。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對法律的理解過于機械,而且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首先,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于1991年,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定于1992年。也就是說,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時我國尚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當時人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還是工資所得,所以當時的法律只能將被執行人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匡定在所在工作單位的收入,即工資所得。第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人們的主要經濟收入早已不再是工資所得,而是更多的依靠各種經營所得,例如自主經營、承包經營、投資經營等等。而這些經營所得顯然也是符合被執行人收入這一法律概念的特征的。因此,將被執行人可被扣留、提取的收入仍然限定在被執行人所在單位收入的范圍內,系刻舟求劍的作法,顯然是不符合當前的形勢需要的。所以,筆者認為,在目前法律尚未對這一執行措施作出明確修改的情況下,針對當前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應當對被執行人收入的概念作擴充解釋,即擴充到被執行人所有合法收入的范疇,如固定收入、臨時收入、繼承所得、自主經營、承包經營、投資經營和利息所得等等。
被執行人父母不是義務執行人,法院不能對被執行人父母執行。但是如果有證據表明,法院判決后其子女為逃避執行,將財產轉移到父母名下,法院可以查封其父母銀行存款。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規定分居多久可以自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13判無期徒刑什么時候可以申請減刑嗎
2020-11-07代持股份可以起訴確認股權嗎
2020-11-30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1-10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數額是多少
2021-01-08農地承包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07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