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被執行人是指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原被執行人無力履行自己義務或下落不明,人民法院將原被執行人的義務承受人裁定為被執行人,并由其履行原被執行人的全部或部分義務的司法活動。需要變更被執行人的情況在人民法院的執行活動中經常遇到,但民訴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各地法院對這一活動的認識不一,做法各異,本文擬對這一問題作些探討。
變更被執行人的條件
(一)原被執行人必須有義務承受人
所謂義務承受人是指被執行人的義務繼受人,當原被執行人終止或不能履行義務時,則由義務繼受人履行。我國民訴法第213條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由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履行義務。”因此,變更被執行人首要條件必須是原被執行人有其義務承受人。如果沒有義務承受人,被執行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或無力履行的,只能按執行中止或執行終結處理,義務承受人所以要承擔履行義務在于其負有法律上的責任,這種責任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義務承受人與原被執行人之間有連帶責任,二是第三人實施了不法行為而應承擔的直接法律責任。
負有連帶責任的義務承受人在我國法規中規定有許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民法通則第35條規定,各合伙人之間,彼此對合伙的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承擔連帶責任。
2.根據民法通則第52條規定,企業之間、企業與事業之間或企業與事業之間依協議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對經營期間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根據民法通則第89條第1款第1項的規定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屆期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保證人應承擔連帶責任。
4.根據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消費者或第三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害的,產品的制造者、銷售者有承擔連帶責任的義務。
5.根據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實施的某些侵權行為,各侵權人之間彼此承擔連帶責任。
6.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7月21日《關于在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具體適用〈經濟合同法〉的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還有幾種常見的連帶責任:(1)合同簽訂人(經辦人)持有委托單位出具的介紹信簽訂經濟合同,介紹信中對代理事項,授權范圍表達不明的,委托單位(出具介紹信的單位)對這份合同應當承擔責任,合同簽訂人對財產后果負連帶責任。(2)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鄉(鎮)、村辦企業資不抵債時,其主管部門要負連帶責任。(3)借用非隸屬單位或非承包發包關系單位的合同專用章,聯系業務活動的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簽訂的經濟合同,出借人與借用人對這種無效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負連帶責任。(4)借用有隸屬關系或承包發包關系單位的空白合同紙、聯系業務的介紹信、合同專用章簽訂合同,若進行非正當活動,則出借人與借用人對合同的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法律后果都要承擔連帶責任。
承受人承擔直接法律責任的情況有,在執行過程中第三人幫助被執行人隱匿、轉移被執行人的被執行財產的,被執行人的上級主管單位隱匿、轉移被執行人財產的,第三人或上級主管單位要承擔被執行人的履行義務等等。
義務承受人承擔被執行人的法律責任可能發生在兩個階段,一是發生在執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當被執行人不能履行其全部或部分義務時,人民法院可將義務承受人裁定為新的被執行人,履行原被執行人的義務。二是發生在執行階段之前(訴訟之前或訴訟階段中),但人民法院未將發生在這個階段的連帶責任人列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參加訴訟。
執行程序開始后原被執行人終止或無力履行時,人民法院能否將發生在上述階段的連帶責任人直接變更為被執行人呢?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直接變更為被執行人,理由是:在訴訟之前或訴訟之中產生的連帶責任或其他法律責任的人,是訴訟的主要當事人,是形成訴訟法律關系的一方不可缺少的訴訟主體,在訴訟之前就形成的法律責任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人或第三人參加訴訟,在訴訟之中形成的法律責任人或在訴訟之前雖負有法律責任的人而未作為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的,應按民訴法的規定,依原告的申請或人民法院依其職權追加為共同被告人或第三人,敗訴后直接承擔法律義務,如果義務人未參加訴訟而在執行階段直接作為被執行人承擔義務,不僅使整個訴訟活動存在缺陷,而且無形中也剝奪了義務承受人的訴訟權利,如答辯、反訴、陳述、上訴等權利。因此,不能將義務承受人直接變更為被執行人,如果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只能由原告再提起新的訴訟,義務承受人作為被告敗訴后才承擔法律責任。我們認為在訴訟之前或訴訟之中負有法律責任的人沒有被列為或被追加為共同被告人或第三人的,在執行過程中,人民法院也可將其直接變更為被執行人,理由是:審判是人民法院就某一特定的法律關系而進行的司法活動,有了這一法律關系雙方的主要當事人,訴訟法律關系即可成立,法律規定原告可以將幾個連帶責任的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提起訴訟,相反法律卻沒有規定法院必須將所有當事人都列為訴訟當事人后訴訟法律關系才能成立。因而在義務承受人未參加審判階段的訴訟情況下并不影響法院查明事實,分清責任。人民法院通過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給義務承受人申請復議的權利,也不會剝奪義務人的訴訟權利。
(二)原被執行人終止或無力履行其全部或部分義務
原被執行人是訴訟法律關系中主要當事人,是法律責任的直接承擔人,負有履行義務的完全責任,人民法院應首先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只有當被執行人終止或無力履行其全部或部分義務時,才能由其義務承受人履行,如果原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即使有其義務承受人,也不能進行被執行人的變更,否則,一方面會使原被執行人逃避履行義務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會使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流于形式,失去了法律文書的嚴肅性。變更被執行人后,原被執行人并不改變其責任王體的地位(如其主體尚存),只是在一定條件下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履行責任。新的被執行人要承擔原被執行人履行義務的責任,同時享有原被執行人作為敗訴方原有的各項抗辯權。
(三)必須是財產給付義務
義務承受人所要承擔的義務必須是財產給付義務,而不能是非財產內容的法律責任,如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因為這些非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能由原被執行人自己承擔,另外,這種非財產的民事責任形式也不存在被執行人無力履行的問題,因此,當被執行人承擔這些法律責任時,不能由其義務承受人履行,被執行人承擔的法律責任中既有財產給付義務,又有非財產的責任時,義務承擔人只就財產給付義務承擔責任。
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0公安行政處罰公告告知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1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知識產權合同審核流程是什么
2021-01-15用電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18貸款擔保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2-24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信用社連帶責任多久過期
2021-02-19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入職是否要開無違法犯罪證明
2021-01-05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自駕游如何投保交通事故意外險
2021-03-14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