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為殺乙,對乙下毒。甲見乙中毒后極度痛苦,頓生憐意,開車帶乙前往醫院。但因車速過快,車右側撞上電線桿,坐在副駕駛位的乙被撞死。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如認為乙的死亡結果應歸責于駕車行為,則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中止
B.如認為乙的死亡結果應歸責于投毒行為,則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既遂
C.只要發生了構成要件的結果,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為人真摯地防止結果發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也應認定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
【答案】AB
【考點】犯罪中止
【解析】《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據此可知,犯罪中止的時間在犯罪過程中,即在犯罪行為開始實施之后,犯罪呈現結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要求具有自動性,要求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中止要求具有客觀的中止行為;中止要具有有效性,即必須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否則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選項A正確,選項C錯誤。中止行為應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要求危害結果不能發生。但若在中止行為進行過程中,出現介入因素,最終導致危害結果發生,這時要判斷犯罪行為與危害結果有無因果關系,如果有因果關系,則構成犯罪既遂;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則構成犯罪中止或犯罪未遂;如果行為人的確采取了中止行為,則構成犯罪中止。因此,關于本題如果認為乙的死亡結果應歸責于駕車行為,那么就意味著,乙的死亡與甲的投毒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由于甲采取了必要的手段阻止犯罪結果的發生,因而應認定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中止。
選項B正確。本題中,如果乙的死亡結果歸結于甲的投毒行為,那么作為既遂結果的標志已經出現,則甲的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
選項D錯誤。犯罪中止的成立與否并不取決于行為人防止結果發生的態度真摯與否,而取決于犯罪行為與結果的發生是否有因果關系、介入因素對結果發生的作用大小。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如果該介入因素切斷了其施害行為而直接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的,則此時行為人成立犯罪中止。如果甲雖然非常真誠地希望不要發生危害結果并且實施了補救行為,但乙依然因為其先前的施害行為而死的話,則其依然構成故意殺人的既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工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互聯網金融中的法律視角
2021-03-20非法集資公司高管會認定為犯罪嗎
2021-01-14擔保法
2020-12-02怎樣申辦贍養協議公證
2020-11-26勞動合同期限錯了還有效嗎
2021-02-15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保險公司的押金會退還嗎
2021-01-14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飲酒出事故保險公司應該負責嗎
202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有什么內容
2020-1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土地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7農村“外嫁女”是否可以分得林地補償款
2021-01-04